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3月03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11153157

    • 里水十二时辰 全力防控疫情护航复工复产

    第01版:11153158

    • 南海双语实验学校7月交付使用

    第01版:11153159

    • 揭秘“肺炎1号方” 生产全过程

    第01版:11153160

    • 驰援武汉“逆行者”记录抗疫感人瞬间

    第01版:11153161

    • 企业主送来感谢信感谢社区帮扶复产

    第02版:复工复产

    • 南海双语实验学校7月交付使用

    第04版:复工复产

    • 里水十二时辰 防疫复产两不误
    • p78

    第06版:复工复产

    • “四员”精准发力 助力复工复产

    第07版:复工复产

    • “肺炎1号方”里水制造

    第08版:党旗飘扬

    • 小区楼长有担当 织密防疫安全网
    • 37个公交站点逐个巡查
    • p42

    第09版:群防群治

    • 巧用小程序,摸实 42个小区人口底数

    第10版:抗疫日记

    • 驰援武汉 里水“逆行者”记录感人瞬间

    第12版:“疫”路有你

    • “里水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 全天候线上问诊精准服务暖人心
    • p30

    第13版:生活服务

    • 防控复工关键时 服务信息话你知

    第14版:法理之家

    • 家庭聚集疫情是怎样发生的?
    • 疫情期心存侥幸 男子醉驾尝苦果

    第15版:花地

    • “童”心抗疫 致敬英雄

    第16版:花地

    • “艺”心鼓劲 复工复产
  • 数字报首页

10:抗疫日记

驰援武汉 里水“逆行者”记录感人瞬间

2020年03月03日

彭银 感恩所有与我们一路同行的人 时间 2020年2月20日 地点 武汉市第一医院 记录人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骨科护士 彭银 今天的武汉很美,阳光普照,确诊人数大减,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啦。 今天休息,上午培训完之后,下午空闲下来,整理思绪,突然想写点东西。 医疗队的每个人都曾表达过对自己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感激,平时大家忙于工作,或许都没怎么打过交道。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是我们最亲、最贴心的家人。领导们每天的询问和关心、同事们竭尽全力为我们排忧解难提供帮助,给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牵动了所有人的心。那一声声叮咛,一句句嘱托,化为一缕缕阳光,温暖到心底。医院里太多太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感恩。 今天,我还想记录下这段时间热心人士对我们的关怀,记录下那些让人感到温暖的瞬间。 来武汉的飞机上,我们见到了武汉的女儿,武汉的女婿,还有其他地方的乘务员们,他们通过广播、通过鞠躬敬礼鼓掌、通过送餐食等方式一次又一次表达内心对我们的感激,感谢我们前来武汉,帮助他们的家人们,我们在感动之余,内心更多了一层神圣的使命感。 接下来,团省委、青联、青农会、青基会联合开展“青情小果篮”——广东共青团关爱抗疫医护人员家属公益行动,免费为医疗队员的家属配送水果套餐;省妇联、省卫健委、省妇儿基金会联合开展“您家的菜我来送”“您家的活我来干”关爱广东医疗队队员家庭公益活动;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爱心企业开展“你出征我出力·同心赢战疫”送温暖活动;还有南海区卫健局收集 驰援湖北医疗队员的家庭情况及需求调查表,为大家解决家庭可能面临的问题等等, 还有武汉51房车俱乐部会长禅师(网名)发动会员们募捐了一笔善款,四处寻找正宗的热干面食材,给各地来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所入住的酒店里捐送整套热干面食材,现做热干面给医护人员品尝,今天早上,大家已经吃到了。 还有很多,不及记录。所有这一切,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我觉得很惭愧。正像战友小燕所说,我们不过是换了个地方上班而已,付出的远远不及我们所得到的。而我,只是想表达心中的谢意,就如林妮部长曾说过的,我们收到的物资要一笔一笔记下来,要有专人负责,要回报给更多的人。

刘小燕 每个参与抗击疫情的人都值得尊敬 时间 2020年2月16日 地点 武汉市第一医院 记录人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急诊科护士 刘小燕 今日,武汉由昨天的暴风雪转为晴天,上午还出了太阳,阳光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是我到达武汉的第三天,也是我们广东医疗队第一天正式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16、17病区的第一天。从今天开始,武汉的医疗团队只留下一名骨干医生和骨干护士协助我们工作,其他的医务人员全部撤退去协助武汉更重症的医院,因为我们是外来支援,所以把一些轻症病人接管给我们。 原本安排我昨日要去病房一线。但后来安排变动,改为在酒店待命。下午,武汉下起了雪,我 看着窗外的雪我有点小激动,于是发了一条对于我来说有着纪念意义的朋友圈,主要是表达了多年以后看雪的激动心情,在武汉一切安好。 窗外飘着大雪,街上没有一个行人,酒店对面的小区、商铺、地铁站及公交站全都关闭。处于疫情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大家只能在室内欣赏着雪景,不敢去外面欢呼。着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有点难过。 朋友圈发出没一会,很快就收到几十条朋友发来的消息,既关心又担心,大家叮嘱我千万千万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不要被感染。 我很想对大家说,其实我现在还没有接触病人,被感染的风险真的很小。即使真接触病人,由于我们不断地培训和练习,防护达到人人过关,被感染的风险也不大。所以请大家不用担心。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医务人员被推在了防疫最前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还有一些在背后为抗击疫情付出劳动的人群容易被大家遗忘,如冒着大雪给我们送餐的外卖员,给我配送生活用品的工作人员,还有提供舒适住所的酒店工作人员等等,他们的辛劳工作值得我们尊敬。

汤凤美 上班过四道关卡 鼻子被压出血痕 时间 2020年2月19日 地点 武汉市第一医院 记录人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急诊科护士汤凤美 今天来武汉刚好一周,组织安排了我们上早上8点到12点的班,幸运的是今天上班的都是我们的里水小战队,11位战友一同上下班,6点50分准时从酒店出发到医院,换上笨重的防护服,经过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四大关卡,我们进入了感染17病区,和平常的护理工作一样,我们进行了大交班后再床边交班,今天有4个病人病情比较重,我们分了2组管床,接班后就开始工作了。 大家按班职责,很快投入到自己的岗位,7床的老爷爷有点不听 话,我们也听不懂他说的,还好病区有留守的武汉市第一医院的老师,她帮我们翻译,老人家在我们的安慰下,开始理解我们的工作,也很配合我们。抽血、打针、发药、喂饭、过医嘱、做治疗,忙碌了一上午,一抬头,又快到交班时间,大家赶紧加快步伐,尽量把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做完。还没干完,接班的三水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来了,护长看我们比较人齐,给我们简单地开了个短会,再次进行床旁交班后,我们洗手下班了。 在下楼梯的路上,我们都在说,难得11个战友一同上班,应该合照一张留念。又经过了4道关卡,脱好防护服,换好衣服,有缘的是,我们的护长虽然是南海区人民医院的,但她也是地地道道的里水人,所以我们的战队有12人啦,我们在医院门口合影一张。回到酒店,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我的鼻子被护目镜压出了红色血痕,要毁容啦,还开玩笑地说,怎么办,我嫁不出去了。让秋静帮我拍下了照片,给自己留下纪念,洗澡睡觉,又是充实的一天。

周瑞 医生与患者是亲密的“我们” 时间 2020年2月19日 地点 武汉市第一医院 记录人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急诊科护士周瑞 特殊时期,每天防护服和护目镜必不可少,防护服本身不透气,我们需要楼上楼下连走带跑,不断地测量病患生命体征、打针、发药、派送三餐……几个小时紧张地连轴转,防护服下的手术衣不知被汗水浸透了多少次。最难受的还是护目镜,卡在脸上一戴就是五六个小时,疼能忍,遇上镜面起雾,眼前蒙蒙的看不清,那才真是无奈。然而,相比严峻的形势和病痛的患者,我们仍是尽最大努力尽快将手 中的针水和药品送到病患那里,为他们解除痛苦。 正是在这样每天的朝夕相处中,医生与患者不再是你我之间,而是亲密的“我们”。作为彼此之间最亲近和最信任的人,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对我们医疗队更有信心。即使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病患们也能熟悉地辨认出我们谁是谁,偶尔满眼雾气,操作有些慢,他们也没有责备,只有理解——“不要紧,慢慢来。”特别是每 当听到医生对病人说“再做一次检查,合格的话就可以出院了。”大家总是欢欣雀跃,一起分享欣喜和激动。这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意义——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抗击病魔,让这群家人们早日恢复健康、平安回家! 疫情面前,一同逆风而行的除了医护人员,还有各级政府、单位和爱心团队们。临行前,大家一句又一句的贴心嘱咐;到达后,每天都会关心问候,此时我们就是一家人。

吴军 让患者建立信心与病魔战斗 时间 2020年2月23日 地点 武汉市第一医院 记录人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消化内科医生 吴军 我老家在山东,毕业后在湖北工作9年,可以说,湖北是我的第二故乡。怀着对湖北深厚的感情,2月13日我和其他同事一起加入广东援鄂第14批医疗队,来到了武汉,转眼已经10天了。 2月17日上午,我在病房查房,一位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患者让我记忆深刻。患者是一位63岁的阿姨,她儿子最先确诊新冠肺炎已经去世,她老伴是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在另一家医院ICU抢救。 由于她的病情发现及时,属于普通型病例,目前治疗有效。查房结束时,阿姨说她很担心老伴的病情,拜托我们帮忙打听下她老伴的消息。为了让阿姨安心, 我想办法联系到她老伴住院的ICU工作人员,了解到阿叔的病情平稳,暂无生命危险。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阿姨时,她的眼眶湿润了,握着我的手一直说“谢谢,谢谢……”这件事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给这位阿姨带来的是满满的温暖和希望,让她重新燃起希望,建立信心与病魔战斗。 2月19日,查房时有两张相邻的床位住的是一对父子,在了解入院前检查结果时,我发现父亲对儿子的病情、检查结果十分清楚,而儿子也对父亲的起病过程、检查结果了如指掌,他们互相担心着对方的病情进展,却对本人的检查结果、病情进展没那么在 意。查房快结束时,父亲、儿子反复嘱托我们一定要治好对方,说对方比自己更有希望、更值得活下去。这样的场景,让我看到了在面对无情的病魔时,父亲深沉的爱和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深情。我默默下了决心:一定要尽力治愈父子二人,如此有情有义的父子一个都不能少。 这十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动和温暖中,我获益良多。无论是在人生阅历上,还是专业水平上,都更新了自己认知,丰富了见识,这是一笔无价的人生财富。我会继续发挥我的专业特长,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我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工作。”被派去武汉支援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急诊科护士刘小燕说。2月7日起,里水相继派出12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抗疫一线。12名“逆行者”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守疫情防控一线。

有人说他们是天使,但他们其实也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家人,是儿女、是父亲、是母亲。“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句话适用于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疗工作者。

他们是这场抗疫战的亲历者,同时也是见证人。抗疫18天里,里水医护人员们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记录病房中那些与生死斗争的感人瞬间。

以下为他们的抗疫笔记节选内容:

撰文/陈志健  供稿 李彦兴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