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11月09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 科学谋划南海“十四五” 奋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 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 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 第十五届南海义工文化节开幕
    • 佛山最大危废处置项目投用
    • p30

    第A02版:要闻

    • 地铁2号线一期 力争明年底试运行
    • 三个新娱乐健身区域开放迎客
    • 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 科学谋划南海“十四五” 奋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 把环保知识送进幼儿园

    第A03版:品读狮山

    • 万亩村改项目引领 推动城产互促共进

    第A04版:丹灶观察

    • 消弭城乡二元鸿沟 做好城乡“融”文章

    第A05版:镇街

    • 既要“筑巢引凤” 更要“固巢留凤”
    • 线下逛文创市集 线上购本土产品
    • 编制姓名底册 提高普查效率

    第A06版:教育

    • 新气质教育获省优秀班主任点赞
    • 课堂在田间 师生忙秋收
    • 文艺名家进校园 师生享文化盛宴
    • 建好乡村少年宫 拓宽育人新阵地

    第A07版:法治

    • 假退款 真诈骗 山寨客服套路多

    第A08版:时事

    • 聚焦进博会五大亮点
    • p47
  • 数字报首页

A04:丹灶观察

消弭城乡二元鸿沟 做好城乡“融”文章

丹灶通过“三集中、两活化、两提升”,推动城乡深度融合

2020年11月09日

■丹灶推进仙湖氢谷建设,推动科创和文创融合发展。

■丹灶通过“两活化”丰富城乡融合发展内涵。图为丹灶仙湖。

■翰林湖农业公园。

■丹灶仙岗村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居。

对于乡村,大家喜欢它的朴实自然,又厌恶它脏、乱、差。

如今在丹灶镇,城乡二元鸿沟正逐渐消弭。如何推进丹灶镇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向城乡融合发展?丹灶镇党委书记张应统介绍,丹灶镇将走“三集中、两活化、两提升”的城乡深度融合之路,推动科创和文创融合发展,鼓励28个村居比学赶帮超,促进全镇协调发展。

改革促发展,先行展作为。张应统表示,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市与乡村互相学习借鉴、取优去劣,促进城乡既融合发展又各自彰显特色,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整体来看,丹灶镇将形成‘春风十里三生三道’的城乡融合特色。”张应统说,通过推动一岛两湖十里片区建设,丹灶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绿道、水道、文道共荣共生,将丹灶式“春风十里,三生三道”的城乡融合特色画卷描绘得愈加生动。

“三集中”

重塑城乡发展空间格局

“推进丹灶镇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规划引领和优化城乡发展空间格局。”张应统解读道,“三集中”相当于人体骨干,能够精准重塑城乡发展空间格局。“三集中”就是通过“三城、四园、四农园”的规划建设,实现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农业现代化集中。

丹灶镇计划建设三个城区成为人口集中承载区;发展国家生态工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物流城(日本园)、智能安全产业园四个园区承载产业发展;另外规划四个万亩农业园,改变农田碎片化现状,以适应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需求。

作为南海的产业重镇,当前,丹灶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园区、城镇、村庄交错布局,建设强度达37%,三旧相对集中,更新改造潜力大,土地集中具有一定可行性;村庄分布零散,村庄建设用地占全镇总面积的6.2%;生态空间相对集中在南部及西部,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直以来,丹灶镇立足自身优势,将城区提升改造、乡村连片振兴以及村级工业园的改造提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丹灶镇已经成立“4+1”的专职团队,全面开展项目攻坚。其中,“城西片区”“大金片区”两个产业和乡村集聚地,以及丹灶、金沙两个城区,将大力实施连片改造,提升城区环境,形成“四面开花”之势。

“两活化”

丰富城乡融合发展内涵

有为之乡,历史悠久,拥有一大批具有岭南特色、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活动丰富的古村落。而丹灶镇的城乡融合,离不开对这些古村的活化升级。这些古村落传承着古老的岭南文化,更寄托着一代代丹灶人的乡愁。

张应统介绍,“两活化”即古村活化和生态活化,重点打造金沙岛湿地公园、仙湖、翰林湖、有为水道、翰林水道等“一岛两湖两水道”。通过“两活化”相当于给骨干添加经络和肌肉,丰富城乡融合发展内涵。

在古村落活化升级的过程中,丹灶镇成功打造了“差异化、大格局、可持续发展”的古村活化“丹灶模式”。

近年来,丹灶镇选取了仙岗、南沙、劳边、东升和罗行5个行政村居作为古村活化试点,实施“一村一品”,推动古村落差异化活化升级;精心打造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居,仙岗、良登、塱心入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居)建设名单;罗行、劳边、仙岗满分通过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验收评估;对全镇176个自然村进行微改造,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田园。

从仙岗往东,丹灶城区、大金片区依次排列,仙湖、翰林湖、金沙岛三个生态明珠辐射范围绵延十里。丹灶镇将其命名为“一岛两湖十里片区”,计划3年投资超过百亿元,推进10大重点项目,通过城市更新腾挪7350亩新的城市和产业空间。

“一岛两湖”成为佛山市十大美丽田园项目,“有为水道”获评佛山市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丹灶镇被纳入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点上开花,连片示范,城乡深度融合的生动局面初步显现。

“两提升”

城市与乡村取优去劣

“‘融’这个字很有讲究。融字左边的鬲是烹饪器具,右边的虫代表着毒蛇猛兽。把毒蛇放到锅里煮,意为把不好的部分融化掉。”张应统认为,城乡融合需要将城市、乡村不好的东西融化掉,推动城市向乡村学习、乡村向城市学习,城乡互相借鉴、互相提升,让城市更加有人情味,让乡村成为“有祠堂的别墅区”,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目标。

11月9日,期待已久的南海区内唯一一所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南海中学实验学校正式动工建设。学校位于丹灶仙湖氢谷区域内,是南海区委、区政府高标准打造的公办区直属学校,目标定位为“对标深圳实验学校、再造一间石门中学,成为广东省一流名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丹灶镇城乡教育一体化深度融合。

城乡融合,公共服务统筹一体化是关键。近年来,丹灶镇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的目标,大力开展“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及“村容村貌革命”,全力构建城乡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融合不止步。丹灶镇将实施产业提质、乡村靓化、新风引领、村域善治、农民增收和农村改革等行动,着力推进城镇化与全域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强化城乡统筹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基于城市化、产业化强劲驱动力的丹灶特色城乡融合创新模式。

推动科创和文创融合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经过多年培育,氢能产业、智能安全产业在丹灶集聚成势,传统汽配、机械装备、日用五金围绕两大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引领推动城乡融合。

丹灶还拥有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全镇河流、山岗、湖泊、草滩布局合理,岭南田园风光与现代城镇相映成趣。丹灶历来名人辈出,英杰荟萃,葛洪、方献夫、陈澹浦、康有为集成了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工匠精神、爱国主义、忠义精神、维新思想,是展示南海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载体。丹灶还是佛山市首个全国文明镇,在传承“有为精神”等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

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最容易形成全民共享的品牌。“文创让历史照亮未来,科创让未来引领今天。文创与科创的融合发展,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张应统表示。

为此,丹灶运用多种开发模式对村级工业园进行升级改造,如大金片区就是立足原大金智地,全力打造“智能安全产业园+翰林水道”为轴心的城乡融合示范点,城西片区则计划建设“仙湖氢谷+有为水道”为轴心的产业社区。

此外,丹灶还将借助创建新发展平台、新科创载体政策推动丹灶重大项目建设,比如引入具有研发、孵化和加速功能的重大平台,推进仙湖氢谷建设;利用已引入的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院士成果转化中心仙湖基地、联东U谷加速器等平台,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技术研发、项目合作、人才引进与培育、资金扶持等服务和保障。

丹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加速器发展,打造“湾区科创加速器之城”,更好地推动科创和文创融合发展。

鼓励28个村居比学赶帮超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丹灶镇情特点突出,28个村居发展存在差异,需要鼓励28个村居在推进城乡融合工作上比学赶帮超,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们的干部要成为实验区建设雄师中的先遣军。”张应统要求党员干部要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敢想敢闯,大胆想、大胆干,实现全镇高质量全面发展。

张应统希望,家家庭院绿化美化,村村道路硬化亮化,户户生活多样化,丹灶乡村成为“有祠堂的别墅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目标。

近年来,丹灶镇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路、特色村、古村民居等相继建成,民宿、田园综合体等旅游元素不断丰富。有村民将自家住房改造成为民宿,不仅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更促进社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乡村游成为旅游新亮点。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丹灶镇打造“城乡融合样板间”的最佳路径。

如今的丹灶,城市和乡村之间正在发生巨变:城乡二元结构正在被打破,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一种新型的城乡融合格局逐渐形成……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阳通讯员叶迟华张柏林图片均为资料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