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凝心聚力打造人人向往的“湾区名镇”

■里水镇宏岗村党委书记李汉荣(右二)带领党员志愿者走访村民。受访者供图

里水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凝心聚力打造人人向往的“湾区名镇”
连日来,里水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报告高瞻远瞩、气势恢宏、振奋人心,要做到知行合一、以学促干,助力推动里水高质量发展。
近日,珠江时报记者分别采访里水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四个领域代表,他们表示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更多力量团结奋斗,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南海答卷,努力打造人人向往的“梦里水乡湾区名镇”。
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泓业:
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
“看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我深感振奋,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非凡成就,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才更坚定要往哪去。”青年党员、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泓业对报告中关于产业发展的内容印象深刻。
每天,李泓业都要到车间走走,墙上的电子屏幕清晰呈现员工们当日的任务。当前,源田公司已实现生产全程实时管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为行业内争相学习借鉴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样板”。该公司正加快探索5G应用,计划增加无人运输小车、机器臂等,生产、组装全线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李泓业表示,接下来将深耕所在行业,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产业发展,通过睡眠文化引领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水平,创造出让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实现美好生活的床垫和睡眠产品,让所有人都能睡个好觉。
里水镇宏岗村党委书记李汉荣:
决心建好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里水镇宏岗村党委书记李汉荣表示,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决心建好村党组织这个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充分调动干部、党员、群众的力量,将宏岗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10月26日上午,在里水宏鹰公园等多个核酸采样点,宏岗村村民们有序参与核酸采样,一批工作人员及党群志愿者在现场指引、维护秩序,3个小时高效完成了8160人采样任务。这离不开宏岗村坚强的党组织引领。
李汉荣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落实抓好党建的第一责任,将报告内容作为各级党组织会议的第一议题。用好三级党建网格制度,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户联系党小组广泛入户,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程,村党组织的统筹指挥十分关键。接下来宏岗村党委将通过“两委”扩大会议、“党建星期二”联席会议等机制,强化党组织对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等的领导,构建一核多元的基层共治体系,发挥党员志愿者、妇女巾帼力量、青年力量,结合“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推动各类群体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为乡村振兴打好善治基础。
里水镇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邵俊华:
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鸟翔、鱼戏”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里水镇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邵俊华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在新征程中,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0月26日,邵俊华到里水河巡河,看到两岸景色,感慨治水路的艰辛与光荣。当前,里水探索“政企合作”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由政府出资牵头,引入专业治水公司,将水环境治理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进行总承包,这种“EPC+O”模式让里水河治理成为全市河涌整治典范之一。去年里水河水质稳定达到Ⅴ类水标准,流域内10条城乡黑臭河涌全部消除黑臭,水环境流域治理实现“综合治理,全面统筹”。
邵俊华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延伸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处理。对里水河新增活水系统、生态修复、景观绿化、智慧水务等运营设施,早日让里水河流域全面实现“水清、岸绿、景美、鸟翔、鱼戏”目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智慧流域综合治理典范。
南海区粤曲非遗传承人郑雪娴:
培育粤曲新苗讲好里水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南海区粤曲非遗传承人、里水镇曲艺协会副会长郑雪娴表示,学习报告后深受鼓舞,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今后里水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与建设指明了方向。报告中的“讲好中国故事”让她感悟最深,“作为粤曲非遗传承人,我将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中国魂和家国情怀,让他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郑雪娴如常带领和顺中心小学学习粤曲演唱,他们正在努力筹备11月的省级少儿曲艺大赛。眼神、动作、唱腔,每一个细节郑雪娴都严格把关。她表示,青少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学习粤曲不仅能陶冶青少年的情操,还能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今后我将组织开展粤曲讲堂,送粤曲到里水各村(社区),向广大群众普及粤曲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郑雪娴表示,将积极深耕粤曲领域,尽自己的力量吸引更多人投身里水粤曲事业发展,营造浓厚的粤曲氛围,为里水文化发展工作添砖加瓦。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文/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欧林菊邓施恩通讯员朱嘉泳廖嘉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