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狮”爆红网络 传神表演见真功夫
西樵这支狮队让南狮文化走进全国人民视野,视频吸引超 1200万人次观看

▲狮子”表演打瞌睡,十分生动传神。(视频截图)

▲狮队队员开展高桩训练。

▲ 岭南功夫体验馆开馆,馆内设置有醒狮文化展品。

▲“狮头”郑嘉俊(右)和“狮尾”何文永(左)。

▲狮队在黄飞鸿狮王争霸赛上收获佳绩。

扫码一下看“狮子”打瞌睡视频
“这才是舞狮该有的灵魂”“这狮子肯定是90后”“像极熬夜后的你”……11月30日下午,一段“舞狮候场时即兴表演打瞌睡”的视频走红网络,还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转发,引发网友的点赞,纷纷大呼“狮子好可爱”。
据了解,视频中的狮子来自西樵镇的佛山市国鼎文化武术龙狮团,当时是在候场表演时为逗后台观众开心,即兴表演了一段模仿人打瞌睡,而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融合了舞狮里的众多技巧。
超1200万人次观看“瞌睡狮”
“狮子”趴在地上,身体慢慢向一侧倾斜,眼皮、耳朵渐渐耷拉着,点了一下头又惊醒,并睁大双眼和嘴巴四处张望,但抵挡不住睡意,忍不住又打起瞌睡……这一段惟妙惟肖的表演被视频记录下来,并被各大网络平台转发。“这才是舞狮该有的灵魂”“这狮子肯定是90后”“像极熬夜后的你”……网友看后纷纷点赞。
“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肯定,有点意外。”佛山市国鼎文化武术龙狮团成员黄志浩说,截至12月1日下午4时,该视频播放量达1209.9万,点赞数超55.7万,并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转发。
原来,11月29日上午,狮队在候场时,为了不让旁边的观众感到无聊,黄志浩便吩咐“狮子”做些动作逗趣观众。当时分别担任狮头和狮尾的郑嘉俊和何文永便互相配合做起了南狮打瞌睡的动作。“当时没想这么多,想着昨晚自己睡不够就配合南狮的套路做起了打瞌睡的动作。”郑嘉俊打趣道,披上狮子就要做到“人狮合一”,将传统动作做到活灵活现,将南狮的“灵魂”表现出来。
南狮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优秀代表,文化内涵丰富。其中,狮更是一种雄健、威武、勇敢和力量的象征,狮的舞动造型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等,舞狮者通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形象地表现出来。“舞动中主要表现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八种神态。”黄志浩说,此次被广泛传播的狮子打瞌睡是南狮舞动形态中的技巧之一,狮头狮尾通过扎实的功底与默契配合,展现狮子的“灵性”。
“狮子可爱的演绎可能符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状态,才引发这么大的共鸣。”黄志浩说。
将高桩技艺练成狮队绝活
佛山市国鼎文化武术龙狮团在西樵扎根已有5年,由一群狮艺“发烧友”组建而成。
“狮队在2015年成立,可以说是‘新狮’。”团长黄志佳介绍,狮队里皆是年轻人,个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但一说起舞狮,又严肃而认真。
从五六岁开始跟着外祖父黄泽超接触学习武术与狮艺后,黄志佳便在狮艺传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行。在2015年之前,狮队原名是健英堂,由黄志佳在2003年组建而成,有约10名狮艺爱好者,平常多在各类喜庆活动中演出,但训练较零散。时间久了,狮队的发展令人担忧,黄志佳、黄志浩兄弟便萌生了重组狮队的想法。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黄志佳认识了自己的“伯乐”——佛山市国鼎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狮队重组获得资助。此后,佛山市国鼎文化武术龙狮团有了自己的训练场地,并逐渐在各大赛事中亮相。
11月30日晚,记者在狮队训练基地看到,一只狮子在铿锵的锣鼓声中,加紧训练南狮的传统套路“过河采蟹青”,为在12月6日举行的“中体杯”2020佛山狮王争霸赛做筹备。而另一边,队员正在开展日常的高桩训练。
原来,在传习传统狮艺之余,黄志佳也注重醒狮技艺的与时俱进。“平地舞狮表演生动活泼,体现了狮子的威严、雄猛。高桩舞狮是现时表演或比赛的重头戏,具有极高的观赏性。”高桩狮的流行,让狮队在狮艺的传承发展道路上有了新的方向,黄志佳根据自身的武术功底及高桩技艺,开始传习至狮队。“本来只想传授传统的陆地狮技艺,但在摸索高桩技艺时,越玩越上瘾,完全停不下来。”黄志佳和黄志浩认为,狮队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所以兄弟俩便将高桩技艺传习至狮队,并成为狮队的绝活。
“发烧友”因热爱坚持研习狮艺
都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狮队来说,没有对狮艺的热爱,很难坚持传承。
“趁着年轻,每天挑战自己,将对狮艺的热爱坚持下去。”这次走红网络的“狮头”郑嘉俊2018年5月21日加入狮队,他每天严格要求自己,从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不断加强自己的体能、技巧训练。后来,他开始接受更专业化的训练,逐步挑战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对狮艺传承学习,无悔青春。”这是今年21岁的郑嘉俊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
“狮尾”何文永亦在狮队的影响下,坚持走在传承狮艺的路上。他还将这份热爱延伸至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在西樵镇阳光宝贝幼儿园担任体育老师传习幼儿狮艺技巧。“希望将这项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何文永说。
目前狮队约有30多人,成员比较年轻,有着一班清一色“小鲜肉”,但这些面庞青涩的年轻队员们,却有着一股不一般的拼劲和韧劲,都是狮艺研习的“发烧友”。“每周六、日都会练习2~3个小时,从不间断,但不少队员为了练好套路,常常加练。”黄志佳说,曾经有队员为了训练好体能,从家里跑步至基地,还经常登西樵山训练深蹲跳等。
对狮队成员来说,每一天训练都是一次享受表演的过程,每一场赛事都弥足珍贵。经过五年多的打磨与参赛,狮队逐渐打响了名头,在各大赛事中取得不俗的成绩。2016年佛山市南海区第十届运动会成年组醒狮赛(桩狮)第二名、2016年、2017年、2018年“黄飞鸿杯”第十二届全国南北狮王争霸赛暨水上双狮挑战赛水上双狮铜奖……“期望将狮艺传承下去,希望狮队能进一步扩大影响力。”黄志佳说。
延伸阅读
弘扬传统文化让南海功夫走向全国
作为“黄飞鸿故里南狮发源地”,南海的南狮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武林名人辈出,民间习武成风、长盛不衰。目前,南海区共有233间武馆、2700多支武术醒狮队,涵盖咏春拳、洪拳、蔡李佛拳、太极拳、龙形拳、白眉拳等54个代表性拳种,65所中小学设有武术醒狮队,超6万人参与武术传播和传承。
此外,西樵32个村和社区目前均有自己的龙狮队伍,每逢重大节日和喜庆场面,必有醒狮助庆,其中于2007年成立西樵镇武术龙狮运动协会,有效推动了本土民间南狮武术发展。
2001年,西樵镇尝试举办狮艺邀请赛,首次冠名“黄飞鸿杯”,随后经过十多年对南狮文化的执着坚守和探索创新,西樵的南狮运动逐步蜕变成一项融合民俗与体育、文化与旅游、竞技与艺术、人文赛事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民间体育艺术,成为一项根植本土狮艺武术文化的特色品牌赛事,成为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知名度的赛事品牌。其中在2016年,西樵山狮王争霸赛更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西樵镇人民政府获得2019年度全国龙狮竞赛优秀赛区。
近年来,南海大力弘扬南狮、岭南功夫等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品牌的建设中,积极打造“功夫之城”。在前不久,“南海好功夫”城市形象品牌发布和岭南功夫文化体验馆开馆,以及爆红的“瞌睡狮”视频展现了传统南狮可爱的另一面,让南海功夫、西樵醒狮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中。
近期开馆的岭南功夫文化体验馆也备受关注。该馆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包含“飞鸿馆大堂LED互动屏山水对话”“南武堂”“龙狮会”“功夫剧场”“功夫文创商店”五大空间,其采用沉浸式声光电互动技术等多媒体展示手段,集“黑科技”与“高颜值”于一体,为市民带来兼具文化性、艺术性和科技性的沉浸式体验。
参观指南
●地址:南海区西樵镇锦湖大道6号飞鸿馆内1F~-1F
●开放时间:
上午9:00~17:00(逢周一闭馆)
2020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门票:南武堂展区免费向公众开放,只需预约即可入场
●收费项目:功夫剧场:28元(佛山户籍18元);龙狮会:28元(佛山户籍18元);套票(功夫剧场+龙狮会):48元(佛山户籍36元)
●预约方式:关注“岭南功夫文化体验馆”微信公众号预约。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讯员张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