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变靓 居民直呼幸福
西樵镇爱国社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爱国社区沙涌村公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成为村民的休闲好去处。

■爱国社区用特色墙绘美化乡村人居环境。
走进西樵镇爱国社区,村道两旁绿树成荫,路面干净整洁,居民三五结群在村内悠闲散步、聊天。“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我们心情也越来越好!”爱国社区居民梅姨说。
爱国社区在今年3月入选2021年佛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名单,将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东风,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爱国社区党委书记梁发康表示,接下来,将不断完善规划,把爱国社区打造成岭南文化体验地,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人居环境提升有颜值更有气质
“村容村貌更好了,每天都能在村里散步锻炼两小时,非常开心。”今年70多岁的爱国社区沙涌村人麦叔说,村里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村民随时随地能享受村容村貌优化的成果。
2018年以前的爱国社区沙涌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堆堆木材、竹竿堆放在屋外的空地、斜街窄巷的转角处,甚至是村旁的河涌边。爱国社区工作人员曾多次劝导村民清理垃圾,但收效甚微。
2018年9月,爱国社区成立卫生检查组,在实地了解社区卫生情况后,全面开展了以“清理辖区垃圾,你我共享健康”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然而,这个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卫生运动在早期遇到了“拦路虎”:在沙涌西街有一户住宅,门前的杉木、竹筐、塑料桶、油布等杂物堆成了3座“小山包”。
对此,爱国社区的干部们召集党员及村民代表,就清理卫生黑点广泛听取意见。“要把卫生黑点去掉,就必须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每当遇到村民不理解或不配合,爱国社区工作人员总会耐心解释,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后来,村民不仅主动清理堆放的垃圾杂物,还主动向我们反映村中隐藏的卫生黑点。”
“以前,进村主干道两旁堆满了垃圾杂物,仅容一车通行;如今车辆双向通行毫无压力。”村民麦叔每天下午都会沿着进村主干道散步锻炼。
在爱国社区沙涌村村口,新建的村口公园也让村民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据介绍,公园所在地原来种植了香蕉树,还堆放了不少建筑垃圾,爱国社区党委在2019年11月决心将这里整改提升为公园。如今,公园内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未成年人等创文公益广告,让村民在休闲散步之余,也能潜移默化感受到文明氛围的熏陶。
事实上,沙涌村人居环境提升是爱国社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缩影。目前,爱国社区正加快实现污水管网配套到位,不断完善区域污水收集系统;同时,爱国社区还联合龙瀛经济社对辖区内道路提升改造,全村铺设沥青,大大提升周边居民出行的舒适度……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民幸福感
据了解,爱国社区位于西樵山北麓,总人口为6000多人,下辖杏头、龙瀛、沙涌3个经济社,人均分红为9642元。紧邻听音湖景区北侧,邻近西樵中心商贸区、樵山文化中心(暂名)、飞鸿馆等主要地标靠近,随着2020年底宋城·佛山千古情景区主体建筑的落成,爱国社区交通与地理位置更为显著。
今年3月,爱国社区入选2021年佛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名单。如何乘势出击,发力乡村振兴工作,为村民小康生活上色?“坚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承!”梁发康表示,人居环境改造是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而文化传承也不可或缺。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爱国社区较多村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通过经商与创业走上了小康到致富的道路。尤其在1983年,村民梁润行、梁润儒、陈惠坤、麦庆煜、黄群好等被南海县评为“劳动致富,致富光荣”的重点户、专业户,即为当时的“万元户”。
“为纪念早期的时代弄潮儿,我们打算在村口建设一个‘万元户主题公园’(暂定),让早期敢为天下新的先辈创业事迹与精神一直传承下去。”梁发康表示,爱国社区将发挥及传承村中一贯优良的敢为人先及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乡村振兴,让全村风貌焕然一新,让居民的生活水平再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爱国社区居民不忘祖先遗训,重视村内文体发展。早在2014年,就建了一座占地近1800平方米的文化楼,以及藏书上万册的图书馆,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学习和运动。接下来,爱国社区陆续完善建设篮球场、游泳池和龙舟训练基地等体育训练场所。
梁发康表示,爱国社区进行乡村建设与文旅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接下来,将规划文创艺术微馆、民宿及小商业区等,将爱国社区打造成岭南文化体验地及文旅休闲中心,不断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和居民幸福感。”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讯员王琪张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