九江上西村凝聚乡贤正能量,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活动有阵地 老人节日有利是

■重新修缮的上西关氏树德堂祖祠,成了村民重要的文化阵地。
同心奔小康
走进九江镇上西村,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展现别具一格的岭南水乡韵味。一栋三层高的“西山文化活动中心”装修精美,不少村民在里面拉起家常。
而在几年前,上西村苦于没有像样的文化活动场所,大型活动难以开展。由于乡里间的联系越来越淡,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
于是,在上西村党委的沟通协调下,一场由乡贤力量助推的乡村振兴行动悄然展开。
乡贤力量融入乡村振兴建设
上西村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长期以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直是乡村治理的难题。
面对这一“顽疾”,从2018年6月开始,村里组织乡贤召开联谊会,邀请年轻人、长者等人士商讨乡村治理之策,对村内交通、公园、停车场等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在上西村党委书记关满初看来,村委牵头各方力量,特别是乡贤有序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是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九江镇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接近20万。不少九江乡贤将心留在故土,将情牵于桑梓。他们的热忱变成故乡的一座座桥梁,一所所学校、敬老院。本地知名企业家关杰初便是其一,这两年来他为上西社区6个经济社建设文化楼、文化馆超1350万元,2019年起,除了逢年过节宴请全村老人外,又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捐助12000元和每年3000元的节日慰问金……
“乡贤的力量不可或缺!”关满初认为,引导发挥好乡贤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可以凝聚乡村向心力,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资金、信息等问题。“如果没有乡贤出力,就没有上西如今的新面貌,如果仅靠村集体的年收入,维持基本运转都不够。”
引导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治理
近年来,以问题为导向,上西村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创新党群联动机制,完善乡村治理的不足。梳理这些探索可发现,引导乡贤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已成共识。
记者发现,在探索的乡贤参与治理的实践中,上西村坚持以村委牵头,村委还负责平台的运行和监督,很多有威望的党员干部也在其中。
“坚持大党建为统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满初认为,要引导好发挥好乡贤力量,关键要有一个战斗力过硬的基层党组织。
为此,上西村结合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以及实际工作,以基层党委为主体,党员干部带头、乡贤出力、群众参与,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
正是得益于基层党建,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上西村,如今成了佛山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违建被拆、村道通了、公园建起来了……“这任村书记敢碰硬,敢作为!”赞叹之语在村里流传,村委越来越有威信。
》特写
乡贤关杰初:情系九江播撒大爱
作为九江本土知名企业家,关杰初涉及的行业领域十分广泛,功成名就的同时他始终不忘投身家乡慈善事业,以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播撒大爱。
关杰初的为人在九江乡亲中无不交口称赞。他特别能体谅普通百姓家的艰辛,处处体谅旁人的不易,言语间让人不禁忘了他早已腰缠万贯。“从小到大,我看到别人遇到困难,都认为能帮则帮。再富有的人,即使豪车豪宅加身,不过都是外在的东西,然而再美的外在都比不上内在的一份真善美。”关杰初说。
2019年,上西村西山经济社党员义工队开展入户探访时,获知一名社区党员失业患病,父母双亲又常年疾病缠身,还要只身供养孩子读书,生活极其困难。
在闲聊时,关杰初听闻了这样的情况,当晚8时多,连夜赶到这户村民家中探访。当看到村民一家挤在40多平方米的破旧砖瓦房时,他当即就联系了社区和政府沟通房子重建报建问题。
随后,不仅出资帮村民重新修建了一栋占地80多平方米的三层高新楼房,更主动牵线帮其介绍工作。这样一颗心系乡亲和家乡发展的赤子之心,让人无不动容。
为了让村里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从2018年开始,关杰初就捐助了西山经济社1064名村民每年的农村医疗保险;社区五保户、残疾困难户每年都由他捐助生活补贴;这两年来他还为上西社区6个经济社建设文化楼、文化馆超1350万元;2019年起,除了逢年过节宴请全村老人外,又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捐助12000元和每年3000元的节日慰问金……“他都是默默做好事,从不声张,我们心底里敬佩他。”村民们如是说。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通讯员陈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