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从乱到治”居民“从弹到赞”
乐安城市管理工作站从源头治理城市管理难题,助力狮山镇乐安社区实现华丽蝶变


■党群合力安装“阻车桩”,确保学校门口交通秩序良好。
“自从有了乐安工作站,这一年整个社区都大变样!”4月21日接受采访时,在狮山镇乐安社区居住了20多年的老街坊彭群蓉如是说。
2020年6月,乐安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站(下称“乐安工作站”)正式运行。近一年来,乐安工作站全员穿街走巷推动社区城市管理工作,如今的乐安秩序井然、道路通畅、商业和谐,社区环境“从乱到治”,居民“从弹到赞”,发生了蝶变。
顺民所喜,乐安社区一年间的“改头换面”,乐安工作站应记一功。
城警联动让执法更有力
乐安社区是一个只有0.6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被中南农业批发市场、粤丰汽配城、城北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包围,商业兴旺。但由于地理限制,缺乏配套设施,许多现代化城市功能无从发挥,加上散楼众多、道路狭窄、公共资源匮乏等,从前,这里就是滋生城市管理乱象的“温床”。
“按照过往的职责,我们和社区配合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控制这些乱象,但死灰复燃的情况屡禁不止。”狮山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罗村中队(下称“罗村综合执法中队”)副中队杨军说。
如何破解社区城市管理难题,为群众真正解忧?答案就是:在社区里成立城市管理工作站,将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
2020年6月1日,乐安社区设立城市管理工作站,这是全镇优先试点的4个村(居)城管工作站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设在城市社区的工作站。在罗村综合执法中队的指导下,乐安工作站先行建立了“人员架构、管理制度、群众参与、城警联动、群众诉调”五大机制,以城管服务进社区为载体,开展城市管理服务群众工作,同时整合社区资源从源头治理各类城市管理难题,使城市管理根植社区、贴近群众、融入生活。
站小作用大。这一年来,乐安工作站主动出击解决了社区内多个“老大难”问题,如通过“城警联动”集中整治社区内机动车乱停乱放及占道摆卖、整治户外广告牌200多处、推动800多家商铺实行“门前三包”制……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前所未有,这也得益于乐安工作站的机制优势,让城市管理不再像从前那样“鞭长莫及”,而是像如今“如臂使指”般地精准、精细管理。
“我们将工作站、警务室相关职能职责整合交融,全面提升社区城市管理执法水平,有效遏制和震慑了一些屡教不改、我行我素的违法行为。”乐安社区非户籍党委委员、治保主任、乐安工作站站长袁刚说。
诉调对接让“解题”更高效
“自从有了乐安工作站,我们一投诉很快就有人来,而且跟进很到位。”社区居民容艳燕点赞乐安工作站的高效和负责。
乐安社区富安花园A区门口是校车停靠点,每天都有2~3辆校车在这里接送周边学生,送至联和吴汉小学。但这里路面不宽,以前常有家长车辆乱停放,或者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导致校车到此掉头时“无位可掉”,经常影响交通通畅,并影响上下车的学生的安全。
这事被投诉至乐安工作站,袁刚很快就回应设置“护学岗”,从4月1日起,每天下午4时30分放学时段,乐安工作站就会组织人员到场维持秩序,包括劝离摊贩、疏导交通、引导家长有序停车、护送学子下车。此外,袁刚还特意安装了“阻车桩”,让校车有足够的空间完成掉头,停靠在安全位置。“有了‘护学岗’,秩序变得很好,家长们接送孩子都舒心了不少。”富安花园居民罗伯承说。
今年3月,有两宗居民投诉楼下商铺油烟污染影响正常生活的案件,乐安工作站迅速激活“诉调对接”机制介入,组织居民和店主召开协调整改会议,一方面向店主指出油烟污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协调双方制定整改方案,很快,油烟扰民问题得到解决。
直面难点诉求,精准服务群众。截至4月21日,乐安工作站通过“诉调对接”共处置居民投诉64宗,调解处理64宗,化解率100%,得到居民的高度认可。“民有所需,我就要有所为。”袁刚表示,真真切切地帮群众解决难题,才是乐安工作站成立的意义。
群众参与让管理更有温度
言行依法,法中有情。一年间,乐安工作站做了大量从群众利益出发的城市管理工作,在群众心中,乐安工作站并非是硬邦邦的执法机器,而是有法有情的生活帮手。“不管群众是否反映,乐安工作站每天都会主动发现问题处理。”袁刚说。
值得一提的是,乐安工作站还运用新媒体手段,建立了多个与群众互动的微信群,动员群众参与,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比如“知乐有安”群有超过400人,里面包括党员、义工社工、商家、居民代表,甚至以往占道摆卖的小贩也在其中;“法治乐安”群则是普法群,每次整治行动前,袁刚都会率先组织一波普法“轰炸”,让大家理解支持行动。
近一年过去,乐安工作站扎根在群众当中,在城市管理工作上一路破冰,用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进社区管理这根绣花针,织造社区城市管理的精细网格,钉好社区工作站这个绣花扣,为群众提供了全面、优质的服务,不仅做到解民忧、通民情、连民心,也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执法就在眼前,服务就在身边”。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杨世聪通讯员陈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