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11月1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儒林九江

    • 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海寿村获百万奖励
    • 多家媒体走进九江寻访历史传统文化
    • “双11”九江企业有优惠
    • 九江新冠疫苗接种中心启用
    • 乡贤定向捐款 奖励优秀教职工
    • 投入真实情境 检验战“疫”能力
    • 新闻速览

    第02版:策划

    • “双11”九江企业有嘢益你

    第03版:策划

    • 扒九江龙 吃全酒宴

    第04版:城事

    • 企业职工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 推进“小升规” 激发新动能
    • 国民体质监测进企业 “运动处方”开起来
    • 4栋高层工业厂房 被封停
    • p37

    第05版:村居

    • 李卓峰:发动侨胞募捐支持革命
    • 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海寿村获百万奖励

    第06版:法制生活

    • 消防通道私建工棚巡查员上报处理
    • 消防员教学生逃生技巧
    • 播放影视剧 解读民法典
    • 房屋装修粉尘扰民数字城管快速处理
    • 私闯民宅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第07版:儒林文学

    • 投稿信息
    • 无冬之城
    • 咏秋
    • 婆婆的银行卡
    • 收破烂的大叔
    • 我最喜欢刷那个人的朋友圈

    第08版:生活服务

    • 断崖式降温警惕“降温病”
    • 儿童打疫苗这些要注意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8:生活服务

断崖式降温警惕“降温病”

2021年11月10日

    气温断崖式下降,一些疾病进入了高发季节,尤其是老人、儿童因自身免疫力较弱更易生病。市民应该警惕哪些“降温病”?
    抵抗力降低,呼吸系统疾病高发
    天气渐冷的秋冬季节,是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
    天气骤然变冷,容易引起全身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乘机捣乱,这样会导致支气管炎复发。
    气温降低还会削弱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流脑等疾病。
    建议流感流行季节,应少带儿童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老人可加强身体锻炼,多到户外活动,经常用冷水洗手洗脸,增加耐寒能力。居室每日开窗数次,通风换气。
    刺激血管收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警惕
    寒冷刺激可直接作用于外周血管使其收缩,导致外周阻力增加,诱发脑血管破裂出血。天气骤冷,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压,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当出现胸闷胸痛、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心悸乏力、脚踝部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常备急救药物。一旦有胸闷胸痛症状发作,立即服药,及时就医。
    此外,应注意保暖,特别要注意头颈部、肩部、腹部、膝盖及足部的保暖,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室温保持在16℃~20℃;作息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要主动饮水,饮食宜清淡营养。
    小儿肠炎疾病高发,注意给孩子保暖
    寒冷的冬季,家长特别要预防孩子发生哮喘、病毒性肠炎等疾病。要注意防寒保暖,给孩子及时增加衣物。
    当然,防寒保暖并不是把孩子放在一个温度永远恒定的空间里,而是不要让孩子突然接触温度急剧变化的环境,比如,在暖烘烘的房间里面走到室外,一定要及时增加衣服,必要时帽子、口罩都要戴好。同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病毒性微生物在空间里迅速繁殖。
    降温时这些疾病也要注意
    面瘫
    面瘫是冬季一种高发疾病。专家表示,冬季面瘫是由于吹冷风受冻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袭面部神经引起的。
    预防建议:出门尽量戴口罩,避开寒风对面部的直接袭击,尽可能不要迎风走。遇到大风天气时,用口罩、围巾把面部、耳前、耳后围起来保护好,增加自己的御寒能力。过度劳累和病毒性感冒也容易导致面部神经肿胀、受压、损害,引起面瘫。
    风湿病
    在寒冷的刺激下,肌肉受到低温的影响,粘滞性增大、兴奋性会增高,易使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影响关节的功能,引起关节酸痛。此外,突然降温时,寒冷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增多的肾上腺素则可增加血液的蛋白黏度,引起滑液的黏度增加,增加关节阻力,引起关节疼痛,引发风湿病。
    预防建议:风湿病患者在冬天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暖,特别是病变位置的保暖更加重要。对于风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锻炼,但不能进行过激的运动,如饭后半小时出去散步等。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达到抗御风寒、抗病、预防控制感染的目的。
    胃病
    天气转凉时就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预防建议:胃病患者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些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立冬过后 正是养藏时
    11月7日是立冬,冬季饮食要以“温补”为主,避免盲目进补。在冬季应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在饮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三种肉
    ●羊肉:温胃御寒
    羊肉性温热可温胃御寒,尤其适合在立冬之后食用,脂肪与胆固醇的含量也要比猪肉和牛肉少得多,是冬季具有进补和防寒双重效果的最佳美味。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

    ●鸽肉:壮体补肾
    俗语说“一鸽胜九鸡”,鸽子肉的营养一直为人们认可,有壮体补肾、健脑补神、降低血压、调整血糖、养颜美容等功效,且易于消化,非常适合立冬之后食用。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喝碗护肝补肾、益气补血的鸽子肉汤,可使人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鱼肉:益智健脑
    冬季虽然是进补的好季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宜吃太燥的肉类,而营养丰富,脂肪含量极低的鱼肉就非常适合立冬之后进补食用。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其次,鱼肉具有益智、健脑等作用。
    三道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肾阳
    中医理论认为,冬季在五脏六腑中对应肾脏,而肾脏又主封藏,是收纳阳气的关键,因此,补肾阳是养生的主旋律。“当归生姜羊肉汤”就能很好地补气补血助阳。

    ●姜母鸭汤:驱寒强身
    冬季还可以炖锅姜母鸭来驱寒强身。“姜母”要选老姜,取一只碗,加少许水,将老姜放在碗中研磨,磨出来浓汁,就是上好的调味汁。把煸好的鸭肉及姜汁一同倒入,另加入适量甘蔗、陈皮、黄芪、党参等食材,煨至鸭肉熟烂即可。
    ●老母鸡汤:提高免疫力
    立冬喝碗鸡汤,可以补上一年。鸡汤被人们视为“补身良药”,多喝些鸡汤可帮助人体气血恢复,也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将流感病毒拒之门外。
    来源:三湘都市报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梁艳珊 欧晓敬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