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师”学投资 700多万元打水漂
揭秘金融诈骗套路 助你练成防骗“火眼金睛”

预存话费送手机、炒股“老师”带飞投资就能稳赚不赔……这些看似诱人的广告信息吸引着不少消费者参与其中,实际上却是一些不法分子设下的金融骗局。
近期,南海公安侦破各种涉大众日常生活的金融诈骗案件,从侦破的主要案件来看,金融骗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日常消费、投资理财、电信等。南海警方提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涉及金钱交易、个人隐私等,要辨别真伪、再三掂量,三思而后行。
经典案例
预存话费送手机?警惕消费陷阱
假如你刚好想换一部手机,发现实体店有超值优惠,当你参与活动还中了一等奖,只要预存4500元,立马送手机一部,话费还能全额返还,你是否会心动?如果你心动了,就有可能已经掉入骗子的圈套。
此前,有市民来到罗村派出所报案称,其在罗村联星某手机店参与了抽奖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但一个月后没收到约定返还的话费,回去手机店一看,发现早已人去店空。
接报后,民警立即展开调查。经多方走访,发现还有40多名事主被该手机店以相同方式诈骗,罗村派出所迅速成立专班进行调查,最终发现该诈骗团伙在云南昆明重操旧业。
随后,罗村派出所联合南海公安分局刑侦大队远赴云南昆明开展侦查。通过持续多日的摸排,南海警方逐步掌握了该团伙运行模式、成员架构,以及所有嫌疑人信息和活动轨迹。
待抓捕时机成熟,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南海警方抓捕组兵分三路,成功抓获岑某安、詹某萍等14名涉案嫌疑人。而后,南海警方循线追击,在揭阳、惠州、陆丰三地,将该团伙在逃的主犯蔡某荣、陈某凡、陈某浩等5名嫌疑人抓捕归案。
经审讯,该团伙以岑某安、詹某萍两夫妻为首,通过在多地设立门店,以抽奖、预存话费送礼品(手机、平板等)等方式实施诈骗。据两人交代,他们以扫码抽奖为幌子,谎称中奖后只要充值4500元就能获得手机一部,且充值的话费会分12期全额返还。
实际上,事主只能收到第一期返还的话费,而后,诈骗分子则会关闭店铺卷款潜逃。而赠送的礼品,也只是廉价的手机。该手机里还安装了一个购物软件,诈骗分子告知事主里面有4500元的额度可供其在里面选购商品。然而,手机购物软件里面的商品标价却是市场价的4倍多。
套路揭秘
这类诈骗的店铺多以“5G体验馆”“科技体验中心”等品牌含糊的名字为主,周边有大量店员向路人赠送小礼品,只要参与对方声称的抽奖活动,基本都能抽中手机、平板等大奖。店员沟通时大吹特吹运营商、手机品牌做活动,却对涉及的品牌方、活动细节含糊其辞,只是要你“预存”“充值”数额不低的费用。另外,如果店员非常关心你的消费贷额度、信用积分,那一定要小心,避免掉坑。
经典案例
跟炒股“老师”学投资
女子9天被骗740万元
家住南海的邹女士在手机上浏览股票信息时,通过广告推送加入了一个“股票投资微信群”。群内一名周姓老师通过授课教学、语音直播的形式分析股票行情,并推荐了一个叫“青海××”的股票。
在“周老师”的鼓动下,邹女士用平时炒股的账户通过正规渠道买入了两次,该股票确实从4.6元涨到了6元以上。而后,初尝甜头的邹女士被拉进了一个只有4个人的“翻倍增资核心群”,由“周老师”和一名助理亲自“指导”投资。
从股票市场赚到钱后,“周老师”引导邹女士在另一个APP上炒冬虫草赚钱,赚到钱后再加仓买入“青海××”。随后,邹女士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多次向所谓的“虫草专员经理”转入投资款。
在投资第九天,APP中冬虫草的价位突然暴跌。但“周老师”声称背后团队能够应对,只要加大投资额度即可。为了挽回损失,邹女士甚至将房子抵押贷款,累计投入了740万元。
但冬虫草价格还是一直下跌。到了第十天,邹女士收到消息称“周老师”因为钱亏太多了,脑溢血进了ICU。而邹女士在APP中的账户余额怎么也取不出来了。一直联系不上对方的邹女士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于是到派出所报案求助。
在省、市两级刑侦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南海警方发现一个以萧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并派出多个抓捕小组分赴厦门、广州、深圳等地,抓获10人,捣毁其在厦门的诈骗窝点,现场起获作案电脑、手机、话本一批。
警方在窝点现场查获的话本中,清晰地记录了客服不同微信账号的人物设定,以及与“客人”不同阶段的聊天重点。经审查发现,主犯萧某在厦门设立“工作室”,雇请一线客服人员通过添加微信好友的方式,诱骗他人在境外的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并通过其女友舒某为首的洗钱团伙转移涉案资金。
套路揭秘
这类诈骗多以贵金属投资、收藏品拍卖、证券投资、投资加盟、投资期货等“钱生钱”理由进行诈骗。有的诱骗受害人参与投资,收取高额“会员费”“服务费”;有的以“高盈利”为诱饵将用户导流到软件平台,参与现货交易或境外期货交易,但实际上这些交易系统都是伪造的。
文/珠江时报记者杨慧通讯员南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