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1月2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F01版:封面

    • 发挥老干部优势 助推高质量发展
    • 新春慰问送祝福 浓浓关怀暖人心
    • 按时完成征兵 确保兵员质量
    • 五大抓手助力桂城建设创新都市区
    • 佛山元素再上央视
    • 慰问基层人员感谢辛勤付出

    第A02版:4391184

    • 打造大湾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样本

    第A03版:今日南海

    • 鼓足干劲埋头干 蓝图加速变现实

    第A04版:今日南海

    • 绘制2020狮山发展新蓝图 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标杆

    第A06版:今日南海

    • 科技创新持续赋能 助力南海高质量发展

    第A07版:今日南海

    • 陈浩添:夫妻相互扶持传承孝道
    • 陈锐南:开办平洲首家玉器加工厂
    • 陈光荣:发挥余热参与乡村建设
    • 关于南海区丹灶镇部分路段启用电子监控设备的通告

    第A08版:镇街

    • 开展述职评议 抓好党建工作
    • 福袋送温暖 平安返家乡
    • 树木倒伏机动车道城管30分钟完成清理
    • 夜间施工扰民 城管制止叫停
    • p32
  • 数字报首页

A06:今日南海

科技创新持续赋能 助力南海高质量发展

南海区搭建“1+N”的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创新生态圈 ,推进“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2020年01月20日

■2019年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佛山赛区项目路演上,选手在调试设备。(通讯员供图)

■星联科技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全球首创的拉伸流变 技术。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季华实验室全职引进佛山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实现了佛山全职引进中国两院院士零的突破;南海本土制造企业奔达模具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合作的项目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岁末年初,南海区科技创新领域捷报频传。

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厚植梧桐筑凤巢。2019年,南海区通过搭建“1+N”的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体系、孵化育成体系,并强化招才引智等,积极参与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和“一环创新圈”建设,为构建“两高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马力,有力推动南海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参与全球竞争,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企业唱主角: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需要什么技术、什么产品、如何最有效地组织研发,企业最有发言权。基于此,南海始终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让其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唱主角”。

2019年以来,区科技局通过科技创新券政策性扶持引导中小型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向256家企业发放南海区科技创新券额度1860万元。企业有了这张“代金券”,可以向指定的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研发设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创新服务。通过实行科技创新券制度,让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在确定创新方向、选择合作对象、购买科技服务等方面自己“做主”,从而激发企业创新潜力。

除了全力支持企业在科创上挖掘自我潜力,区科技局还持续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研发体系,鼓励企业申报高企认定,积极推荐“潜力股”成为市级标杆性高企。

为尽快把南海高企的数量优势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势,并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双提升”,南海在2019年重新修订了高企扶持政策。2019年,全区高企申报企业共1152家,高企总数预计共1952家,高企总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市首位。此外,近日出炉的2019年佛山市标杆高企名单中,区科技局积极推荐的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有行业代表性的高企中,有13家成为佛山市标杆高企,进一步树立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标杆。

同时,为更好地给企业“加油打气”,区科技局加快落实《佛山市南海区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扶持办法》,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做大做强,主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对55家企业及平台进行扶持,总额达2747万元,为企业及平台送上了“真金白银”的大礼包。

平台聚动能

:“两高四新

”展现强大虹吸效应

工业设计被誉为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洛客华南研发与供应链中心与南海本土企业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对一款柔性切割机外观进行重新设计后,售价由原来每台80万元提升到每台120万元,并为企业带来了3000万元的销售额。此外,洛客还与区内众多企业“亲密接触”,共达成246项合作。

“一端为南海的制造业提供创新研发,用我们平台的设计能力赋能南海制造业;另一端将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大量生产制造需求导入南海,同期植入金融、管理和市场资源,通过连环的生态链效应,驱动行业整体优化升级。”佛山洛客众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辉说,这是洛客为南海制造业带来的双向驱动效应。

目前区科技局已累计与19家高校及大院大所携手共建24个创新平台,合作领域覆盖南海重点发展产业方向,借助科研力量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不能不提发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省级实验室——季华实验室。

立志“顶天立地”的季华实验室,聚焦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微纳制造、面向生命科学的高端仪器装备、遥感信息、新材料、半导体技术与装备等七个研究方向。实验室立足对接本地产业,目前自主立项42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89项;面向国内外重大需求,获批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5项,总经费2.86亿元,进一步弥补了南海核心技术研发上的短板。

无独有偶,南海一批创新平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和开展项目中。清华大学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在瀚天科技城的临时办公场地已投入使用,并与华兴玻璃、欣源电子等企业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与国星光电联合申报的项目已获得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立项;华南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平台于2019年10月正式落户南海,为本地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战略性资源……

龙头项目及国家级平台的进驻,为南海打造“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创新“核动力”,其对所处产业领域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

社会兴创潮:全年双创活动覆盖服务生态链

2019年12月14日,桂城悦汇天地人头攒动,一长排的展示台上,陈列着学生的各类创意作品,吸引大批市民驻足观看,第十六届“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涌现的优秀作品在这里进行集中展览。

连续举办了16年的大赛,2019年全区约有12万名师生参与到各级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共筛选出2338件作品参加区赛,此次大赛区级作品比去年增加15.51%,获得市一等奖的项目有71项,比2018年增长36.5%;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3项;全国一等奖2项。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石门中学学生苏畅的《基于一致性哈希算法的区块链优化模型》取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桂城海三路小学报送的《机械人总动员》取得全国科幻画一等奖。青少年科创比赛中,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作品质量、获奖情况等,都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

青少年是未来科创的生力军,除了从娃娃抓起,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培育更多的“小创客”外,南海正在加快构建以创新创业服务、技术培训、产学研对接等为主要内涵的双创体系,整合双创资源,营造双创氛围。定期开展“创业三三聚”、“创业面对面”、“创享家集训营”等品牌活动,从能力提升、渠道拓展等方面为高端人才提供既有温度更有深度的贴身服务。2019年累计开展各类交流研讨、技术培训、实地考察等活动超70场次。

未来,区科技局将继续强化创新生态环境营造,围绕科技创新孵化载体链条,完善涵盖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扶持政策;结合镇街的产业发展特色,推动镇街加快科技产业载体建设;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融资服务,引导企业加强与“创投小镇”等平台合作;进一步发挥科普政策的培育引导,推动青少年科创工作,为南海科技创新培育优秀苗圃。

特写

七年之后南海与这家平台合作再升级

2019年10月16日,音科有限公司(下称“音科”)完成了它在佛山的“出生证明”。出生名为:音科(佛山市)技术有限公司。

这家通过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下称“工程中心”)及香港科技大学南海创新中心“南海科大专项”引入南海的新生企业,将智慧音频分离技术应用在助听器领域,主推一款解决传统助听器无法有效降低环境噪音的痛点,更好地满足弱听人士生活交流需求的助听器产品。

资金支持、帮忙办理落户手续、法务税务服务、辅助拓展市场……这些要素均是音科落地南海不可或缺的因素,在音科总经理张健钢的眼里,佛山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及市场潜力更是他将目光锁定南海的重要原因。

“截至目前,我们已为南海引进了9家科技创新企业。”工程中心主任李世玮说,创业大赛和“科大专项”只是起点,后期的项目孵化更为重要,据他介绍,研发中心下属的孵化器预计2020年搬进位于三山新城的新办公地。2012年成立的工程中心,目前已累计为500多家公司提供了近2000项技术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全世界。

2019年4月,佛山市政府、香港科技大学、南海区政府三方签署产学研合作备忘录,代表佛山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从区的层面上升至市层面。其中,工程中心扩展为香港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原来的“南海科大专项”升级为“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专项”,将提供5年每年5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并引进港科大产业项目落户佛山。

南海与港科大从深度和广度上的升级再合作为哪般?

“南海的科创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和提升,南海的政府重信用,应允的条件必定执行到位。以结果为导向,中间建设、运营过程并不会干涉,充分授权给平台,双方合作很愉快,成效也很好。”李世玮给出了答案。

数说科创南海

培育高企

2019年,全区高企申报企业共1152家,经评审,三批次拟认定共769家,高企总数预计共1952家,高企总数居全市首位。区科技局联合镇街开展高企政策宣讲工作,累计举办高企培训会40场,参与企业超2000家。

创新平台

已累计与19家高校及大院大所达成共建24个创新平台的合作。

孵化企业

2019年,新增国家级孵化器2家,总数达到9家;新增区级孵化器2家,累计总数20家。目前,全区共32家孵化器(培育单位),在孵企业共877家,已累计毕业企业453家。

工程中心

2019年新增认定区级工程中心100家,累计达到597家;新增认定市级工程中心45家,累计达到426家;申报省级工程中心117家。

攻关项目

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组织103个企事业项目申报2019年佛山市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38个项目申报2019年佛山市自筹经费类科技计划项目。

人才储备

2019年新增引进第十批“蓝海人才计划”项目30个,核心团队成员中共有博士79人。持续推动“科技镇长团”柔性引智工作,来自中科院、浙江大学等的11名“科技镇长”深入各镇街开展工作。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海绵通讯员魏丽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