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1月1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F01版:封面

    •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开创新时代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春运首日佛山客流平稳

    第F02版:今日南海

    • 重点查处五类严重违法行为
    • 佛山西站首日客流达5万人次
    • 启动免费加油开通爱心大巴
    • 西樵联合检查确保春运安全
    • 海事水警联合守护水上安全

    第F03版:今日南海

    • 深化改革创新 推动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F04版:城事

    • 加强警民互动展现公安形象
    • 做好水文章古村焕新颜
    • 南企奔达模具获项目二等奖
    • 党群送温暖关爱暖人心
    • 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携手建设银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再提升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F04:城事

九江镇下西社区通过引水活村、活化鱼塘等举措,实现环境美、特色显、经济活

做好水文章古村焕新颜

2020年01月11日

■下西社区河涌水清岸绿,绿树成荫。(资料图片) 实习生/廖明璨摄

河水清澈碧绿,锦鲤与鸭子在水中尽情嬉戏,岸边簕杜鹃迎风绽放……走进南海区九江镇下西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人居环境整治所带来的喜人变化。

乡村振兴,环境先行。作为九江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精品示范村,下西社区按照“重塑山水、崇文重教”的理念,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立足实际做好“水文章”,通过引水活村、活化鱼塘等举措,让环境美起来、特色显出来、经济活起来。

探花桥变网红打卡点

“太美了!只有实地走走,才能真切感受岭南水乡的风情!”来自西樵镇的市民李先生说,之前他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下西美景,便慕名前来。

下西,自古人杰地灵,先后孕育出“岭南三忠”陈子壮、岭南大儒朱九江先生等历史名人,至今村里仍保留有探花桥、“良二千石”牌坊、慈悲宫等明清建筑。

让李先生流连忘返的正是探花桥一带。此前,探花桥下的河涌水面杂物漂浮,杂草丛生。从2018年3月起,下西社区以乡村振兴和南海区“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为契机,对河涌进行涌面扩宽、淤泥清挖、修剪树木等系列改造,如今河涌水体情况明显改善。

2019年7月,下西社区开始有组织地往河涌投放锦鲤、荷花、水鸭等,并在涌边装上安全护栏,种上簕杜鹃、月季等时花,进一步完善水体环境。此举获得社区居民点赞,还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

打造生态旅游产业

整治人居环境是基础,下西还有着更大的“野心”。

下西社区储备干部梅浩良介绍,下西社区将以水为脉,利用原生村道,串联起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打造渔耕文化线和儒林文化线两条线路。其中,儒林文化线将深挖朱九江先生、陈子壮等历史名人故事,活化探花桥、慈悲宫、良二千石牌坊等古迹;渔耕文化线则围绕渔业生产、渔业文化,通过朱九江湿地公园建设、基塘整治、打造江堤景观带等项目,打造渔业文化生态游线路。

朱九江湿地公园建设是渔耕文化线中最浓重的一笔。此前,朱九江湿地公园周边只是分散的鱼塘,以养殖草鱼、皖鱼、大头鱼等家鱼为主,单位产值不高。2019年以来,由区、镇、村三级出资,对朱九江湿地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其中一项举措便是由政府出资承包这些分散的鱼塘,对其进行连片改造,包括从西江引入活水,与养殖所合作进行鱼类养殖技术研发等。

“目前,分散鱼塘已由政府承包,并于2019年10月启动引活水工程。引入活水后,鱼塘便能养殖桂鱼、鲈鱼等高值鱼,初步估算,单位产值有望提高3至5倍。”对于朱九江湿地公园的规划,梅浩良说,公园还将引入农家乐项目,借助周边鱼塘,将朱九江湿地公园打造成亲水综合公园,让市民体验养鱼、种菜等农耕文化,为下西社区打造更加优美的环境,并逐步形成生态旅游产业。

活化池塘改建停车场

一些相对集中的分散鱼塘,可以通过连片改造提升单位产值,而一些零散的鱼塘如何活化?下西社区上海经济社活化池塘的例子对此作了生动诠释。

“这里曾经是一口鱼塘,周边村屋林立,夏季蚊虫滋生。如今,社区居委会和上海经济社合力,计划将其填平改造成停车场。”在梅浩良看来,活化池塘改建停车场是实现“多方共赢”的民生举措。随着生活改善,村里小车增多,停车难成为民生痛点,而侵占村道违规停车更埋下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村屋附近鱼塘容易滋生蚊虫,增加了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改建停车场正好破解这些痛点。

“从经济社的角度,出资一大笔钱改建停车场存在难度,村民也怕承担经济风险。”上海经济社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和社区居委会联合活化池塘改建停车场,可谓“双赢”,经济社出地,下西社区居委会负责前期投入改建,项目建成后按照协议,通过分成的方式分配收入。“一来经济社可以增收,二来村民又有停车位,三来还可以消除安全隐患和改善人居环境,何乐而不为?”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通讯员梅浩良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