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百西村头村六祖诞 水菱角制作技艺入选区级非遗

■村民到百西村头村六祖古庙祈福,抛掷许愿带。(资料图片)
珠江时报讯(记者/陈肖玲 通讯员/黄淑莹)近日,记者从西樵镇文化发展中心了解到,南海区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计11项),西樵镇百西村头村六祖诞以及水菱角制作技艺入选其中。
据悉,六祖诞始于唐开元二年(714年),是由六祖弟子法海、神会发起、信众自发参加的对六祖惠能的纪念活动。佛山也处于岭南六祖信仰文化圈,至今仅西樵镇百西村头村仍存六祖古庙并延续着六祖诞。
传说唐咸亨元年大灾,凤溪乡民食不果腹,罹患疥癞,路过的惠能大师用塘水治好了村民疥癞,为表感恩,后世村民在“佛塘”边建六祖庙并供奉六祖圣像。
村头村现存的六祖古庙、六祖冈(又名“佛塘冈”)、佛塘圣泉等遗址,则是数百年来延续六祖信俗的历史见证。而每年的百西村头村六祖诞祈福大典,包括了祭典仪式、高僧弘法、慈善表彰、信众祈福、绕村巡游、祈福斋宴、龙狮贺诞等较为完整的仪式流程,形成“六祖福地、和善百西”的文化效应,和善促和谐,对新时代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
水菱角则是岭南的传统小吃,其制作技艺起源于广州西关,由陈米磨浆,用筷子漱成一个菱角的模样,拌上炒香的姜丝、大头冲菜和肉丝作汤。
西樵镇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水菱角制作技艺何时传入西樵镇目前尚无考证。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的西樵民乐市上北街“萬亿号”日杂店就有对外制作出售的水菱角,并且将水菱角的制作技艺以家传的形式保留了下来,由后人向食客推广,让水菱角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和推广。
此外,水菱角因制作工艺较为繁琐,对调浆比例和濑制手法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难以用机器取代,现在年轻人也少有去学习这种制作技艺,加之米粉的生产更为方便广泛,水菱角已很少有人制作和售卖,做为传统的广府美食,亟需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推广。
西樵镇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西樵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传承工作,并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