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提升狮山城市品质的“市政动力”
狮山已在4个村(居)和3个小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未来将建7大类城乡垃圾的分流处理体系

■狮山开展不同形式的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活动和知识培训讲座,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资料图片,通讯员提供)

■村民按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珠江时报记者/杨世聪摄

■截至5月7日,狮山镇建设四分类示范亭12个,四分类桶133组。珠江时报记者/杨世聪摄
5月8日,狮山镇谭边社区经联社社委、联星经济社党支部书记杨翠兰,带领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员们走进村民家中,发放分类桶宣传手册,入户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今年1月,南海发布《南海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分流减量的实施方案(2019年-2021年)(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4月1日,南海召开区垃圾分类推进会,提出年内将实现全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示范片区,2022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紧随南海铿锵的步伐,狮山镇在防疫关键时期,也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热潮中。
目前,狮山镇首批农村四分法分类试点包括石澎、狮中、招大、谭边4个村(居),首批居住小区试点包括松岗园丁村、依云曦城和依云华府,相应垃圾分类铺排也有序推进。记者近日走访上述村(居)和小区,探索“城市狮山”如何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添上“市政动力”。
投放
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清其流者,必先清其源。”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废品回收率,降低垃圾无害化处理难度,从而实现节能环保。如果垃圾生产的源头得不到有效控制,任其泛滥,必然会给下游的后续处理带来巨大压力。此次南海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狮山迅速响应,抓住机遇活用政策,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如果分不清,你就记住:能卖拿去卖(蓝桶),有害要分开(红桶),厨余丢绿桶,其他丢灰桶……”5月8日,杨翠兰带领多名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员走进村民家中,发放家庭两分类桶、宣传手册,详细讲解生活垃圾如何准确分类和正确投放。为方便村民更快学会垃圾分类,杨翠兰还特地编了这样一段“记忆口诀”。
在谭边社区大院,宣传栏写满垃圾分类知识,各进村主要干道也张贴宣传海报,街道显示屏上播放着宣传语,不同形式的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活动和知识培训讲座陆续开展着……有谭边村民表示,打造低碳环保的生活,美化村居环境,是每一位村民的期盼,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行动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和参与。
此外,狮山镇在4月21日启动智能广播,招大社区是试点之一。社区利用智能广播每天早、午、晚三个时段向村民群众解读相关政策,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据悉,该广播未来将在狮山镇75个村居同时播报,让主流声音响彻全镇千家万户。
“引导村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狮山镇招大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招国强表示,打赢垃圾分类“硬仗”是为了群众,也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要从“要我分”转变为“我要分”,促使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新习惯”。
其余四分法分类试点农村和小区,也正积极发动党员、经济社社长、楼长、物管、志愿者,合力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据了解,目前4个试点农村涉及33个经济社,7281户共约23136人;3个试点小区涉及3个社区,5718户共约20000人。同时,狮山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所有公办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四分类,带动约60000人。
收运
将建7大类城乡垃圾分流处理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居民产生的每一类生活垃圾,都要由专门的运输车辆进行收运。垃圾进入收集站后,会根据类别,分别进入不同的密闭处理区域。
在罗村依云华府小区,从2018年开始便推行楼道撤桶、定点分类投放、定时督导模式,在每栋楼架空层分别设置了一个四分类垃圾集中投放点。该小区目前计划在北门建设一个生活垃圾收集站。按上述文件要求,这个收集站将满足各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拣和暂存等基本要求,集中暂存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未来承载该小区逾千户居民的生活垃圾。
“高标准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垃圾房、垃圾站点等转运设施,能够补齐垃圾中转暂存能力短板。”狮山镇市政中心管理站副站长李晓霞表示,狮山镇市政管理办公室将统筹强化对垃圾房、垃圾收集点、垃圾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的维护保洁,以适应和满足当前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
据悉,为实现各个垃圾收集点分类中转、分类运输的目的,各试点小区、村居以及部分公共机构,计划改造垃圾运输车辆,将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交由不同类别的运输车辆,以“车载桶装”密闭收运方式,分类运输至垃圾暂存点。垃圾暂存点安排保洁员对部分投放不准确的生活垃圾进行二次分拣,为下一环节的分类运输打好基础。
早在今年1月7日,狮山镇就制定了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减量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2020年底前,狮山要建成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农资废弃物、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垃圾、年花年桔等7大类城乡垃圾的分流处理体系。
此分流处理体系目前正在探索实施阶段,其中,工业垃圾分流处理体系,由狮山镇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指导,对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处理实行专门管理。狮山镇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刘水流表示,将会不断完善工业垃圾分流处理体系,强化对偷倒行为的打击。
在大类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流出来的基础上,狮山还将建立“村收、镇运、区处理”收运处理体系。例如,家庭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由狮山镇市政管理办公室指导试点规划独立的厨余垃圾收运路线,建设就地处理设施;暂未建成就地处置设施的,按照应急调度处置的方式,实施区级集中处理,由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专车收运,运到南海固废产业园餐厨处理厂统一处置。
狮山镇以“绣花”功夫探索城乡垃圾的分流处理体系建设,不仅进一步提高收运效率,也为今后全镇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夯实了基础。
处理
“分类闭环”坚持绿色发展
35岁的罗伟海就职于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负责狮山镇厨余垃圾收运工作4年多了。近期,每天早上8:30,罗伟海检查好16辆厨余垃圾收运车辆的安全性能后,便开始对镇内四个四分法分类试点村居进行实地走访,研究收运路线。
据罗伟海介绍,狮山镇有厨余垃圾收运需要的单位共610家,收运路线19条,一天最高收运量达160吨。目前四条试点村居的收运路线、时间设计已融入上述19条路线中,相关工作正有序铺开。
在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内,罗伟海收运回来的厨余垃圾,会先采用最先进的厌氧发酵技术,产生沼气,从而进行沼气发电并提炼油脂。沼气发的电并入南方电网,油脂则再次加工提炼成生物柴油,重新用作公司300多辆生活垃圾转运车和餐厨垃圾车的燃料。从“收进车”到“用进车”,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分类闭环”。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地、广佛西部枢纽,狮山镇一直以来坚守实体经济,坚持绿色发展,在加速向“城市狮山”迈进的过程中追求“零污染”的GDP。在4月28日举行的狮山镇2020年决战水环境治理工作动员大会上,狮山镇委书记林健提出,要为群众谋求“金山银山”,为狮山留下绿水青山。
截至5月7日,全镇召开各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议12场,投入资金约166万元,其中印制宣传海报3000份,折页10000份,业务培训6场,宣传活动30场,建设四分类示范亭12个,四分类桶133组,两分类40升连体桶8000个。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不仅能持续擦亮狮山镇乡村振兴的“绿色名片”,大大提升城市品质,也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狮山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狮山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他山之石
北京:立法为垃圾分类保驾护航
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标志着北京垃圾分类由倡导转为法定义务。该《条例》要求,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时间、地点、方式等要求将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未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或者未实行分类投放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上海:居民普遍参与日常垃圾分类
目前,上海市执行的是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四分法”。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4049吨、有害垃圾分出量0.6吨、湿垃圾分出量7453吨、干垃圾处置量17731吨,较2018年底分别增加431.8%、504.1%、88.8%和减少17.5%。
“三增一减”,直接体现了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效,更具体表现在:居民参与积极性远超预期,掀起了垃圾分类工作热潮,上海发布的垃圾分类知识查询量已达2000多万人次;居民普遍参与日常垃圾分类,部分居住区居民习惯养成良好,已不需志愿者值守;以居民主动参与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快速提高,上海1.3万余个居住区(村)的分类达标率由2018年年底的15%提高到2019年年底的90%。
声音
制定科学分类链条避免“先分后混”
结合近期南海区正奋力创建文明城市“三连冠”,开展垃圾分类是共建美丽家园的必然之举,是推进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将会推动狮山镇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因此狮山镇更应该做细做实垃圾分类工作,要设置简单易懂的投放指引,引导市民分类投放,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号召市民参与垃圾分类,要做实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完整分类链条,避免出现“先分后混”现象。
——南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容环卫科副科长
谭敏冰
石澎村能够成为四分法分类试点农村之一,我感到非常自豪。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持续、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动员活动,教给村民更多垃圾分类知识,将石澎建设得更加整洁宜居。
——狮山镇石澎村村民
谢健华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积极争做垃圾分类的行动者和宣传者,要让垃圾分类融入生活,成为一种习惯。我非常愿意投身到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
——狮山镇狮城社区居委会社工
萱颖仪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杨世聪文/珠江时报记者梁凤兴通讯员金延婷邝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