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通过凝聚巾帼力量,撑起垃圾分类“半边天”
姐妹出招促分类 厨余垃圾变肥料

■上金瓯社区仙莱村村长区斯吕向亲子家庭讲解如何利用厨余垃圾发酵成为有机肥料。

■雅居乐小区垃圾分类示范空间。

■民乐社区祖仁村围绕“如何让垃圾分类更好地在社区落地”开展芳华议事厅。
今年,“巾帼红万家绿”西樵镇垃圾分类支持项目贯彻“一个服务路径,两条发展路线”,聚焦居民培育、队伍建设、议事平台搭建、宣传推广等,动员妇女做垃圾分类工作的先锋,带动家庭参与,自觉践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源头减量等,为建设整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好西樵贡献巾帼力量。
在“党建+妇建”的引领下,西樵镇妇联和西樵镇市政办双统筹,以“多元联动,一试点一特色”的动员模式,分别在简村社区、民乐社区、上金瓯社区、雅居乐小区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点,打造出美丽的垃圾分类“风景线”。
打造示范微空间引领小区垃圾分类
走进雅居乐花园小区“红房子”党建阵地妇女微家,只见市民关女士带着儿子玩垃圾分类小游戏。“红房子”里面充满丰富有趣的垃圾分类小知识,包括科普教育知识、“变废为宝”手工展示墙、行动倡议墙等,这是西樵镇城市住宅小区的首个垃圾分类微空间。该微空间引导亲子家庭、居民主动学习,使“红房子”除了发挥党建服务功能外,还兼具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互动的功能,增强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的信心和动力。
入户宣传垃圾分类,开展芳华议事厅,举行垃圾分类游园活动,“变废为宝”活动……自今年7月起,项目社工与党员志愿者每月定期走进雅居乐小区进行入户宣传垃圾分类,让业主了解小区垃圾分类行动。9月,小区8名女业主与女保洁员为代表的妇女骨干开展芳华议事厅,讨论雅居乐花园的垃圾分类现状及优化措施。有街坊提出,在小区打造垃圾分类宣传空间,让更多居民在游玩中了解、学习并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妇女骨干们十分赞同此举措,纷纷献计献策,同时收集亲子家庭共同制作的环保手工品,运用到垃圾分类示范空间里,实现将垃圾变废为宝,为小区增加一个绿色角落。雅居乐小区垃圾分类微空间的建设也为其他试点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倡导多元服务深化乡村垃圾分类
“别说四分类,我们连二分类垃圾桶都很少,很难开展分类。”“村民分类意识不够,垃圾分类从我们家庭妇女开始,一人带动全家。”今年7月,在民乐社区祖仁村,女居民、女党员、女保洁员等巾帼志愿者们热烈讨论“如何让垃圾分类更好地在社区落地”。项目社工根据她们的反馈意见,联系沟通社区、西樵镇妇联、西樵镇市政办,最终在祖仁村新村设置了5个定点,配备10个二分类垃圾桶。
祖仁村创建首个芳华议事厅平台,成功撬动村内的热心妇女参与垃圾分类行动。经过议事、培训、实践等环节,居民妇女逐渐形成团队,亮出祖仁村的巾帼力量,成为社区内首支巾帼志愿团队。
在上金瓯社区仙莱村,村长区斯吕则担任垃圾分类“代言人”,积极动员村中妇委、妇女加入巾帼垃圾分类团队,主动为项目提供建议。仙莱村设置了32个垃圾桶和卫生常识宣传栏等,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随处丢垃圾的习惯。此外,村中还设置了4个厨余垃圾堆肥点,使村内的厨余垃圾资源化,成为全镇首个在垃圾分类工作上致力发展厨余垃圾发酵工作的自然村。
“村民重视垃圾分类,村道越来越漂亮干净。”刚获评上“绿色家庭”称号,简村社区居民梁彩金高兴不已,表示要将垃圾分类行为习惯教给孩子们。
简村社区深化全村垃圾二分类法,实现全民共推垃圾分类的动员模式。项目联动社区、巾帼垃圾分类团队,为简村社区设计、开展“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引导居民保持家庭内外的整洁,养成环保出行等良好习惯,激励社区家庭争创优秀。最终,一共有18户“绿色家庭”脱颖而出,成为简村的绿色名牌。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泳谊通讯员潘燕婷(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