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跟随里水交警中队民警前往摩电整治现场,体验交警日常工作
他们是冲在最前面的“守路人”

■交警谭锦伦(左)对违规摩电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

■交警观察路面交通状况。

■珠江时报记者(左二)在摩电整治现场采访和体验。

“你刚刚不仅闯红灯,还不按车道行驶,很危险的!”在五星路口执法现场,里水交警中队民警谭锦伦正在对一名违规摩电驾驶员进行劝导。
里水镇毗邻广州,人口密集,摩电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交通违规行为也时常出现。里水交警是如何开展路面交通执法及保障工作的?近日,记者跟随里水交警中队民警前往摩电整治现场,体验交警日常工作,加深对交通管理的认识。
/摩电整治/ 维护路面交通秩序
当日上午8时30分,寒风呼啸。“立正,向右看齐!”洪亮的口令打破了南海交警大队里水交警中队的宁静,一排身穿醒目制服的交警正在集合。“这天是我们小组的值班日,上午和下午都需要开展摩电整治行动。”负责带队的谭锦伦介绍。
执勤队的车辆停在五星路口周边。谭锦伦熟练地拉好手刹下车,然后从车尾箱处搬出一块约1米高的指示牌和几个雪糕筒路障,放置在马路三岔口处。
在交警布置现场的同时,一辆电动车安静地从路旁驶过。“等等,你怎么不戴头盔?”或许是出于职业敏感,即使谭锦伦在忙其他事情,也一下子察觉出来。
“我从那边过来,只需要开一小段距离,而且我开得很慢的。”电动车驾驶员是个小伙子,语气中隐约透露着不满。谭锦伦语重心长地解释,并向小伙子派发交通安全宣传单张。“回去记得买个头盔,这是保护你生命安全的。”经过谭锦伦的一番教育后,小伙子一开始的抗拒情绪消磨了许多。随后,谭锦伦对驾驶员及车辆进行拍照存档,并做好信息登记等一系列后续工作。
3个小时下来,记者长时间站立的腿脚逐渐变得酸麻。谭锦伦带领的执勤小组仍然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陆续查处了20多辆违规车辆,有的是无牌驾驶、不戴头盔,有的是逆行、闯红灯、不按车道行驶……
“你们这样一站就半天,下午还要继续站,真是挺累的。”记者不禁感慨道。“站多就习惯了,交警肯定要冲在最前面才能维持好交通秩序。”谭锦伦一边收拾现场,一边向记者说。
/耐心劝导/ 强化市民安全意识
“对不起,对不起,我出门比较急,忘记戴头盔了。”一名没有佩戴安全头盔的女驾驶员被拦截后,神色有点慌张。谭锦伦接下来的这番话让记者有所感触。“你不用说对不起,你没有对不起我们,要说对不起,应该是向自己和家人说。”谭锦伦说,摩电整治关乎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遵守交通法规是每个交通参与者的责任与义务。
一名驾驶员因驾驶无牌电动车被拦截,情绪较为激动,“要扣车?那我怎么去上班怎么回家呀?”“放心,如果你能够提供购车发票等资料,是可以取回车辆的。”谭锦伦耐心劝导,并详细讲解如何办理领回被扣车辆的手续。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谭锦伦总是诚恳耐心地劝导。“交警走到路面与市民面对面交流,以最直观的方式宣传交通安全法规。”谭锦伦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是他的工作秘笈。
“其实,我们每天起早摸黑到路面查处违规摩电,不是为了查而查,最主要的还是想改变市民的交通安全观念。”谭锦伦介绍,里水镇目前正以执罚与宣传相结合的人性化举措,逐渐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被扣车的驾驶员在领回车辆前,除了需要提供相关票据,还要上一堂交通宣传教育课。驾驶员通过观看血淋淋的真实交通案例视频,能够加深对交通法规的认识,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坚守一线/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简单吃过午饭后,谭锦伦再次来到五星路口开展摩电整治行动。除了时间不同,地点、同事以及工作内容都一模一样。“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会感到厌倦吗?”记者问。“工作上的小成就会让人动力加倍。”他说。
从2020年10月起,摩电整治不仅成了里水镇的重点工作,还成了谭锦伦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在你看到五星路口的交通状况,相比以前已经有明显改善。”谭锦伦欣慰地说,在摩电整治行动未开展前,五星路口经常上演“生死时速”桥段,实施一系列整治举措后,路面上摩电车辆的上牌率和头盔佩戴率明显提升。
据了解,自2020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里水镇共查处摩托车无牌无证、未佩戴安全头盔、超员载人,摩电逆行、不按交通信号规定通行、不按规定在机动车道行驶等六类违法行为16140宗,其中涉及“摩托车一车多人”569宗、逆行1666宗、无牌无证1635宗,不按车道行驶4635宗、未佩戴安全头盔4234宗,路面交通状况明显好转。
即使取得了小成绩,谭锦伦也不敢松懈。“春节临近,除了摩电整治,我们还要查处酒驾醉驾、货运车辆超载等交通违规违法行为。”谭锦伦说,由于目前仍是疫情防控阶段,里水镇呼吁广大市民就地过年,所以预计今年春节期间,里水路面仍会有较多车辆通行,我们更加需要严控严管。
谭锦伦只是众多里水交通安全“守路人”的一个缩影。无论白昼黑夜、酷暑严寒,还是节假日,路面上都有他们默默付出的身影。他们坚守在一线,奔走在路上,只为让市民“开开心心出门去,平平安安返家来”。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通讯员关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