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1月02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F01版:封面

    •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上门“贺文明”桂城命名文明家庭
    • 邀你共筑1650封“情书”
    • 3万人次樵山登高迎新年
    • “双十”名单本月揭晓
    • 佛山出发2小时可抵深圳机场

    第A02版:今日南海

    • 树起文明乡风 助推乡村振兴

    第A03版:今日南海

    • 家风浸润人心 乡风你我共建
    • 郭伙佳:为民服务的心永远不退休
    • 何汉镐:儿媳传承非遗文化孙子从戎报国
    • 梁炳权:悉心照顾爱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吴兆广:追求科研创新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第A04版:文化

    • 连片打造博物馆群 促进城产人文融合

    第A05版:关注

    • 登高迎新年 全民健身热
    • 松塘区维瀚贵州写下百年文教情缘

    第A06版:今日南海

    • 山上山下融合发展 擦亮南海西部文旅品牌

    第A07版:城事

    • 南海公办中小学开始预报名
    • 央媒聚焦南海社区警务模式
    • 200多名体验者直呼太美妙
    • 公交司机可享多项暖心服务
    • 职工参与议事推动社区治理
    • 全天候监测严查货车超限超载

    第A08版:镇街

    • 九江将崛起5G智慧产业园
    • 三百年罗行圩成新潮打卡地
    • 生气真的会气“爆肺”
    • 提升应急队伍防火灭火能力
    • 公益集市筹款帮扶困难职工
    • p176A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A05:关注

松塘区维瀚贵州写下百年文教情缘

他生于南海松塘,曾任贵州都匀知府并创办鹤楼书院,如今两地齐力重建书院

2020年01月02日

■重建后的鹤楼书院景观。(受访者供图)

2019年12月28日,在贵州都匀一中新校区,一项盛事上演:1896年修建的都匀一中前身鹤楼书院重修完毕,举行落成仪式。走进校门,古色古香的鹤楼书院矗立于右侧,书院创始人、曾任都匀知府的南海松塘人区维瀚的铜像深居院中。

一座书院、一位先贤,缔结两地百年情缘。2012年文史专家考证:任都匀知府期间,区维瀚在城中协府街观音寺遗址上建鹤楼书院。此后几年,南海松塘、都匀人民在互访、赠送铜像、齐力重建鹤楼书院的过程中,逐渐亲如家人,续写了粤黔文化交流新篇章。

鹤楼书院创始人来自南海

“你确定吗?”2012年4月,当南海史志专家张莹将“都匀一中创始人是南海人区维瀚”这一发现告知都匀一中校长胡立军时,他不敢相信。张莹将查到的史料线索串连在一起,清晰的脉络让胡立军欣喜万分。张莹也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松塘村文化传承的相关负责人区子广。

故事要从一百多年前讲起。清道光年间,区维瀚出生在尊儒尚学、书香浓厚的南海松塘村,自幼接受正统教育,清同治年间,以文童投效援黔湘军苏元春精毅营(后改为“毅新营”),随军平定镇远、施秉、台拱、丹江、古州等地苗民暴动。因平乱有功,他被任命为都匀知府,并在贵州落地生根。

光绪年间,湖南湘西晃州有匪军转移入黔思州(今铜仁思南一带),年已六旬的区维瀚奉命代理思州知府,亲率团练兵勇,与湖南晃州厅通判冯承恩、管带毅安和等,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二十三日将匪巢剿灭。同年五月二十三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区维瀚“不分畛域,力维大体”奏请光绪帝,赏加区维瀚道衔,诰授通议大夫,戴三品花翎,区维瀚时年64岁。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区维瀚去世,与其夫人梁氏合葬于家乡南海松塘村大塘岗。

“松塘村是有名的翰林村,村中当官的均是文官,区维瀚是唯一一位以行武当官的。松塘村对此非常重视,请我帮忙查找相关资料。”2012年,受松塘村所托,张莹开始考究区维瀚。其时,松塘村掌握的线索,也仅是区维瀚曾任贵州都匀知府及其获光绪皇帝赏赐三品花翎。

沿着这条线索,老家也在都匀的张莹,借着休假回到都匀查找区维瀚的资料。在民国《都匀县志稿》中,她查到区维瀚在都匀任知府时建立了鹤楼书院,深入研读后发现鹤楼书院竟是都匀一中的前身。这一发现意味着不仅找到了都匀一中的创始人,也将都匀一中建校时间从一直认为的1905年往前推到1896年。

崇文重教滋养都匀百年学风

随着后人的不断发掘,这位清代松塘名人的生前经历逐渐为更多人知晓。

区维瀚大半生在黔南、黔东南、黔东北一带执掌军政要务,在都匀任知府十年间,他性情慈爱,实行不扰民不苛民、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一边勤政为民发展社会各项事务,一边亲率将士出战剿匪,政绩斐然,功勋卓著,深受当地民众拥戴。民国《都匀县志稿》将其事迹载入“循良列传”,述其仁爱忠勇。

虽为行伍出身,但松塘村崇文重教的基因却深深刻印在区维瀚的骨血之中。“不管是治军还是为政,区维瀚用‘蛮力’的时候少,用‘巧劲’的时候多。”张莹说。故乡给予了他一身儒士气派,他体民情、兴文教,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他为纪念明代被贬刑部侍郎张翀(号鹤楼)对都匀文教的开辟之功,在城中协府街观音寺遗址上建鹤楼书院,以教化育人。

自1896年创办以来,鹤楼书院历经学堂、县立高等小学校等形态变迁,而内核始终如一,滋养了当地的学风,实现了创建者的夙愿。

“区维瀚在他的第二故乡都匀创建书院,教化一方,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价值取向,更彰显了崇文重教的岭南文化气质和人文情怀。区维瀚骨子里带来的,是佛山人对文化的尊崇。”在都匀一中副校长姚明富看来,区维瀚为创办鹤楼书院所付出的心血,理应得到后人的认可,其精神应该传承。

种下“友谊树”续写两地情缘

“终于来到太太公走过的路,遇仙桥。”2019年12月27日,区维瀚后人之一、现任松塘村桂阳经济社社长的区善敏参观了区维瀚修建、题字并立“护鱼碑”的凤啭河遇仙桥。桥边石碑上,他看到了区维瀚所题的“能为痴汉成桥事,且学愚公结善缘”。

2012年的那个发现续写了都匀、南海两地的缘分。2015年6月16日,西樵镇松塘村10多名区维瀚的后人,自行结伴来到都匀,寻访知府区维翰的足迹;2015年底,松塘翰林文化协会决定向都匀市捐赠区维瀚纪念铜像,并于11月10日举行铜像启程仪式。千年古村人潮如海,舞狮献瑞,热烈欢送“维瀚公”赴都匀。

“对我们年轻一辈来说,了解到先祖在贵州的功绩,内心十分自豪,又与这个原本陌生的地方结上了奇妙的缘分。”区善敏说。

松塘乡亲的热情,也感染了都匀人民。2017年7月1日,都匀一中校长带队回访松塘,向乡亲们汇报了都匀一中新校区建设情况,并就维瀚公铜像是否随迁新校址征求松塘村民的意见,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同意。

张莹提出在鹤楼书院种下一棵“友谊树”。树木由松塘村民捐赠。如今,新书院已落成,象征友谊的香樟树让两地情缘深深扎根于大地,源远流长,代代流芳。

文/珠江时报记者

罗炽娴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