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交通部门打出道路畅通“组合拳”,全力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
暖心包车助力返岗 绿色通道保障物流

■2月13日,南海区交通运输局调动应急运力,为援鄂医疗队出征“护航”。

■2月21日,南海区交通部门组织 3辆大巴前往广西接务工人员。

■南海开行复工复产首条辅助公交线路,方便企业员工上下班。
2月21日一早,一辆车牌尾数为033的客运大巴从佛山市顺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出发,前往广西桂平接22名员工返岗。经过整整一天的奔波,员工们于当晚顺利抵达公司生活区,企业生产加速可期……
这是南海区交通部门通过“点对点”包车服务解决企业员工返岗难的措施之一。当前,南海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南海区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通过开启绿色通道保障重要物资运输、畅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物流、包车接外地员工返岗、逐步恢复公共交通等措施,全力为企业复工复产、市民便捷出行提供运力和服务保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南海交通人的使命和担当。
特事特办
开启绿色通道保障重要物资运输
前些天,必得福下属公司康得福刚刚获得广东省技改奖308万元,这笔真金白银奖励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产或转产,提高疫情防控物资生产能力。事实上,佛山仓码公司也以实际行动支持必得福复工复产。
2月5日,一批满载防疫物资生产设备及原材料的货柜抵达香港,并急需尽快运抵佛山工厂。按照常规进口流程,从香港卸船至驳船转运,再到清关、码头装卸、拖车运输到工厂,至少需要5天,这会拖慢防疫物资生产流程。
为此,佛山仓码专门开启绿色物流通道,提供从香港转运驳船至佛山九江、码头装卸、货物清关、拖车配送的全程端到端物流服务,将正常需要5天的物流服务,缩减至2天完成。
“国家有需,外运必达!”佛山仓码公司总经理梁健新说,为进一步缩短提货时间,公司还为必得福向船舶公司提供担保和结算费用,从卸货到运抵工厂,佛山仓码公司只用了仅仅两小时。
这是南海区畅通物流链为企业解决生产用工材料运输难的一个缩影。疫情发生以来,发电一厂、京能发电、长海发电等企业码头和润通达船舶运输等企业节假日不停工,南鲲码头为宝钢、海天提供装卸服务,北村货运码头承接广州关区大部分大米进口,全力保障辐射区域周边的物资供应。
根据港口码头实际需求,南海区交通运输局港航科实行节假日危货作业申报审批全天候服务,实行“网上申报零跑动,资料齐备即审批”,真正做到“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需”。截至3月10日,各港口码头累计危货作业审批177船次,共计21.81万吨。
与此同时,南海区交通运输局密切监测客流变化,做好运输应急预案,统筹调度城市公交运力、班次,做好高铁站、地铁站、机场等交通节点的接驳运输,有力有序恢复交通运输服务;提前介入指导和服务协调运输企业复工复产,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口罩、测温仪、消毒水等防护物资短缺问题,全力支援运输企业稳定经营,确保人流、物流运输通畅。
政企携手
“点对点
”包车接外地员工返岗
订单充足人手却跟不上,眼看就到交货期,这可急坏了佛山市顺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好在,南海及时出台《客运行业复工复产运输方案》,顺利帮助企业将外地员工接回南海。
2月21日一早,车牌尾数为033的客运大巴从公司门口出发,前往广西桂平接22名员工。经过整整一天的奔波,员工们于当晚顺利抵达公司生活区,整装后将投入生产。
近段时间,“想开工可是员工回不来”是不少企业复工复产的最大绊脚石。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南海区交通运输局快速反应,制定全区客运行业复工复产运输保障方案,组织区内各重点运输企业开展业务学习,加强运输组织,全力做好外来务工人员返岗运输服务保障工作。
无论是接送员工还是复工复产,前提都是做好疫情防控。为此,方案分别就客运班车、客运站场、旅游包车、出租车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统一格式制作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包车车辆通行证。譬如,佛山市顺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的旅游包车,必须严格落实驾驶员健康排查、车辆消毒、乘客上车体温监测及登记、严格控制包车50%客座率等防疫措施。
在此基础上,南海区交通运输局结合企业需求做好运输保障工作。一方面,为有临时性出行需求的企业、团体等,提供灵活包车运输服务,实现“门对门”的直达运输服务;另一方面,为外来务工人员返岗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的运输服务。同时,积极收集包车信息,落实交通部有关疫情期间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包车可享受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并优先便捷通行的文件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对检查合格的车辆尽快放行。
据统计,截至3月10日,南海区包车企业累计帮助43家企业组织了134车次,运送2772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疫情发生以来,区交通部门还依托动态监控平台、车载智能视频监控装置等手段,加强道路客运车辆动态监管,杜绝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依法加大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有效维护辖区客运行业良好市场秩序。
强化服务
开行复工复产辅助公交线路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南海区交通运输局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保障,为全区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服务保障。
一方面,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结合乘客出行需求,指导客运站场对前期受疫情影响申请停运的客运班线,逐步恢复班次运营,有序恢复前期削减的运能,保障区内省际、省内班车正常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根据辖区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到达客流疏运及电召、网约需求等,积极引导出租车企业为乘客提供定制服务。
市外员工顺利返岗,市内、区内员工如何解决出行问题?3月2日上午7时15分,搭乘54名员工的3辆纯电动公交车从盐步河西小学公交站缓缓驶出,开往位于狮山的佛山市南海区远山汽车设备有限公司。该线路早晚上下班时间各开行一个班次,全程19公里,采用2元一票制,不设中途停站。
这是南海区开行的首条复工复产辅助公交线路。南海区公交营运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运输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南海区利用闲置公交运力开行辅助公交,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运力调配,优先接受开通申请。辅助公交采用人员固定、线路固定、“点对点”实名制出行的方式,并实施特惠价一票制2元/人。所有用于辅助公交线路运营的车辆均严格按照市、区关于公交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进行消毒清洁。
事实上,自2月10日起,南海区就逐步恢复区内重点通道线路和镇内通勤线路的发班间隔,高峰期发班间隔恢复至15~20分钟。此外,定制公交、定制专线、辅助公交等服务先后上线,为群众复工出行保驾护航。
南海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逐步增加城市公交运力,以骨干线路为依托,重点加密上下班高峰发班密度,满足复工复产后市民出行需求。同时,科学动态调整发班安排,加强公交车及站场等空间的防疫宣传工作,结合人员返流复工情况,持续优化线路及供给,确保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稳定。
做好统筹
推动交通道路项目有序复工
道路,是城市经济命脉,也是区域发展生命线。今年初,南海区第十三届党代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把交通摆在城市建设的第一位,启动新一轮交通规划建设,谋划一批重塑南海交通格局的大项目,打响交通建设大会战,助力南海高质量发展。
2月19日,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走访调研了禅西大道北延线立交工程、文华北路北延线工程、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南海段)工程、番海大桥等一批交通道路项目建设工地,充分了解实际情况,为各工地防疫复工指明了方向,让企业服下“定心丸”。
据了解,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按照上级要求,南海区道路建设管理处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复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针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方案,指导在建项目工地切实落实复工复产“三个一”“六个一”措施。
为筑好工地防疫复工的第一道防线,南海区道路建设管理处多措并举,帮助工地统筹人力、物力,打造安全复工环境,包括启用工地人员健康情况实时更新报送机制,重点做好返岗施工人员的隔离和防护管理,积极统筹调配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及时帮助施工单位建立起生产材料的上下游链接,确保工地物料供应等措施,确保交通重点项目安全有序复工。
目前,丹灶物流中心道路改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和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南海段)等项目已于2月17日开展实体工作面的施工。
南海交通战疫
物资运输保障
南海区交通运输局港航科实行节假日危货作业申报审批全天候服务,截至3月10日,各港口码头累计危货作业审批177船次,共计21.81万吨。
助力企业复工
截至3月10日,南海区包车企业累计帮助43家企业,组织了134车次,运送2772人次。
公共交通服务
逐步恢复区内重点通道线路和镇内通勤线路的发班间隔,高峰期发班间隔恢复至15~20分钟。
交通项目有序复工
●截至3月9日,机动车维修(含摩托车维修)企业复工1626家,复工率71%;危险品运输企业复工39家,复工率90.7%;驾培机构复工10家,复工率100%;交通运输行业规上企业复工21家,复工率100%。●全区交通工程48个(公路5个,城市道路43个),截至3月10日,复工项目共47个(公路5个,城市道路42个),项目复工率97.9%。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文/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周钊泷通讯员吴燕君图片由受访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