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第22家社区幸福院启用
“一村一品牌 ”长者生活充实又幸福

■在村民、长者的见证下,现场领导和嘉宾为岭西社区幸福院举行揭牌仪式。

■在社工的指导下,岭西村长者体验按摩座椅。

■樵泰社区第四届金婚银婚品牌活动,深受长者喜爱。

■崇北社区幸福院开展竹编爱心手工义卖活动。

■邻里共尝幸福米醋。
“环境好,服务优,我们这些老人家真有福了。”昨日,西樵镇迎来了第22家社区幸福院——岭西社区幸福院
正式启用。看着宽敞明亮、一应俱全的幸福院,岭西村长者笑开了花,忙着对幸福院里的各种设施和服务进行体验。
2022年,西樵镇户籍约18.6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约3.47万人,占比为18.63%,其中70周岁以上16290人,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建设社区幸福院是西樵养老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为长者提供精神慰藉、走访慰问、组织活动等恒常养老服务。近年来,西樵镇公共服务办引导各社区幸福院结合本地文化传统,定制特色长者服务项目,打造“一村一品牌”,让长者不仅老有所乐,还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现场直击
长者们笑得合不拢嘴
昨日,岭西社区幸福院揭牌落成仪式暨长者服务体验活动在锣鼓喧天、狮舞欢腾中拉开序幕。这是西樵第22家社区幸福院落成启用,长者幸福指数再度加码。
现场还为岭西村“银铃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进行授旗。岭西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长者党员作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排头兵”,让队伍骨干成员通过锻炼不断成长,激发村民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缔造美好生活。
岭西社区幸福院位于岭西村委会五楼。幸福院宽敞明亮,温馨舒适,内有10多个场室,如多功能活动室、康复保健室、爱心厨房、棋牌室、图书室、手工室、休息室、会议室等,全部免费为岭西村长者开放,让村民拥有第二个幸福大家庭。
喝糖水、按摩保健、义剪……昨日,幸福院内还举行一系列长者便民服务,长者们笑得合不拢嘴。“幸福院一应俱全,村委会还加装电梯方便长者出行,非常贴心有爱。”村民张彩英笑说,以后会经常来幸福院“寻开心”。
岭西村党委书记梁少欢表示,希望今后通过社工进驻服务,为长者提供专业、多元、全方位服务,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有机联动,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数,促进岭西村和谐发展。
一直以来,西樵把敬老、爱老作为民政事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心为老人所想,情为老人所系,事为老人所谋。西樵公共服务办通过健全镇内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位一体养老体系,全力提高镇内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目前,镇内四家养老机构约500个养老床位可提供全托式养老服务;为390多名重点老人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投入运营的五星级社区幸福院有22家。
社区幸福院每天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类社区养老服务,举办丰富的长者娱乐活动,每年平均累计举办上千场养老服务活动,内容涵盖长者志愿服务、康复服务、长者下午茶、长者生日会、中华传统手工艺制作、健康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西樵味道”,也有文明“内涵”。
温情回顾
樵泰社区幸福院:打造金银婚品牌弘扬和美家庭风尚
“掀盖头”“爱的宣言”“爱的抱抱”“合卺交杯酒”“开船盒”……2021年11月,12对金银婚夫妇参与樵泰社区“承家风·传美德”金婚银婚品牌活动,重温岁月,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结婚纪念日。
活动现场,长者亲属们有的提前自制祝福感言,有的陪伴左右,为老人及时添衣保暖,场面既浪漫又感人。“很开心以这么喜庆的方式与大家相聚,在大家的共同见证和祝福下重温岁月,感觉很幸福,希望金婚之年有机会到樵泰社区参与庆典活动。”参加活动的李动成、张咏娟夫妇笑着说。
家属代表杨梅笑说:“感谢社区为家公家婆重温当年婚礼仪式,父母是我们的生活榜样,自己必定孝敬父母,接好传承家风家训这一棒。”
樵泰社区党委书记冯清华介绍,自2018年起,樵泰社区幸福院每年举办以“金银婚庆”为主题的“集体婚礼”,树立恩爱夫妻典范,推广夫妻相处之道,宣扬美好家庭新风尚。社区还采用视频直播和图片直播的形式,宣传这一品牌服务。2020年庆典视频直播吸引2.5万人观看,2021年庆典直播吸引7万人观看。
2022年,樵泰社区加强金银婚品牌活动的持续输出,增加服务的延续性,计划在社区内邀请金银婚夫妇参与社区调解,上演金银婚夫妇情景剧,推送金银婚夫妇相处之技巧等活动,更好地宣扬积极的婚姻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区氛围。
崇北社区幸福院:传承竹编手艺助力乡村振兴
鸡笼、箩仔、梅花篱、鱼领……走进崇北幸福院,一个个精致小巧的竹编制品琳琅满目,展陈在活动室内的竹编展览区域,让人眼前一亮。
在崇北社区,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崇北社区依托幸福院策划打造“竹编技艺代代传”——社区非遗文化传承品牌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发动宣传,成功招募到十位竹编长者能人,加入到传承导师队伍。同时,通过开展三场“指尖上的艺术—竹编文化手艺交流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各村“能人”到幸福院展示竹器编织技艺。
曾爱弟、杜日崧两位婆婆也是其中的一分子。“自儿女长大成人后已有近三十多年未曾编织过竹器了,感到陌生又格外亲切。”曾爱弟、杜日崧笑着说。尽管已有近30年未曾接触编织,但大家的手法仍未生疏,分条、削青、刮蔑、去节,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利落。
崇北社区幸福院项目主任何玉欣介绍,该品牌服务针对“长者个人”和“社区”两个层面,围绕“竹编技艺文化传承”,开展系列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和共享,提升长者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2年,崇北社区幸福院与社区居委互助社合作,开展至善竹编主题项目,成功组建了一支多元社区精神文明营造志愿队。志愿队在社区入户探访时,了解到社区个别残障、单亲、高龄长者等群体的生活困境,一起策划开展竹编爱心手工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作为社区助老解困关爱资金,帮助困难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升生活质量。
大岸村幸福院:留住米醋味道留住邻里真情
在大岸村幸福院二楼平台上,一缸缸装有米醋的坛子在太阳、雨水的滋润下,坛子的米和水充分发酵,酝酿着香味和温情。2019年母亲节,大岸村长者们合力制作的下午茶“臭屁醋”,激发了人们对旧时光米醋的浓厚情怀。
“臭屁醋”健脾开胃,消解暑气,又名“长寿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大岸村每逢有嫁娶等喜庆事宜,必定泡一坛米醋庆贺。尤其是在新生儿的满月酒宴上,主家煮一大锅用料十足的醋,亲朋好友一同食用。醋味道较酸,而在粤语中,“酸”与“孙”同音。“好酸”表达新生儿将是“好孙”的喜悦和祝愿。
大岸村幸福院以培育幸福米醋队伍为抓手,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挖掘社区能人,加强“幸福米醋”队伍的能力建设,挖掘和培养“醋”文化传承人,形成“醋”文化可视化产物,传承社区“醋”文化,增进社区邻里关系。
从“食醋日”“齐分享”到开展义卖米醋、幸福米醋进我家、幸福米醋进社区等活动,长者组员把学习到的米醋知识传播到家人和邻里的心中。
一大早,陈姨从幸福院取来米醋,在家和家人共同制作,然后和邻里街坊分享美味。“第一次尝这种传统美食,和孩子跟着婆婆在厨房忙里忙外,一边准备材料,一边交流技巧,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厨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陈姨媳妇阿梅笑说道。
如今,幸福米醋的知晓度和喜爱度在社区越来越高,每月一次的“吃醋日”,让“每月一醋身体好”这句“佳话”家喻户晓。幸福米醋不仅留住老味道,更留住人情味。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何泳谊通讯员刘文浩黄永芬何玉欣潘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