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公办 做精民办 勇攀广佛教育新高地
里水镇构建“四全”教育新格局,集聚优质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2019年9月25日,里水镇举办第三届上善教育节开幕式合唱晚会暨教育楷模颁奖典礼,现场近万人唱响红歌。 通讯员供图

■九年一贯制的南海双语实验学校将于9月1日投入使用,可新增学位4800个。通讯员供图
做强公办有实效 2020里水中考再创新高
亮点一
2名公办学校学生高分屏蔽
2名公办学校学生成绩被屏蔽,跻身全市前100名行列,分别是和顺一中马永琰同学、旗峰中学冯嘉华同学。
亮点二
高分层实力强劲
690分以上达8人;670分以上人数达58人;640分以上人数328人;590分以上人数1032人。
亮点三
省单科第一名数量众多
获省单科第一名39人次,其中语文3人次;数学2人次;英语5人次;物理4人次;化学11人次;道德与法治9人次;历史5人次。
亮点四
艺术中考再创辉煌
艺术中考成绩连续七年稳居佛山市第一!今年专业考试上佛山市美术资格线人数达180人,增幅达6.5%,上佛山市音乐、舞蹈资格线人数达64人,增幅达45.4%。
2名公办学校学生高分屏蔽、39人次获省单科第一名、艺术中考连续七年稳居佛山市第一……里水镇今年中考成绩再次交出了喜人成绩单,做强公办实效显著,再次擦亮“上善教育学在里水”这块“金漆招牌”。
里水镇今日的教育成果,得来并非偶然。一直以来,里水镇委、镇政府把教育作为1号民生工程来抓,把教育作为里水高质量发展“五大重点、四大品牌”中的重要部分进行打造,更是把教育作为集聚优质资源的平台,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里水镇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全镇域、全学段、全学子、全链条”教育新格局,不断增创教育新优势,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随着南海双语实验学校9月1日投入使用,里水镇将继续秉承“做强公办教育、做精民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品牌教育”的理念,勇攀广佛教育新高地,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
全镇域一盘棋向优质均衡发展
“我的父母在里水做生意,非常注重教育,从我小学开始就觉得里水这边的教育很好,所以一直到初中都留在里水就读。”祖籍湖北、住在广州花都的马永琰从里水镇和顺小学升到和顺一中,是今年佛山中考全市前100名高分学生之一。
里水高分屏蔽生继去年实现零的突破后再度爆发,今年共有2名公办学校学生成绩被屏蔽;高分层实力强劲,39人次获省单科第一名,690分以上达8人,670分以上达58人,640分以上人数328人,590分以上人数1032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2018年以来,里水镇紧紧围绕“全镇域、全学段、全学子、全链条”理念,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十大工程。其中“全镇域”即要求全镇一盘棋,公办学校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坚持镇域一体,协同发展,促进全镇域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我们会让优质的资源倾斜到实力相对薄弱的学校,以此来推动全镇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里水镇教育局局长周友乔介绍,会安排优秀的教师到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的学校,还投资2亿多元,用于旗峰小学等7所中小学的11个改扩建工程项目,全面提升全镇教育硬件水平。
里水镇正是这样坚持资源均衡分配,让全镇的学子享受到不断优化的教育资源。首次出现高分屏蔽生的旗峰中学,还有成绩明显提高的和顺二中,借助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不仅培养出了高分学生,更是提升了社会各界对普通公办学校的信心。
不仅如此,里水镇还通过全镇域配备外籍英语教师,全学段实施科技、艺术、体育教育普及工程,打造“学校-家庭-社区”全链条教育综合体等,实现教育资源面向全镇范围内所有公办学校,面向所有一至九年级的全体中小学生,全面深化“全人素质教育”,以此推动里水教育优质均衡纵深发展。
里水镇党委副书记余海生表示,里水将持续加大对优质教育的投入,以公平普惠的方式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办好人民满意的品牌教育,为城乡融合发展标杆镇建设贡献力量。
全学段强师资
“雏鹰工程
”助教师成长
教育顶层设计好不好,通过教师与学生就可以验证。和顺一中学生马永琰和旗峰中学学生冯嘉华均跻身全市中考前100名行列,他们的好成绩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坚持,也离不开老师们的课堂创新。
“在‘和悦课堂’上,学生能够体验到机器人、无人机、绘画、篮球等兴趣课程。日常学习当中,老师会引导学生往多学科上发展,让我们能更全面地掌握知识。”马永琰说,和顺一中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冯嘉华也表示,老师把预习、讲练、测评作为课堂教学三个重要元素,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快速掌握知识。
和顺一中与旗峰中学的特色课堂,都是里水镇基础教育改革十项工程之一——课程课堂改革工程的成效体现。“教育不能再把升学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学校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正如和顺一中教学副校长江建繁所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层次的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孩子得到愉悦的学习感受,这才是良性的有效的教学互动。
课堂改革,教师推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不论是和顺一中的“和教育”、里水中学的“慧教育”,还是华师附小恒大南海学校的“君子教育”等都离不开一支有追求、有理想、技术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里水镇镇长麦满良表示,发展教育既是民生事业,也是民心工程,里水教育人要不忘初心,要做强品牌,使里水教育成为彰显梦里水乡优质发展资源的重要平台。
专业的教师队伍就是里水教育的无形品牌。里水镇教育局通过“外引”“内培”方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9年,里水镇共投入640多万元用于公办学校教师培训,着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目前,全镇有正高级教师1人、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特级教师3人、区级以上名师70人。
在名师辐射带动之下,里水教师在课题、论文、技能竞赛等方面处于全区前列水平,如和顺中心小学教师文佩丹在佛山市第二届小学科学优秀课例展示活动中荣获“特等奖”;里水中学教师黄绮珊在南海区初中生物教师概念教学大赛中夺得一等奖;旗峰中学教师陈棉驹,里水中学教师陈俊睦、黄伟聪、杨俊荣的教师论文在国家级学科核心期刊杂志发表。
里水镇教育局副局长鹿红运介绍,接下来将利用名师工作室平台,并启动“雏鹰工程”,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入职五年内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让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全学子提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里水教育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着力培养学子在语言文化、体育、艺术、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普及外教、体育、科技、艺术、书香校园五项工程,构建里水学子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
近年来,为普及五项工程,里水镇投入了1100多万元引进优质外教课程,实现全镇14所公办中小学外教课程全覆盖;投入670多万元,实现公办学校创客实验室全覆盖,并引进科技教育课程,提升全学子科技素养;创设全市第一个智慧钢琴音乐教室,提升里水学子的艺术修养……
经过3年的艺术教育普及工程推进,今年里水艺术中考成绩再次引起瞩目,连续7年稳居佛山市第一。其中,旗峰中学的艺考成绩相当亮眼,99位艺术考生全部通过资格线,实现100%上线,连续12年蝉联佛山冠军。
为让学子得到多元化发展,里水镇还鼓励学校建设成为课程改革、艺术、语言艺术、体育、科技创新等不同类型的品牌学校,并强化学校的品牌传播意识。例如和顺中心小学的粤曲、里水小学的棋艺、麻奢小学的武术等已打造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镇内各校坚持走出一条“优质+特色+品牌”的发展之路。
里水镇已有多家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航空模型特色学校”“广东省羽毛球传统学校”“佛山市粤曲特色学校”“全国首批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
在近年各类赛事中,里水各学校也收获累累硕果。里水中心小学乔子凌等9位同学荣获全国航模大赛一等奖;和顺中心小学和曦粤韵曲艺社获得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十佳金花”奖;展旗学校获得2019年广东省传统龙狮锦标赛一等奖;麻奢小学获得佛山市武术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在2019年广东省武术套路锦标赛中摘得16金、17银、9铜……一个个闪烁的数字,一枚枚荣誉的奖牌,无不彰显着里水上善教育的成果。
全链条龙头带攀登广佛教育新高地
近年来,里水镇以“四全”理念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十项工程,推动公办学校发展实力不断增强。随着南海双语实验学校9月1日投入使用,必将带动里水镇民办学校再攀新台阶,进一步助力里水“做强公办教育、做精民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品牌教育”。
南海双语实验学校是由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两级投资9.4亿元联手打造,并获得南海区教育局、广东省高考综合实力位列前五的石门中学鼎力支持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全寄宿实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30亩,建筑面积约168000平方米,办学规模125个班,采取小班化教学,将提供约4800个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教师发展中心坐落校内,南海双语实验学校作为该中心附属学校,在获取前沿教育技术转化成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校地处广佛交界,除了能满足广佛市民对高端学校资源的需求外,还将为广大家长及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培训资源,如游泳、篮球、网球等培训中心将陆续对外开放,里水市民足不出镇就可享受到优质的社会培训资源。
“这正是里水教育‘四全’理念中的‘全链条’,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资源,为学子提供全方位保障和多元化资源平台。”鹿红运表示,将借力南海双语实验学校这个新平台,开展更多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实验项目,并加强镇域教师交流,助推里水教育再上新台阶。
借力南海双语实验学校教育龙头及南海教师发展中心,里水镇还将逐渐完善校长成长体系,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力争3年~5年内培养出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长;并构建“全过程”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和“全覆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争取3年~5年内区学科(班主任)带头人达10人~15人、名师达120人~180人……高端引领,未来可期。里水逐步构建的大教育格局,攀登广佛教育新高地。
教育是立德之本,人才是立镇之本。一个地方教育事业有品质,高端人才会更集聚、市民素质会更高、区域竞争也更强。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表示,办人民满意教育是镇委、镇政府一直坚持的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里水把教育作为集聚优质资源的平台,努力擦亮“上善教育,学在里水”金漆招牌,让教育成为梦里水乡的一张靓丽名片,为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提供创新动力。
文/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特约通讯员麦玮炘通讯员里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