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大礼包”力撑文旅住餐业回暖

详情扫码了解
继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政策意见》后,昨日,针对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企业的实施细则正式发布,用“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帮助文旅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疫后”文旅业的全面振兴。
有温度
为“冷冻”的文旅市场供暖
南海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西樵山景区、国艺影视城、南海影视城、梦里水乡、海寿岛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蜚声省内外。近年来,南海区大力推动文旅行业发展,点亮夜间经济,积极参与粤菜师傅工程建设,着力扩大文化和旅游有效供给。
就在文化旅游和餐饮、住宿业对今年的春节文旅消费市场充满期待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却让一切瞬间“冷冻”。日前,南海区文广旅体局等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全区文化旅游、餐饮和住宿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以星级酒店为例,全区5家星级饭店春节假期(1月23日至2月8日)营业收入225万元,同比减少583.85万元,同比下降72.18%。
此外,全区9家主要旅游景区2020年春节假期(1月24日至1月30日)接待人数仅570人,同比下降99.84%。
旅行社、餐饮、住宿、景区是季节性行业,许多企业主表示,春节期间营业收入断崖式下跌,房租、水电煤费用、员工工资等固定成本持续投入,原材料采购、存储、运输成本走高,现金流压力极大。
有力度
超7000万补贴助企业回暖
众志成城抗疫,携手共渡难关,根据南海区《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政策意见》,区文广旅体局与区经促局、区市场监管局三部门制定的针对我区文化旅游、餐饮和住宿业的扶持细则昨日发布。
区文广旅体局文化产业科科长李宏基介绍,政府强力支持文旅行业“回血”,在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扶持政策基础上,南海区政府计划安排7000多万元财政资金重点补贴文旅、住宿、餐饮业。
“自从南海区政府发布‘支持复工复产十条政策’后,区内很多企业都留意到了信息,纷纷向我们咨询情况,文化旅游和餐饮住宿业非常关注政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动态。”李宏基表示,积极的政策和措施,有助于迅速恢复和提振旅游市场信心,针对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可以为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企业在艰难时期提振信心。
有速度
即日开启申报受理窗口
实施细则充分考虑了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企业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切中企业的精准需求。扶持金额大,涵盖面广,是实施细则的两大亮点。扶持内容中,有一项是免除2月10日~4月30日期间区内餐饮单位到区内指定公办医疗机构办理健康证明的费用。“数以万计的餐饮从业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实惠,希望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营业。”李宏基说。
此外,实施细则自昨日发布后,就第一时间开启了受理窗口。申报主体有两周时间组织材料。据悉,本次采用“一次受理,两次拨款”的形式进行,完成审核后,第一期拨付补贴总额的60%,在6月30日前拨付余下的补贴款。
图解新政亮点
A
亮点速览
旅游景区
最高补贴150万元
星级饭店
达到限上规模住宿企业
最高补贴50万元
达到规上规模旅行社
最高补贴100万元
达到限上规模餐饮企业
最高补贴200万元
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
补贴3个月光纤费用
区内餐饮单位从业人员
免除 2月10日~4月30日期间到南海区公办医疗机构办理健康证明的费用
B
扶持补贴对象
依法在南海区注册、缴税的法人机构,在疫情期间,配合政府部门,严格落实省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措施,扎实推进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景区、星级饭店、营业性电影院以及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达到规上(限上)规模的旅行社、住宿和餐饮业等。
“规上” “限上”标准按《南海区“四上”企业培育奖励扶持办法(2019年修订)》执行。同时,申请的企业必须依法依规经营。
D
申报时间
自本《细则》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3月20日前申报,区内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免除健康证办理费用的申报时间可顺延至2020年5月4 日前。
E
申报方式
1
旅游景区、星级饭店、营业性电影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达到规上规模旅行社:3月20日前申报材料快递至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
达到限上规模住宿和餐饮业于3月20日前向所在镇街的经促局递交申报材料;
3
减免区内餐饮单位从业人员
2020年2月10日-4月30日办理健康证明费用的申报,于5月4日前由员工所在的单位统一带齐材料向所在镇街的食药监分局递交申报材料;
4
申报材料表格下载地址:“南海一点通”中的“办事指南”。
F
咨询方式
区文广旅体局联系人:李宏基联系电话:0757-86339679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天佑五路1号区经促局联系人:孙泳斌联系电话:0757-86337489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天佑南路3号区市场监管局联系人:杜雪联系电话:0757-86223358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新五路1号
文/珠江时报记者
陈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