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首个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开工建设
全天候监测严查货车超限超载

■区交通、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查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受访部门供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柯凌娜通讯员/吴燕君)为严厉打击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前日上午,南海区首个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在西樵创业大道北开工建设。全区首批7个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将覆盖7个镇街,预计2020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借助科技手段将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快速“识破”货车超限超载行为。
目前,公路治超检测的所有过往货车必须进入超限检测站,要经过“进站—停车—检测—出站”等多个环节,存在效率低、建设费用高、人员成本高等问题。而作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大区,南海公路运输行业发达,货车超载超限治理任务尤其繁重。截至2019年12月30日,南海全年共查处超限超载货车950多台次。
为加强科技治超,南海区计划通过道路配套治超点系统建设,逐步整合完善路面、源头、执法、运输、管理等监测数据,创新执法模式,通过规划建设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精准、高效打击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南海区综合智慧交通协调中心负责人刘章胜介绍,车辆经过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时,该车辆的车重信息、车牌信息、车辆的轮廓信息将自动传输到后台,通过对检测车辆的车型、轴数、长宽高(度)等进行统计,即可快速识别出该车辆是否存在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并在前方路面LED显示屏实时报警通知。此外,该系统还可以保存违法超限超载货车完整的相关电子证据,为事后执法溯源提供支持。
目前,南海区区属首批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共7个,分散在7个镇街,基本覆盖区内需要重点监测保护的主要道路、桥梁、进出南海区的主要道路关卡,预计2020年6月可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可实现重点桥梁、路段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下降90%以上。
前日上午,南海首个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在西樵创业大道北开工建设。该路段附近有南海区百西科技工业园,常有重载货车经过,超限超载车辆对路面损害大,路面执法压力大,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建成后将成为传统路面执法手段的有效补充。
南海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冼树雄表示,科技治超非现场执法设施设备启动建设,意味着南海区治超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接下来,南海区将继续分批推进,建设完善更多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提升路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打击效能,保护区内的公路、桥梁及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