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人大代表谭壬香呼吁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西部三镇实施学校新扩建工程
延续补贴政策 再增一批优质学位
■谭壬香(右)到学校开展调研。
【小档案】 姓名:谭壬香 职务:南海区人大代表、九江镇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声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希望区、镇政府同时发力,加大资金投入,加速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新建、扩建工程,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孩子。
走进九江儒林第一小学,崭新的教学大楼映入眼帘,宽敞的操场上,学生们快乐奔跑着。新大楼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低矮校舍,经过改扩建,新增了540个学位,增加18个班额,多媒体教室、报告厅、艺术课室一应俱全,解决了学校功能场所不足的问题,基本满足了周边居民适龄子女入学的需要。
“优美的学习环境,会令人心情舒畅,学习更有动力。这变化既有赖于热心侨胞的支持,也得益于幸运地搭上了‘政策快车’。”对于新校舍,儒林第一小学副校长潘江祥说。
在九江、丹灶、西樵,还有许多学校工程需要政策“拉一把”。今年南海区“两会”,区人大代表、九江镇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谭壬香将为此建言。谭壬香说,随着西部镇街产业结构升级,落户新市民不断增加,解决学位紧张问题刻不容缓。希望区政府延续之前的政策,对三镇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新扩建给予30%的财政扶持,加快全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调研公办学校这份议案凝聚各方心声
扎根教育界26载,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九江镇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虽然工作环境几经改变,但谭壬香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始终没变。无论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区人大代表,她都踏踏实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教育、尽心尽力呼民声的承诺。
“乡镇孩子淳朴上进,教师就像亲友一样,感情非常纯真,而且九江特别重视教育事业,侨乡侨胞也热心支持,形成了拼搏奋斗的教育风气。”多年来躬身三尺讲台,谭壬香看到了九江教育发展的潜力,也明晰了西部教育发展的掣肘。
借助代表与教育工作者双重身份,她决定推动改变。
掣肘之一是临聘教师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问题。谭
壬香进行了多次调研,向镇人大、教育部门和各校建议,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比如设立名校长工作室,探索不同学段教师间的交流,打破学段、学科界限,突破编制、职称‘瓶颈’,常态化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持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努力提高教师成就感和归属感。”
在谭壬香等人的推动下,近年来,九江镇全面推进儒乡良师队伍争先工程,通过开展“金苹果”“红苹果”“青苹果”系列培训,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开展各类培训与竞赛等活动,以旧带新,以新促旧,促进新教师成长和老教师二次成长,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性。
掣肘之二是优质教育资源
不足、学位供给矛盾突出难题。去年,谭壬香跑遍了九江所有公办学校开展调研,与校长、教师们展开一轮又一轮沟通,问询教育教研疑难杂症。她了解到,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学位紧张,无法保证就近入学,很多上班族家长需要每天远距离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苦不堪言。
“把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带到权力机关的决策中来,反映到国家机关的工作中去,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近日,谭壬香牵头撰写了《关于继续实施南海区人民政府扶持镇(街道)新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专项资金实施方案的议案》,并发动了多位代表计划联名提议,共同为加快学校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鼓与呼。
建议延续补贴政策为西部三镇教育事业加码
2016年5月,区政府出台了《扶持镇(街道)新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专项资金实施方案》,提出从2016年到2020年,区财政每年专项列支一定的资金,扶持六镇新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专项资金面向全区、倾斜西部,对西部三镇给予项目中标价30%的资金扶持,大沥、里水、狮山核心区范围外给予项目中标价25%的资金扶持。
“这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谭壬香认为,这一政策充分发挥了区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了财政薄弱地区、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紧缺问题的化解,促进了全区各镇街之间的教育均衡。
政策助力,2016年~2020年,九江镇新建扩建了小学3家、幼儿园6家。
让谭壬香感到遗憾的是,这一政策在2020年12月就到期了,目前九江部分工程由于疫情、征地、土地证办理和财力不足等原因延期,可能无法申请到30%的扶持资金。
“我们五年做一次学位预测。根据2018年当时学校最大负荷能力测算,2018~2022年,九江幼儿园学位约有950个缺口,小学学位约有
4000个缺口;目前公办初中有三所,最大的学位供给为5700个,初中供需基本平衡,但宿位缺口有360个左右。”谭壬香说,学位不足问题将进一步加剧,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新建、改建工程刻不容缓。
为此,她建议由区政府统筹考虑疫情走向、工程进度以及镇街财政状况,继续实施《扶持镇(街道)新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专项资金实施方案》,对西部镇街,特别是经济相对薄弱的九江镇,给予30%的建设资金扶持,确保顺利按计划补足学位缺口。
兴办学校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引才留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谭壬香说,这几年因工作关系她接触了一些企业主,企业主们反映,在留才方面很头疼,花大力气培养的核心人才,因为解决不了孩子入学的问题,最后辞职回了老家。
“充足的教育资源和公平的入学环境,能成为吸纳外来人口的‘常青橄榄枝’。一个外来家庭,其子女在这里接受了较好的基础教育,十几年后融入了这座城市,喜欢上这座城市,在这里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稳定的人口流入模式。”谭壬香说。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杨汉坤
策划/通讯员黄毅雄珠江时报记者苏绮玲文/珠江时报记者苏绮玲图/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