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见大量肝吸虫从体内导出 “吃货”慌了:再也不吃鱼生了
医生提醒:食用生鱼片容易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导致肝胆疾病,鱼类要煮熟后才食用

■商剑平向记者介绍潘先生的详细情况。
珠江时报讯(记者/沈芝强通讯员/陈俊奇摄影报道)“看到这样的情景,全身都打冷颤了。”近日,在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下称南海九院)住院的九江市民潘先生,看着从自己身体里导出的肝吸虫,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再也不吃鱼生,还要动员身边朋友少吃或不吃鱼生。
每周吃三四顿鱼生持续将近30年
2021年1月,今年57岁的潘先生腹部疼痛不止,且一阵一阵加剧,疼痛还传到了腰背部,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家人的陪同下,潘先生到南海九院就诊。
“可能是肝胆疾病,出现了胆道梗阻情况。”该医院普外科主任商建平看到潘先生除了疼痛外,全身皮肤和巩膜逐渐变黄,第一时间就考虑是肝胆问题,并安排其进行上腹部CT拍照。经证实,潘先生胆囊多发性结石、胆囊炎、肝内小胆管扩张(远端为主)。“可能是合并急性梗阻性吸虫性胆管炎。”根据CT拍片结果,再综合潘先生说法,商建平有了初步判断。
原来,潘先生素来爱吃鱼生,每周都要吃三四顿,已经持续近30年,像大头鱼、草鱼、黄鱼等鱼生都是他的最爱,配上辣椒、酱油、姜丝、蒜头等配料,一口接一口,吃不腻。“一群朋友吃鱼生才叫过瘾,大口吃鱼生,大口喝酒。”潘先生说。
潘先生说,单位每年都会安排到医院体检,他也知道自己有胆囊结石,“有时候腹痛,就以为是胆囊结石的缘故,没在意。”潘先生说,直至腹痛不止,才到医院就诊。
1月21日,潘先生因皮肤黄疸加重,接受了急诊微创手术,术中用胆道镜进行了胆道的探查,看到梗阻的胆总管内堆积了大量肝吸虫,而且多数是活虫。为了术后更好地引流与驱虫,术中在胆总管放置了一根T形管,术后一周,商建平还让潘先生口服吡喹酮,从1月28日开始连续3天进行“排虫”治疗。
几天来,潘先生每天亲眼看着肝吸虫不断从T管内被导出。“一大袋子都是1~2厘米长的小虫子。”潘先生说,回想起虫子被导出的情景时,全身都打起了冷颤,“我还打电话叫身边的朋友过来看看,让他们也来检查下,以后也不要再吃鱼生了。”
“潘先生此次梗阻主要是由肝吸虫引起的,与他平时爱吃鱼生有很大的关系。”商建平表示,经过微创手术,潘先生恢复很快,各项检查指标恢复良好。
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肝胆疾病
鱼生又称生鱼片,古时称鱼脍、脍或绘,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特别是拌上酱料后更让人回味无穷,深得岭南大众的喜爱。作为鱼米之乡的九江,盛产鱼获,人们爱吃鱼,其中鱼生是最原始的做法,几乎有一大半九江人都吃鱼生。
“每年我们都收治数百例因肝吸虫导致的肝胆问题。”商建平说,食用生鱼片很容易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成虫主要寄生在胆囊、胆管,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甚至虫体大量繁殖堵塞胆管,从而引起肝功能的损害。
商建平说,随着吃鱼生次数的增加,体内虫子数也将不断增加,如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引起一系列病症,尤其是肝胆疾病,如肝脏肿大、胆囊炎、肝胆结石、硬化性胆管炎等,最可怕的就是引起胆管癌,“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吃鱼生,鱼类要煮熟后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