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一呼百应” 社区治理“有呼必应”
同声社区围绕“五个一”工作思路,探索住宅小区综合治理

■同声社区十里尚堤花园党支部联合议事代表、居民志愿者开展爱国卫生志愿服务活动。
“黄大姐您好,打扰您一下,我们想听听您对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看法。”傍晚,同声社区十里尚堤花园居民黄大姐在小区散步时,被邻居“采访”了一番。虽说是邻居,但他们这次是以议事代表的身份,执行一项特别“任务”——收集居民对小区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以来,同声社区积极探索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做法,围绕“一个党建阵地、一支核心队伍、一套议事规则、一项培优选拔机制、一系列品牌活动”的“五个一”工作思路,在首个融和试点小区十里尚堤花园,聘任了一批议事代表,并围绕特定小区治理主题,召开融和圆桌会议,着力破解小区治理难题,切实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同声社区常住人口达2.38万,以外来置业的新市民为主,社区治理问题多、难度大。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同声社区将十里尚堤花园定为首个融和试点小区,充分整合下沉小区党组织力量,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让事有人管、困有人帮、难有人解。
在加强组织建设方面,将原来的同声社区党总支第二支部更名为“十里尚堤党支部”,进一步完善该小区三级党建网络。在学习培训方面,开展三级党建网格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组织党员到先进治理村(社区)、镇内红色景点学习参观。在治理服务方面,组织党员走访调查民意,参与小区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8月,十里尚堤花园在居民自愿报名、社区审核把关的原则下,聘任了13名议事代表,包括党员、居民代表、热心志愿者等,通过打造“一支核心队伍”,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为提升议事代表参与小区服务的专业能力,同声社区结合社区学院培育课程,推出“一项选拔培优机制”,组织议事代表开展“赋能”计划。
日前,同声社区邀请海南洲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傅宝珠,为社区议事代表讲授“如何当一名优秀的议事代表”主题课程。结合自身丰富的住宅小区管理经验案例,傅宝珠向大家传授了解决邻里纠纷的技巧。“这次的培育课程干货满满,让我对小区治理有了很多新的认识。”社区议事代表表示,今后将更好发挥议事代表与居民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耐心听取居民心声,为居民排忧解难。
同声社区党总支书记林月新表示,有效推进居民自治,用心织密“联系群众”一张网,是社区治理的关键。通过发掘一支思想正、有能力、爱学习、愿奉献的居民骨干队伍,并进行培育孵化,为开创“党建引领‘一呼百应’,社区治理‘有呼必应’”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议事代表
助力融和小区建设
同声社区将议事代表“领进”小区融和圆桌会议,通过议事协商会议,在《十三项议事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优化,把议事规则制定得更接地气,更符合小区议事的实际,形成十里尚堤花园议事规则,并动员议事代表积极攻破社区治理难题,引导居民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在小区第一次融和圆桌会议上,议事代表围绕“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选址”主题展开讨论。
“充电桩建在楼栋下会堵塞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隐患。”“建在小区内的话,会改变绿化面积,我认为这不可取。”经过充分的讨论,议事代表决定联同物业到小区调查民意,物色可行的充电桩安装点,初步形成3个拟订方案。今年9月,十里尚堤花园正式投入使用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获得居民点赞。
在多次“碰撞”下,议事代表之间变得更加有默契,办起事来更加有热情。议事代表们在小区开展“融和·家”品牌活动之爱国卫生志愿服务活动,举起大家自发众筹购买的铁锹、镰刀、扫帚,将闲置绿化区域清扫得干干净净。
“作为小区居民、议事代表,我有义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参与建设美好家园。”在议事代表队长杨兴达看来,议事代表是居民反映心声的“传话筒”,是主动为建设融和小区“推一把”的人。他希望今后能多为小区办实事、做好事,带动更多热心居民加入到议事代表队伍中,为小区管治事项建言献策。
“不是每一次的议事会都要做出决策性的决定,重要的是营造出大家自主参事议事的氛围。”林月新表示,同声社区将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下,以法治建设为基础的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社会治理模式,努力实现“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融和”的工作目标,并继续围绕“五个一”工作思路,创建“同声融和治理”新范本,复制推广到其他小区,从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形成自下而上管治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通讯员郭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