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芳华议事厅解决社区大小事
大同社区通过“双建志愿助力”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新社经济社志愿服务分队巾帼队员边走边商讨。

“阿姨,我们帮您在家里安装晾衣杆,以后不用再担心晾衣问题了。”“家里不要再堆放废旧物品了,既不安全又对身体不好。”……身穿粉红色马甲,头戴红色帽子的大同社区巾帼志愿者拿着小本子,穿街过巷,收集和处理社区各大小事。而这仅仅是她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妇女色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同社区通过强化“党建+妇建”双建引领下,搭建芳华议事厅,促进党员和巾帼志愿等妇女群体“共商共议”,并以基层妇女牵头组建乡村志愿服务分队,充分发挥巾帼力量,共建美村家园,助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搭建芳华议事厅让妇女参加基层治理
走进大同社区新社经济社,村民家门口庭院干净整洁,鸟语花香,阵阵微风扑来,让人甚是清爽舒适,一面面色彩斑斓的蚕房绘墙生动形象,向路人述说着村中蚕丝文化。大同社区充分利用芳华议事厅这一平台,引导妇女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一年前,大同社区巾帼志愿者发现村内蚕房多年失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巾帼志愿者积极联合村干部、党员等多
方通过芳华议事厅进行讨论,共同初步制定了蚕房美化方案。随后村干部和巾帼志愿者挨家挨户调研村民对方案的建议,并根据合理建议完善美化方案。当村民通过同意美化方案后,巾帼志愿者苦思冥想,找来两名党员志愿者,将蚕房悠久历史和时代女性群体的思想变化互相融合,将新社蚕丝文化生动地“演说”出来。
“每次议事时,大家共同围绕乡村振兴各方面内容,按照‘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将议事主题内容逐步细化,更好地推进主题项目落地。”大同社区妇联主任程惠馨表示,芳华议事厅促进党员和巾帼志愿等妇女群体“共商共议”,大大提升了大同社区妇女“主人翁”意识。
如今,党员和巾帼志愿者等
群体不仅自身个人意识和行为改变了,还积极带动家庭及邻里大力支持开展“庭院卫生整治行动”和“乡社共建微改造行动”等服务,并通过一系列评选比赛倡导广大村民积极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引导村民从“管好自家庭院”到“共同美化公共街道”,提升其对村居公共事项的关注和参与度,逐渐推动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建设。
组建志愿服务分队合力共建美村家园
松土、补泥、洒水、种植……今年56岁的彩平姨是新社经济社志愿服务分队的一名队员,正与党员、巾帼志愿者分工合作,围绕本村停车场、文化楼、篮球场、文化长廊及新湖周边的公共花基种植花草。“看着这么舒服怡人的村容村貌,村民开心,
我们做得也有劲头。”彩平姨开心地笑了起来。
美化自家庭院,做好自家“门前三包”,参与卫生黑点清理,排查安全隐患,入户收集民意……自新社经济社志愿服务分队组建后,队员们接受一系列志愿培训,通过任务分工、自主完成、跟踪质量、服务总结等一系列流程,不断增强了队员服务自主能力。每位巾帼志愿者发挥女性刚柔本色,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其中助力美化环境工作成效更是得到了社区和村民的一致认同。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从最初12名增至40名,下阶段计划四村3个经济社、腾龙经济社等其他经济社采用“上下联动”的方式,在党员和巾帼志愿者的牵头下效仿其做法,组建自身经济社的乡村志愿服务分队。
“志愿服务分队的组建,不仅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同时在点滴工作中拉近了党群关系,增强了村内邻里间的联动,缓解了居民与社区的矛盾。”程惠馨表示,大同社区采用“双建志愿助力”服务模式,培育巾帼团队和加大营造志愿氛围,引导基层妇女关注公共问题,有效撬动社会资源,采用芳华议事厅的“共商共议”制度,提升妇女群体“主人翁”的意识,搭建妇女群体发声平台,引导她们自主组织策划活动,携手共同解决社区问题,共建美村家园,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文/图珠江时报见习记者何泳谊通讯员李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