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南:开办平洲首家玉器加工厂

■陈锐南夫妇参加曾孙女生日会。
18岁当上村生产队队长,他播下了一颗“种子”,促使玉器加工产业在平东社区遍地开花;他坚守基层岗位数十年,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小事中,他就是平洲玉器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老党员陈锐南。
引入玉器加工手艺
因为与玉结缘,平东社区从宁静的乡村一步步发展成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陈锐南正是推动平东玉器加工业发展的其中一名功臣。
18岁时,陈锐南当上了墩头生产队队长,在计划经济时代,社员只能通过加工小钱包、小毛巾等补贴收入。陈锐南一心想让社员的日子好起来,便开始找副业。机缘巧合之下,陈锐南与他三哥陈作荣到广州找到在南方玉雕厂工作的大哥陈广,在陈广的穿针引线下,陈锐南和陈作荣拿了25个耳扣回平东墩头尝试翻新,陈广也回老家传授技艺。后来他们的手艺得到了省工艺公司的认可,长期提供玉器给墩头小组加工。
找到了赚钱的新路子,陈锐南决定开办平洲第一家玉器加工厂——墩头玉器加工厂,不少村民跟着陈氏三兄弟学得了一门能生财的手艺。自此,平洲拉开了玉器加工行业的序幕,改革开放后,私人玉器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我只是带来了一颗‘种子’,带来了一个机会,是大家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盛况。”陈锐南说,因为多了玉器加工的收入,墩头村成了当时平东分配最高的生产队。
数十年坚持服务基层
1981年,陈锐南成为共产党员,1984年,他从生产队调至村委会工作,这一做便是数十年直至退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陈锐南积极响应社区工作,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
平日里,陈锐南与邻为善,街坊有难题都习惯找他帮忙。“南叔人很好,主意也多,找他帮忙没有说‘不’的。”街坊们为这位退休老党员打上了“五星好评”。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做好每一件小事,服务好村民,这是我的信念。”陈锐南不知不觉间影响了村里的发展,他服务基层数十年,一直兢兢业业,是村民心中的“五星文明标兵”。
文/特约通讯员
麦玮炘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