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花中寄 缅怀云端传

■南海殡仪馆设立了心语墙,工作人员把市民的心意卡贴在墙上。

■防疫不放松,墓园工作人员对墓区进行消毒,确保安全。

■墓园工作人员把市民的网上寄语写在心意卡上。

■市民在网上进行 “云祭拜 ”。

■每朵鲜花都代表一份思念,墓园工作人员在认真整理白菊。

■每一个墓位前面都放着一束白菊。

■墓园工作人员在室外墓位前献花,代市民祭扫。

扫码一下 看更多图集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草长莺飞,大地换了颜色,正是春意渐浓时。
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能亲手为逝去的亲人献上一束花、敬上一杯酒、清理一下墓碑固然好。然而,今年清明比较特殊,因为疫情尚未结束,南海暂停各殡葬服务机构现场拜祭服务。
疫情阻挡了祭扫的脚步,但阻挡不了浓浓的温情。献花、鞠躬、默哀……这几日,南海各殡葬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已陆续为市民免费代献鲜花16万枝,尽可能弥补市民无法现场祭扫的遗憾,帮助市民表达思念。
作家老舍曾写下这样的文字:“清明到了,处处桃红柳绿,且别忙着去烧纸,还是给逝者献束花吧……”其实,敬献一束鲜花,既别致,还能还清明一个“桃红柳绿”。
事实上,千百年来,我们民族的拜祭方式一直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在不断演变,拜祭最初多以动物为祭品,后来演变为烧纸钱、点蜡烛、敬献鲜花等拜祭方式。而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人们又多了一种拜祭方式,南海上周已开通“云端寄思念”平台,献花、点蜡烛、留言等祭祀礼仪服务一应俱全,已有近二十万市民提前体验。
“今年比较特殊不能去祭拜您和婆婆了,我现在结婚生子了,不用牵挂我们,个个都很好。”“阿妈,我好挂住您呀,仲有好多好多嘢想同您讲呀,如果您同样挂住我,请您今晚入我梦。”“多年都忘不了您的样子,从小那么爱我,风吹雨打送我去看病,现在长大成家有小孩了,希望你保佑我们。”………拜祭重在表达思念,南海各殡葬服务机构陆续把市民在“云端”的思念,代为制作成心语卡,贴在各殡葬服务机构的“心语墙”上,遥寄思念。
只要心中有爱,只要生命还在延续,这份敬重,这份感恩,就永远不会结束。《岁时百问》中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让清明节回归它原本的内涵意蕴,远离烟火喧嚣;让我们带上内心的祝福和感恩,为这初春的大地添上一笔诗意。
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文/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