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针对中国的“滥诉”是“三无产品”
据新华社电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今年的记者会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召开的,世界各国正在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借此机会,我愿首先向全力拯救生命的各国医护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不幸逝去的罹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同时,我也要向在这场疫情中给予中国理解、关心和帮助的各国政府和人民致以衷心感谢。病毒打不倒人类,人类必将战胜疫情。至暗时刻终将过去,光明已在前方。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人们从这场疫情可以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什么?
王毅: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休戚与共、紧密相连;我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意识到,各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人类实际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病毒不分国界和种族,对全人类发起挑战。政治操弄只会给病毒以可乘之机,以邻为壑只能被病毒各个击破,无视科学只会让病毒乘虚而入。因此,习近平主席多次向全球呼吁,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而胜之。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疫情以生命作为代价告诫我们,各国应超越地域种族、历史文化乃至社会制度的不同,携起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好我们人类唯一可以生存的这个星球。而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加快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国家,愿意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受疫情和美国大选影响,中美关系日益紧张。您是否担心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王毅:当前,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每天都有无辜的生命被病毒夺走。对于美国人民遭受的不幸,我们深表同情,由衷希望和祝愿美国人民能够尽快战胜疫情,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美两国的共同敌人。相互支持帮助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疫情之初,美国很多社团、企业和民众向中国伸出援手。在美国陷入疫情后,中国政府、地方和各界人士也积极回报,向美方捐赠了大量急需的医疗物资。我们还为美方在华采购提供支持和便利,仅口罩一项就向美方出口了120多亿只,相当于为每个美国人提供了将近40只口罩。
但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新冠病毒的肆虐,还有一种“政治病毒”也正在美国扩散。这种“政治病毒”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一些政客无视最基本的事实,针对中国编造了太多的谎言,策划了太多的阴谋。最近,人们把这些谎言汇编成册,晒在互联网上公诸于世。如果再有新的谎言,还会继续记录在案。这本谎言录越长,就越拉低造谣者的道德水平,越在历史上留下更多的污点。
我要在此呼吁:不要再浪费宝贵时间,不要再无视鲜活的生命。中美两国当前最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是相互借鉴和分享抗疫经验,助力两国各自的抗疫斗争;第二是顺应国际社会期待,共同参与和推动抗疫多边合作,为全球抗疫发挥积极作用;第三是着眼疫情长期化和防控常态化,及早就如何减少疫情对两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冲击展开宏观政策的协调沟通。
对于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前景,中方历来主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我们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承担着重大责任,应该本着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从几十年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最精辟概括,需要双方谨记在心。
中美社会制度不同,但这是两国人民各自作出的选择,应当彼此予以尊重。中美之间确实存在不少分歧,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合作空间。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全球性挑战,都有待中美两个大国协调应对。
中方始终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精神,与美方共同建设一个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同时,我们也必须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自身的正当发展权利,维护中国人民历经磨难赢得的地位和尊严。中国无意改变美国,更不想取代美国;美国也不可能一厢情愿改变中国,更不可能阻挡14亿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现在要警惕的是,美国一些政治势力正在绑架中美关系,试图将中美关系推向所谓“新冷战”。这种危险的做法是在开历史倒车,不仅会葬送两国人民多年积累的合作成果,也将损害美国自身的未来发展,危及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两国各界有识之士都应当站出来予以制止。
还是那句话,为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福祉,中美双方应当,也必须找到一条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国家在这个星球上和平共存、互利共赢的相处之道。
新华社记者:疫情使世界回不到过去,中方如何看待后疫情世界和全球化未来?
王毅:世界当然回不到过去,因为历史在向前迈进。纵观世界发展史,人类正是在与大灾大难的一次次抗争中得到发展和进步的。中方认为,只要各国作出正确选择,坚持正确方向,我们这个世界就一定能够在战胜疫情后迎来更光明的未来。
首先,全球化需要更加包容和普惠的发展。全球化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强大潮流。经济全球化犹如百川汇成的大海,不可能再退缩为相互隔绝的湖泊。拒绝全球化、重拾保护主义,注定没有前途。
我们在坚持资源全球合理配置、确保最佳成本效益的同时,也要更加注意缓解全球化引发的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弊端。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只能在全球化的发展中加以解决。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引导全球化的走向。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演讲中就全面阐述了中方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提出应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今天我们重温这一论断,更加深感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巨大力量。
第二,多边主义需要更加坚定地维护弘扬。这次疫情用事实证明,不管多么强大的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隔岸观火最终会殃及自身,落井下石到头来将信誉扫地。唯我独尊、推卸责任,不仅解决不了自己面临的问题,还会损害其他国家的正当权益。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唯有奉行多边主义,才能形成合力;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克时艰。
第三,全球治理需要更加精准地改革完善。这次疫情暴露出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不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以及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短板。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必须更充分地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和各专门机构的应有职责;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各国宏观政策协调以及治理能力的建设;更坚定地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世界回不到过去,中国同样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经此一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治理能力经受住了全面检验,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充分彰显,大国担当作为发挥了应有作用。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必将更加坚韧有力,中华儿女必将更加团结一心,中国人民必将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必将更加势不可挡。
路透社记者:中国决定推进涉港国家安全立法可能导致美方报复。中方是否担心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会因此受到损害?
王毅:第一,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各国都应予以遵守。
第二,维护国家安全历来是中央事权,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中央通过基本法第23条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自行立法,履行其宪制责任,但这并不影响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继续建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中央政府对所有地方行政区域的国家安全负有最大和最终责任,这是基本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原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例。
第三,去年6月修例风波以来,“港独”组织和本土激进分离势力日益猖獗,暴力恐怖活动不断升级,外部势力深度非法干预香港事务,这些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对香港保持繁荣稳定、推进“一国两制”构成了巨大威胁。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第四,全国人大这一决定,针对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影响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影响香港居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影响外国投资者在香港的正当权益。大家对香港的未来,应更加充满信心,而不必过于担心。决定通过之后将启动立法程序,这将使香港有更加完备的法律体系、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的法治和营商环境,有利于维护“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利于维护香港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相信所有希望香港长治久安、“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各界朋友都会对此予以理解和支持。
凤凰卫视记者:中方是否同意就病毒源头开展国际独立调查?
王毅:在病毒源头问题上,中方与美国一些政客之间的分歧,是真相与谎言的距离,是科学与偏见的对比。
病毒溯源是一个严肃复杂的科学问题。应当由科学家和医学专家研究探索。然而,美国内一些政治人物却迫不及待地把病毒标签化、把溯源政治化、对中国污名化。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造谣能力,低估了世人的判断能力。历史应该由事实和真相来书写,而不应被谎言误导污染。我们应秉持良知和理智,为这次全球疫情叙事留下客观真实的人类集体记忆。
中方对国际科学界开展病毒溯源科研合作持开放态度,这一进程应坚持专业性、公正性和建设性:
专业性是指溯源应以科学为依据,由世卫组织主导,让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考察研究。目的是增进对此类病毒的科学认知,以便今后更好地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
公正性是指溯源要排除各种政治干扰,尊重各国主权平等,反对任何“有罪推定”。考察应覆盖所有与疫情密切关联的国家,坚持公开透明和客观理性。
建设性是指溯源不应影响拯救生命的当务之急,不应损害各国之间的抗疫合作,不应削弱世卫组织的应有作用。而应有利于增强联合国各系统履职功能和各国团结协作,有利于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和治理能力。
《环球时报》记者:中方打算如何应对美国出现的就疫情针对中国索赔的诉讼?
王毅:针对中国的这些“滥诉”,无事实基础、无法律依据、无国际先例,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受害者。面对未知的新型病毒,中国以对人民生命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最早向世卫组织报告疫情并及时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分享信息,最早确定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各方提供,最早向世界公布诊疗和防控方案。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最短时间里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快速蔓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承担了重大牺牲。中国的抗疫行动对全世界公开,时间经纬清清楚楚,事实数据一目了然,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检验。
对受害者鼓噪所谓“追责索赔”,为滥诉者伪造各种所谓“证据”,是对国际法治的践踏,也是对人类良知的背弃,于实不符、于理不通、于法不容。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如果想借滥诉侵犯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敲诈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成果,恐怕是白日做梦,必将自取其辱。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中方如何评价世卫组织作用?有何改革建议?
王毅:世卫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协调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谭德塞先生是高票当选的总干事,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信任。尤其是他来自非洲大陆,代表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
在刚刚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致辞中积极评价了世卫组织为全球抗疫作出的重要贡献,与会各国也都表达了对世卫组织的坚定支持。公道自在人心,世卫组织的国际地位和历史评价,不会因为个别国家的好恶而改变。给世卫组织泼脏水的人只会弄脏他们自己。
疫情暴发以来,世卫组织在谭德塞总干事带领下,在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都本着科学态度,及时提出了专业建议,很好地履行了应尽的职责。事实证明,重视并遵循世卫组织建议开展抗疫工作的国家,疫情就会得到较为有效的管控。忽视和排斥世卫组织建议的国家,则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至于世卫组织的改革问题。实际上每次重大疫情之后,世卫组织都会做出全面总结评估。但方向应当是继续坚持而不是放弃多边主义,支持而不是削弱世卫组织。第73届世卫大会决议已就此做出明确阐述。我们认为重点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制度、规则层面更好地排除政治因素干扰,尊重科学和专业意见,摒弃政治化和污名化的做法。二是赋予世卫组织更充足的资源,提升其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三是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与投入。
澎湃新闻记者:中方是否担心涉台问题将对中美关系产生进一步负面影响?
王毅:2300万台湾民众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我们始终关心台湾岛内的疫情变化,牵挂台湾同胞的健康安全。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精心照顾在大陆的台胞,也悉心扶助身在海外的台胞。对于台湾同胞未来的防疫需求,我们会继续全力以赴。
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政府与世卫组织已就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全球卫生事务做出了妥善安排。台湾地区与世卫组织及其成员分享抗疫信息、开展专家合作交流的渠道是完全畅通的,从来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和防疫缺口。台湾当局罔顾民生福祉,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自行关闭了两岸协商处理涉外问题的大门。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中国与所有建交国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们坚决反对以防疫合作为幌子与台湾当局开展官方往来,坚决反对违背一中原则为台湾谋求所谓国际空间,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对“台独”分子“借疫谋独”予以鼓励和纵容。
两岸实现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能阻挡。我们敦促美方充分认清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奉劝美方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放下国内政治的算计;正告美方不要试图挑战中国的底线,不要误判14亿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