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让生命最后一程更温暖
南海四医采用医护+社工+志愿者探访组合,为临终患者及重大疾病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南海四医医务人员和社工共同开展宁养关爱服务宣传活动。

小朋友在画板前贴上对生命的理解。

杨彬彬上门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





生命无常,都需要有面对生死的勇气。如何过好生命的每一天,是我们一生的课题。有一群人选择了宁养关爱服务,尽心尽力给有需要的人更多生命的关怀,让他们在生命终结之时,“走”得更温暖。
聚焦
让生命多一分满足,少一分遗憾
对很多晚期癌症患者来讲,剧烈的疼痛是他们最不能忍受的折磨,如何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得到适当的照顾,获得尊严和安宁,已成为社会关注话题。
2011年,宁养关爱服务登陆佛山,走进大众视野,以爱心关怀、专业知识及积极的态度,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护理,包括身体、意志及精神上的治疗,排解患者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帮助患者家属缓解疲劳与压力。
2014年3月,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通过购买社工服务,首次在南海区内开展宁养关爱服务项目,为临终患者及重大疾病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截至目前,医院已成立了一支拥有专业技能的73人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个案管理、院外探访、志愿者服务、社区倡导等服务形式,对患者及社群进行服务,予以他们更多心灵慰藉与关爱,温情陪伴、协其圆梦、释其心怀、伴其走过余生,
让生命多一分满足,少一分遗憾。
近年来,医院还采用医护+社工+志愿者探访组合,以多学科团队合作形式,为已出院的重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疼痛舒缓、居家护理指导、用药指导、情绪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内容,让患者在返回家中仍能享受较为专业的疗护。
“生命教育也是宁养关爱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宁养关爱”项目主任张馨匀表示,在关怀重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时,还引导社会大众认识及接纳生死,倡导感恩生活、热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2019年,该服务项目共开展重症及临终患者关怀个案70个,户外探访30户,并为7名重疾患者制定人生回忆录;在社区倡导方面,开展项目恒常宣传8期,生命教育活动4期,联动医护人员开展宁养关爱服务讲座2期;在志愿者建设方面,开展志愿者培训2场,团建活动2场,新招募志愿者38名,“爱心网格化”社区志愿者服务网络覆盖西樵镇16个社区。
调查
珍惜当下,好好陪伴家人
近日,《樵山社区》开展《生命是什么》调查问卷,调查街坊对宁养关爱服务的认识,以及对死亡的看法。
在调查中发现,约有55%的街坊对宁养关爱服务完全不了解,40%的街坊了解一些,只有5%街坊对其非常了解。第一次听到或看到宁养关爱服务的感觉,有58%街坊认为挺好,36%没什么感觉。而对于死亡,有49%的街坊偶尔思考过有关自己死亡的问题,15%街坊完全没有。在面对死亡的态度上,64%的街坊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自然部分,6%的街坊非常避忌讨论死亡话题,而30%则保持中立态度。如果自己即将离开人世,68%的街坊选择紧抓时间,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30%的街坊则表示如平常一样的生活,并为自己的离去做安排。
由此可见,虽有大部分街坊对宁养关爱服务完全不了解,但他们对此项服务表示认同。而面对死亡,大部分街坊态度坦然,并希望珍惜当下,好好陪伴家人,笑对生活。
话题
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天,你会怎么过?
“大声唱歌,和爱的人待在家里,去想去的地方玩。”“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生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生命总有美好也有遗憾,这就是人生。”……在《生命是什么》问卷调查最后一题中,很多街坊表示,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天,会选择好好与家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部分街坊的分享。
@燕霞:给生命重要的人写信
我可能会给生命中很重要的每一个人写一封信,包括家人、爱人、孩子、朋友、恩师、学生,用“看电影”的形式记录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或者艰辛岁月,再在信中附上一张我的照片或者我与TA的照片,希望他们记住我!然后按照正常工作、生活,去交接事项,“轻轻地我来了,悄悄地我走了”。
@源华:呆在下雪地方做想做的事情
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天,我希望在这剩下的三天我都能够呆在下雪的地方。第一天,我和爸爸都是谭咏麟铁粉,这天想和爸爸看谭咏麟的演唱会,感受80年代的香港歌坛气息。第二天,和妻子在雪地里散步,闲聊,静静地看着朵朵纷飞雪花。最后一天,给奶奶做喜欢吃的东西,发现自己这么大了,还没有做过东西给奶奶吃。
@肥牛:跟亲人朋友好好告别
把该整理的东西整理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跟家人和朋友好好告个别,或写信,或拍个视频,告诉他们不用伤心,我只是要重新出发了。剩下的时间和另一半好好地待着,把从出生到结束的有趣又浪漫的事情再拿出来说一说,让他好好活下去,然后郑重说个再见。
@淑贞:安排好家里的事情
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天,我最想做好这五件事情,第一,给家人做一顿晚餐,边吃边聊,顺便提及做饭菜的一些技巧事儿;第二,把个人资产、个人电子信息整理好,放在收纳盒,附上密码;第三,跟家人一起到外面游玩,去小孩喜欢去的地方;第四,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一遍,该丢的就丢,重新布置一下家里的摆设;第五,收拾好家里的图书角,与小孩一块整理,做好标识,让小孩懂得知识的价值。
镜头一
感谢有你们的陪伴,让他“走”得温暖
翻开医务社工特制的《人生回忆录》相册,70多岁的陈婆婆眼角不由地湿润起来,慢慢回首与老伴的甜蜜时光。今年5月,患有重大疾病的黄伯坚持了6年多,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在医务社工的帮助下,陈婆婆逐渐从伤心中走出来,“非常感谢有你们的陪伴,为老黄和我们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自黄伯患病以来,家人一直对他不离不弃,陈婆婆从早到晚一直服侍左右;儿子和媳妇为了给黄伯充足的营养,总是变着法子做各种食物,每天除了上班之外,就是跑医院。黄伯却深陷患病的阴影中,情绪低落,每天倒数着生命时间,也对陈婆婆产生厌倦感,陈婆婆经常以泪洗面。后来,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医务社工介入其中,陈婆婆当时一看到前来了解情况的医务社工,不由地大哭起来,诉说心中的苦闷。“当时感觉我们有了个依靠,再也不是我们独自支撑了。”陈婆婆说,医务人员和社工经常过来帮忙,除了健康指导,让黄伯最开心的是有社工们的陪伴,讲故事,侃大山,回首开心往事,一扫其心中的阴霾,为他留下了更多温暖和活下去的勇气。
“每个人都会对死亡恐惧,但有时候对某些患者来说,生命终结何尝不是对其的一种解脱。”陈婆婆儿媳阿善说,活在当下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健康快乐,珍惜和感恩身边人,做好身边事。
镜头二
令留者释怀,离者坦然
“放宽心,我们陪着你……”南海四医颅脑外科护士长吕晓燕轻声地宽慰鼻咽癌晚期的容姨。
在走到生命尽头,多数人都需要一根“拐杖”,才能走得更平稳,更安祥,吕晓燕选择做容姨的拐杖,每天下班后,吕晓燕会陪容姨聊天、按摩,还会写字鼓励她。而令吕晓燕最刻骨铭心的是78岁的连婆婆,曾一度因肺癌并发肺部感染病危,医生判定她时日无多。但后来奇迹发生了,通过志愿者的关心和社工的介入,后来她好转出院了,非常兴奋。
多年来,吕晓燕和其他50几名同事组成的宁养关爱服务志愿队,利用工作之余为多名老人提供了宁养关爱服务。康复科医生杨彬彬也是其中一名志愿者。“虽是一名医生,但在他们面前更多时候是一名倾听者。”杨彬彬说,不带着同情心,以平常心了解和关心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向他和家人传播正能量,给他们更多关怀和力量。
除了拥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加入宁养关爱志愿服务外,还有一些普通市民加入其中,希望尽己之力,帮助临终患者。“老龄化趋势日益增长,独居老人普遍增多,这项服务非常有意义,且具挑战性,希望自己以‘朋友’的方式,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敞开心扉,讲出心声,积极面对生活。”从小热衷志愿服务的潘婷说,自上门探访临终患者后,发现宁养关爱服务既可帮助患者本身,也可帮助患者家属,甚至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其他人对死亡的看法,让更多人正确对待死亡。
善终复善别,生死两相安。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感悟和帮助,给生命更多温暖,令留者释怀,离者坦然。
相关链接
欢迎街坊加入宁养关爱团队
2020年,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宁养关爱服务将开展以下系列活动,有需要的居民、有相关服务对象转介,或有讲座、义诊需求的社区、学校、有志于加入宁养关爱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居民,均可拨打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医务社工站服务热线0757-83685603或15625992344,医务社工看到信息后将会在7个工作日与您取得联系。
1.为60名在南海四医治疗或住院的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个案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情绪疏导、减压训练、圆梦计划、救助资源链接、临终规划、家属哀伤辅导等。
2.为48名西樵辖区内的癌症患者提供由医务社工+医护志愿者组成的宁养关爱小分队提供的上门探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情绪疏导、社区支持网络搭建、现场护理、家属护理指导等。
3.以“健康讲座+服务宣讲+义诊”的形式,前往西樵各社区开展宁养关爱服务活动。
4.以生命教育活动的形式前往学校开展宁养关爱服务活动。
撰文/摄影/制图 何泳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