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蚊子的那些事
哪些环境是蚊子的“宜居首选”?市面上的驱蚊产品怎么挑选……
进入夏天,不少人都认为,最难熬的不是高温天气,而是被蚊子“青睐”的恐惧:胳膊、大腿甚至脸蛋都成了红肿痒包的密集区,别提多难受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所有害虫中,蚊子是第一大致命杀手,其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72.5万人因为蚊虫叮咬而死亡。此外,蚊子还会传播多种疾病,包括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为什么不管住几楼都有蚊子?哪些环境是蚊子的“宜居首选”?市面上的驱蚊产品怎么挑选?……关于蚊子,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本期一起来了解。
为什么不管住几楼都有蚊子?
很多人将蚊子形容为自然界最强悍的生物,因为每到夏天,不管住在几楼,都会遭到蚊子的攻击。蚊子之所以能“飞”这么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搭乘电梯入户
蚊子对于人的辨别能力很强,除了能根据人体汗液味道或衣服颜色识别,还有“顺风耳”技能。
研究发现,蚊子对声音频率的敏感度在150~500赫兹之间,表明蚊子是可以听到人们说话的(人类的声音频率约为150~900赫兹)。
蚊子可以通过精准识别人类,依附于人身上不被察觉的衣物上,搭乘电梯入户。由于一些电梯间、楼道角落本身潮湿,蚊子可以借此条件繁殖,为进入住户家做好准备。
2、繁殖高度起点提高
专家解释,现代高楼越建越多,蚊子的繁殖空间在起点上提高了。
比如蚊子在10楼繁殖,其后代很容易飞到15楼,这样它们就“一代代更上一层楼”,因此高层的住户会发现家里的蚊子好像一年比一年多。
3、飞行高度提升
2013年,有科学家曾前往撒哈拉地区,“蹲点”617天对当地的蚊子进行捕捉采样,同时使用氦气球在距离地面40米~290米的地方吊起垂直粘网。
结果发现,蚊子可以飞到290米高的地方,大概是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按照高度计算,从1楼到31楼,所有楼层都可能有蚊子。
让人意外的是,粘网捕捉的蚊子数量随高度增加而上升。这说明,蚊子在高海拔地区亦可以进行迁徙。
三种环境是蚊子的“宜居首选”
蚊子对生存环境有基本要求,以下几种环境更利于聚集:
1、水边
蚊子成长周期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其中前三个阶段都离不开水。
因此,自然环境中的水域、家中有积水或潮湿阴暗的地方,极易孳生蚊虫,比如暖气片、鱼缸、浴室地漏、窗帘下、绿色盆景等处,都会成为它们最爱的聚集地。
2、花草树丛
成蚊需要吸取糖分以维持基本的生存,而植物的花蜜是自然界糖分最好的来源之一,因此树丛、花丛或绿化带成了它们的大本营。
不仅如此,血液也是蚊子的重要营养来源,为了生育下一代,它们需要摄取大量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微量元素等,而这些必须从外界汲取。
3、中高温度环境
很多人误以为蚊子只会在夏季出现,事实上,只要达到温度条件,蚊子就会存在。
例如,立秋后的温度和湿度反而更适合蚊子活动。初秋温度多集中在25~28摄氏度,加上雨水丰富,有利于蚊子生长、繁殖。
蚊虫密度监测显示,每年蚊虫的密度分布曲线呈“驼峰状”,六月受晴热高温的影响,不少蚊子被“热死”,八九月反而是其活动的高峰期。温度降到10摄氏度以下,蚊子就会停止繁殖。
蚊子出没有个“时间高峰”
蚊子种类繁多,且传播的疾病也不同。目前,仅国内就存在上百种蚊子,最常见的是库蚊、伊蚊和按蚊。
1、库蚊
库蚊体色为棕黄色,腹部尾端呈钝形,常出现在北方,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家蚊,可传播丝虫病和乙脑病毒。
2、伊蚊
伊蚊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纹,其中白纹伊蚊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它能传播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寨卡病毒等,南方多见,北方也有。
3、按蚊
按蚊是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其翅膀较大且有斑点,身体瘦,大多是灰色的,喜欢干净且无污染的水环境,多见于大面积的积水、沼泽。
通常情况下,不同蚊子咬人也“挑时间”:
9点~10点和16点~17点:叮咬人的蚊子主要是伊蚊。
19点~23点和凌晨2点~4点:叮咬人的蚊子主要是淡色库蚊。
21点~22点:叮咬人的蚊子主要是三带喙库蚊。
日落一小时后~黎明前:中华按蚊出来叮吸人血,如在温度升高(23摄氏度至25摄氏度)和有月光夜晚,吸血活动增加。凌晨4点至6点对人的攻击明显的是骚扰阿蚊。
库蚊是家里最常见的蚊子,更容易在深夜人们入睡后出现,这也是其出没的高峰时段。
6种驱蚊产品各有利弊
驱蚊产品最好根据成分来挑选,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驱蚊成分有8种:
●避蚊胺(DEET)
●派卡瑞丁(Picaridin)
●驱蚊酯(IR3535,也称避蚊酯、伊默宁)
●柠檬桉
●2-十一酮
●猫薄荷油●香茅成分
●3,8-松油二醇
由于不同产品的浓度和作用方式有差异,建议人们根据地点、人群、驱蚊时长等综合考虑驱蚊产品:
/提醒/
孕妇和儿童避免使用各种蚊香。对于儿童和孕妇,睡觉时最推荐用蚊帐防蚊,使用时注意定期清洗,避免落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