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
“十四五”期间西樵将这样高质量发展

■崇北社区党建公园。珠江时报记者/钟泽诗摄 ■西樵卫生用品企业广东昱升个人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讯员供图 ■西西樵樵城城区区鸟鸟瞰瞰图图。。通通讯讯员员供供图图
过去五年,西樵镇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以“文旅融合城市,产城共融提质”为路径,围绕“一幅蓝图,两个融合,三项提升”,团结依靠全镇人民,顺利完成镇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亿元,区域综合实力得到极大增强。
今后五年,西樵镇将围绕“空间再造,产业重塑,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的工作主线,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力争一年城乡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三年基本实现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五年高标准建设成为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南海西部区域中心。让生态、人文优势成为西樵产业、文旅、城市融合发展的优势,把好山好水融入城乡建设。
党建质量更提升
过去五年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打造“三亮”党建品牌;
高质量完成“两委一社”换届选举;
强化巡视巡察成果综合运用,实现村(社区)监督全覆盖和政治巡察全覆盖;
深入推进“守底线、强担当、提效能”干部作风建设。
未来五年
1
强化思想理论武装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与西樵高质量发展相配合的一流红色学府。
2织密建强党组织体系
实施新一轮加强党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响“三亮”“党员首议制”党建品牌;持续推进“头雁工程”。
3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纵深推进年轻干部发展培育,持续优化队伍结构。深入开展干部“守底线、强担当、提效能”干部作风建设。
水更绿山更青
全镇47条城乡黑臭水体完成清淤整治;
深入实施重点行业污染防治;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区前列。
过去五年
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
基塘农业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万里碧道和北江滨江岸线美化工程高标准推进;
新增截污管网140公里、
未来五年
全力当好生态文明的镇域先锋;以最坚定的决心保护西樵的生态环境,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源头精准管控,重拳推进印染、木材加工等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打造水清岸绿的滨水生态空间;
精心雕琢听音湖城市核心区。以听音湖片区为核心,联动官山城区和周边乡村融合发展,提升城区服务水平,实现以湖兴城、以湖聚产、以湖惠民,打造佛山西部集中发展文化创意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创新平台和城市客厅。
空间再造产业更强更优
过去五年
规划建设1.4万亩五大产业片区;
五八科创园、腾龙湾区数据中心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引进超亿元项目50个;
全镇“四上企业”从282家增至462家;
未来五年
获授“中国妇婴卫生用纺织品示范基地”,年产值从15亿元增至40亿元,年均增长27.2%;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6家;何氏水产首创活鱼冷链运输技术,“何氏蹦蹦鱼”品牌日渐响亮。
1
“拆建储引”并重,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定以“工改工”“工改产”为重点改造方向,全力建设五大千亩连片产业片区,加快形成一批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的专业园区。
推进村改大攻坚
2做强做优传统产业
纵深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集群化、绿色化升级,推动“制造西樵”向“智造西樵”转变;进一步完善陶瓷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导纺织印染行业转型升级,鼓励纺织企业开展技术和品牌创新;着力将卫生用品行业打造成为西樵第三个百亿产业集群。
3突围壮大新兴产业
聚焦数字经济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快消品等领域;拿出最优质的土地资源、最高效的服务配套,加大龙头项目和“链主”企业引进力度;打造“核心制造+研发+管理”的复合型泛家居企业总部;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实企业代办服务,推行规上企业即到即办;大力推广应用西樵名优产品,提升家纺、面料等名优工业产品知名度;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文旅创新再引爆
过去五年
西樵山、听音湖片区、山南片区、西岸片区联动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逐渐成形;
西樵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全面启用,有为馆、宋城·佛山千古情项目加快建设;
中国文艺青年共创社区与自然教育营地项目落户西岸;
擦亮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品牌;
入选全国特色小镇。
未来五年
以西樵山为龙头,辐射带动听音湖片区、山南片区、西岸片区,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层次和水平;
持续拓展文化体验、乡村民宿、研学旅游等文旅新业态,系统开发旅游新产品;
依托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有为馆等文旅体高端载体,做大做强会议会展、体育竞技、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休闲湾区旅游目的地名镇;
借力西樵山书院,引进培养高端文创人才。
●既拥有传承5000多年的传统岭南特色文化,也坐拥“湖光
山色两相和”的文旅生态资源优势。
●佛山地铁2号线、一环西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重点交通枢纽设施将推动西樵的区位优势实现质变。
●具备水、电、汽等制造业配套优势,并率先建成“三统一”循环经济园区,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发展阶段抢占有利位置。
城乡融合生活更美好
过去五年
西樵获评广东省文明镇,建成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
新(改、扩)建学校8所,新增公办学位8300个,引入高端民办学校3所;
创评普惠性幼儿园29所;
西樵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获授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通过国家卫生镇复评,成功创建广东省健康促进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国家级荣誉;
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新业务大楼动工建设;
多家社区幸福院投入运营,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对口帮扶的镇、村按现行标准全部脱贫;
平安示范村建设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全力推动城建提质
未来五年
1
实施交通提质工程、城市功能提升工程、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工程;
全力配合地铁2号线(二期)早日动工、建成通车,做好广湛高铁、环西樵山有轨电车等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衔接;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2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速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西樵段建设,高水平建设环西樵山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
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鼓励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3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品质民生
启动镇级城市大脑和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西樵;推进“樵山教育·有为品质”品牌教育创新发展;打造南海西南部的区域医疗中心;
构建分级诊疗系统,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打造湾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名镇;
实现社区幸福院全覆盖,优化提升创业就业服务;
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共建共享更高水平的平安西樵。
文/珠江时报记者钟泽诗通讯员西樵镇宣传文体旅游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