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镇金宁社区普查员李茂鑫:
巧用编程处理数据 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李茂鑫在处理数据。

珠江时报讯(记者/吴玮琛摄影报道)盯着电脑屏幕,丹灶镇金宁社区普查员李茂鑫逐一核查表格内的各项数据,眼睛累了就稍微活动下,然后继续切换表格反复核查,对比多方数据信息,只为了提供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内容。这是李茂鑫最近的工作常态。金宁社区入档的人口信息资料有近3万份,李茂鑫需要在同事协助下逐一核验数据,将资料记录入档,便于后期人口普查工作开展。
绘制社区地图助力普查工作
李茂鑫拥有金宁社区网格员和普查员两重身份,平时穿街过巷,了解社情民意,用脚步丈量社区每一寸土地。他对辖区内建筑物所对应的详细地址了然于胸,为后期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今年7月,丹灶镇第七次人口普查办公室(以下简称“镇人普办”)要求各村居对辖区内的建筑物进行标绘、命名和编码,并划分出普查小区,便于安排普查员分片区上门普查,为后续的普查工作作铺垫。接到金宁社区人口普查工作任务的李茂鑫,
根据上级要求,看着系统中的地图,根据道路和楼房的样貌,逐一标绘建筑图标,形成一份区域划分鲜明的社区地图。
前期信息数据登记成册后,接下来李茂鑫将其划入对应的普查小区中,然后将普查小区分配给各个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就可以手持户主姓名底册,按照人口普查采集系统中的普查范围进行上门摸底,再将最新的信息录入人口普查系统。
勤动脑爱思考提升工作效率
前段时间,镇人普办要求各村居对系统中的人口资料进行补全和更新,其中有一项为补全和改正“现住地行政区划(12位行政区划代码)”和“户籍地行政
区划(12位行政区划代码)”。“一般的操作是在人口行政资料系统中查找到行政区划后,再复制粘贴到表格中。”李茂鑫说。然而,金宁社区普查区和五金产业基地普查区共有接近3万份
数据,逐字逐条进行复制粘贴,工作量庞大。
面对3万份数据,如何补全和改正“12位行政区划代码”?这是李茂鑫在工作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可以用编程来梳
理数据呀!”偶然机会下,李茂鑫灵感突现,于是立即利用Excel的函数和VBA工具,输入编程内容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VBA工具进行编程,原理在于:采用正则表达对需要补全的行政区划代码的现住地址和户籍地址进行解析,与最新的全国行政区划表进行关键字匹配,自动批量补全行政区划代码,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此方法大概能自动完成70%左右的地址匹配。”李茂鑫介绍,某些地址信息存在错乱缺的情况,或者不存在的旧地址,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查询补充。
李茂鑫运用电脑和人工进行双重核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便于后期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据介绍,目前金宁社区正在进行普查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