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10月13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重点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明日举行
    • 快节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重点交通项目
    • 我国制止餐饮浪费专项立法正在推进
    • “神奇的南海”城乡融合令人期待
    • 台风加冷空气今明两天有暴雨
    • 苦干十年再造南海“黄金 40年”
    • p59

    第A02版:专访

    • 秦朔:走向均衡发展 南海使命重大

    第A03版:评论

    • 苦干十年 再造南海“黄金40年”
    • 城乡融合激发干劲 高水平教育获点赞

    第A04版:创文

    • 练就南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好功夫
    • 文明实践阵地成为亮丽城市名片

    第A05版:文化

    • 周末文化为南海全面小康筑牢文化根基

    第A06版:城事

    • 履职22年 为劳动者职业健康发声
    • “院庆演出季”好戏连连
    • 技能工匠争先赛决赛今日举行
    • 发挥社区共治力量 科学提高普查效率

    第A07版:城事

    • 文化坝子上舞出幸福生活
    • 看表演玩游戏提升防范意识
    • 丹灶数字城管协调处理垃圾
    • 助力乡村振兴农行佛山分行金融知识宣传进乡村
    • 农行南海分行“四个+”深入建设清廉金融文化

    第A08版:时事

    • 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拟作调整
    • 全国双创周10月15日启动
    • 规划调整公示
    • 青岛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 p45
  • 数字报首页

A05:文化

周末文化为南海全面小康筑牢文化根基

南海不断创新提高文化服务能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20年10月13日

■连日来,“印象南海”2020南海区原创书画摄影精品展人气旺。

■“朗朗读书声 ”2020南海区全民阅读活动启动。

■潮人街舞SHOW,比赛选手展现动人舞姿。

“以前一到周末就发愁带孩子去哪儿玩,现在好了,观展、看演出、听绘本,内容丰富到让我们挑都挑不过来。”10月6日下午,正在南海区文化馆欣赏“印象南海”南海区原创书画摄影精品展的桂城市民陈先生对南海公共文化服务称赞不已。

观赏人流络绎不绝的“印象南海”南海区原创书画摄影精品展,是“幸福南海·文化共享”2020年南海区艺术四季活动第三季“秋·绘”的浓墨重彩之笔。去年起,作为广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南海再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活动品牌“艺术四季”,每年新增精品文化活动近20项,让市民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文化享受。如今南海年度举办艺术四季、公益夏令营、群众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超过5000场。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让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更精准地惠及群众,南海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积极打造文化名片,同时开展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南海全面小康筑牢文化根基。

文化内容持续创新一年四季好戏不断

尽管潮人街舞SHOW已经结束好多天了,从广州赶来参赛的“SPEEDSUC-CESSOR”队队员仍沉浸在当天热烈的气氛中。“比赛高手云集,个个都亮出杀手锏,还有国内多位重量级街舞大咖担任评委,这一学习机会对学员成长很有帮助!”“SPEEDSUCCESSOR”负责人说。

一连两天的街舞狂欢盛宴吸引了数百名来自广州、中山、湛江、珠海、深圳等地的潮友在南海集聚,当中不乏POPPIN劲旅“THED.O.G.S”、省内知名HIPHOP团队“大魂”等。赛场设在地处南海中心、人流密集的南海印象汇。沸腾的赛场在时尚节奏律动下化身为都市至潮能量场,让市民直观感受到了街舞的全新魅力,将正能量的街头HIPHOP精神广泛传递开来。

在2020南海区艺术四季活动中,潮人街舞SHOW只是重要活动之一。今年夏天,“舞动南海”南海区广场舞大赛、“炫舞南海,SHOW我风采”校园舞蹈才艺大赛等轮番上演,“高雅艺术进剧场”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盛大开幕,佛山全民综艺大舞台(南海赛区)精彩亮相,一时间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文化热浪。

“今年首次引入BEAT-BOX,邀请国内知名选手现场Battle。”南海区文化馆负责人介绍,希望打造一个展示舞台,让市民观赏到更多“新”“潮”的精彩演出,展现南海创新时尚的文化形象。

不仅是火热盛夏,南海市民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盛宴。以“春·颂”“夏·翩”“秋·绘”“冬·萃”四大篇章为主线的特色活动接连登台,时刻被文化气息包裹着的南海散发出另一种不同的魅力。

眼下的金秋毫无寂寥之意,反而充满热闹喜庆的丰收气氛。9月29日,“我心向党”群众歌唱展演总决赛上演,22组音乐爱好者献上一场富有南海特色的视听盛宴;同一天,“印象南海”2020南海区原创书画摄影精品展开幕,120件美术、书画、摄影作品以新颖语言,展示祖国、南海发展的伟大成就。

冬天是蕴藏生机的季节,戏剧曲艺花会、新年音乐会、“非遗瑰宝·南海家珍”民俗系列活动、艺术四季闭幕式汇报展演等将陆续与市民见面,在“变与不变”中丰富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笃定文化自信,凝聚起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回顾今年春季,“抗击疫情”原创艺术作品展演、“朗朗读书声”全民阅读活动、“唱响南海”原创歌曲大赛、“乐韵南海”广佛同城器乐大赛等,歌逆行者,颂守护者,赞奋斗者,以澎湃歌声和慷慨诗词坚定了战“疫”必胜信心。

南海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活动形式多样,立足本土,注重原创,贴近热点,创新不断,希望广大艺术工作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坚定文化自信,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创作更多精品力作,讲好南海故事。

文化品牌推陈出新激发民间文艺活力

构建“时常有欢乐、全年都精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日常,南海下足了绣花功夫。2014年前,桂城坚持多年举办桂城休闲时尚文化节,重点打造“灯湖周末”活动品牌,从街道文化站送戏下乡起步,发展至群众社团包办专场晚会,雅俗共赏的粤剧、戏剧、歌舞融合在一个舞台上。2014年起,南海区文化部门逐步扩大活动受惠面,将“灯湖周末”升级为“文化周末”,鼓励各镇街邀请区文艺团队、八大家协会下基层,每个周末至少开展一次展演活动,这正是艺术四季的前身。

西樵西岸社区干部区燕华还记得2015年时村里举办综合性文艺晚会的盛景。“工作人员逐户敲门告诉村民时间地点,生怕大家不来。没想到最后好评如潮,大家都说比电视上的更好看。”区燕华说,贴近生活、不居高临下是演出最大的特点,“从我们办活动经验来看,只要是贴近实际的精品,一定会大受喜爱。”

每年过百场的文化周末,多年来培育了一批铁杆粉丝。2019年11月8日晚,“品质南海·文化周末”文化惠民生·直联暖民心文艺晚会在西岸上演,吸引700名群众捧场。“对一个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社区来说,这不是个小数字,在本地的村民几乎全来了。”区燕华说。

文化唯有创新方能彰显生命力。也就是从去年起,南海区文化部门朝着打造“全区最高水平的文化艺术盛会”这一目标再出发,创造性地推出艺术四季项目,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文化活动和场景让群众参与和体验。相比文化周末,艺术四季一方面既保留了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习惯,也增加新颖活动的创意和设计,聚拢了新鲜的人气;另一方面,兼顾全年龄段群体,公共文化活动不再是只有一老一小的两头人群,越来越多年轻人被时尚的文化活动所吸引。

比如以“城乡融合,全面小康”为主题的网红音乐大赛征集到超百首原创歌曲。不同年龄、各行各业的市民深入一线,通过艺术创作挖掘本土文化。歌声中有南海乡村振兴的故事,有奋斗者前进的足音,有描摹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有对这座城市的深沉热爱。

系列活动不仅起到了让群众欣赏艺术的效果,更起到了为文化市场“点火”的作用。如2019年“南海农行杯”广场舞大赛、2020年“南海农行杯”梦想星舞台活动,连年冠名办赛,群众争相报名,体现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群众受益的宗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海不断让文化市场擦出火花,吸引市场力量加入,共同参与挖掘南海巨大的文化宝藏,推动文化市场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时尚新颖的文化活动,改变了市民对公共文化的传统认知,得到了市民的口碑赞誉,也为南海群众文艺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正因为有文化周末与艺术四季的传承发展,有南海文化人多年如一日的辛勤培育,南海群众文艺之花得以绚丽绽放,满园飘香。

2019年,南海文艺大繁荣大发展,涌现一批有丰富内涵和地方特色的群众文艺精品。全区文艺创作展演获奖577项,其中国家级40项、省级324项。获评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的《穷孩子富孩子》全国巡演,并广受好评。

服务方式更迭换新资源配送更加精准

文化品牌推陈出新,文化内容持续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也在不断更迭。有了精彩的文化节目,如何让这些文化活动更让人知晓,即可达性,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南海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各类数字化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以往,“参与率低、设施利用率低”曾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通病。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到各镇街文化站、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南海公共文化设施齐全,年度活动超过5000场;但文化场馆与市民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公共文化服务与市民文化消费存在落差。

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活动的知晓率,使公共文化服务切中市民消费需求?去年底,作为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的公共文化平台“南海文化云”正式上线。平台汇聚了南海区各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所有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区级文化馆和各镇街文化站、各大博物馆和艺术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公共文化资源。各镇街互联互通,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以知晓上述所有公共文化场馆的活动。

有了“南海文化云”,市民寻找文化服务,就像逛淘宝一样,只要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进入视窗,看中哪项即时“下单”。想参加讲座比赛和观看演出都可在平台预订,也能通过平台链接到全区所有文体场馆资源,或预约古村导赏、教画画、讲故事等专才服务。对于文艺社团而言,“南海文化云”还是一个才艺展示的平台,可以实现文友招募。

疫情期间,“线下关门、线上开花”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景观,印证了南海文化云作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总平台”“主阵地”的意义与价值。所有线下服务停顿之后,重要公共文化机构纷纷上云展现各自独特的服务,安排工作人员更新内容、与市民互动,做到服务不缺位、精彩不间断,让市民找到了精神寄托。

南海区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访问,读者在线上就可以读书看报、收看网络公开课、查阅科研资料,参与“来桂花树下,我讲绘本给你听”等阅读活动,开创了“以‘读’攻‘毒’”的全民阅读线上新风景。南海区文化馆发起“疫情防控——南海文艺人在行动”公益活动,召集文艺人发挥各自所长,将面对面的艺术普及培训课程搬到网上,深受追捧。南海区博物馆利用VR技术开设“微展馆”,金牌讲解员带着大家足不出户全景式参观博物馆,出现了博物馆关门、展览却看不完的景象。

“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出现的新现象,必将对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产生深远影响。最重要的影响,是促进全社会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疫情时期的特殊性凸显了网上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并不是因为有疫情这样非常的时期才需要。”南海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南海将以此为契机强化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未来,各镇街举办了多少场文化活动、每场活动上座率怎样,老百姓更喜欢什么类型的活动,场地设施利用率如何,都可以通过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大数据能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提供依据,用以提升公共文化机构决策能力。它决定哪些产品有资格进入全区公共文化配送系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提档升级。”该负责人表示。

文/珠江时报记者苏绮玲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