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村:鱼花养殖开新叶桑基鱼塘添活力

■整洁美丽的池塘成为一道风景线。

■重新修整的关氏祖庙成为弘扬良好家风文化的阵地。
冬日暖阳刚刚扫走清晨的一丝凉意,九江镇上西村鱼苗养殖户黎卓诚便早早起来巡察鱼塘。金色的阳光映射在错落有致的桑基鱼塘上,像一首流淌着的田园牧歌。
上西村是佛山市生态示范村、佛山市宜居村庄、南海区平安村居。该村有2000多亩鱼塘,鱼花养殖是支柱产业,也是村民的致富之源。鱼花传统养殖技艺作为南海非遗项目,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恋恋鱼花,潋滟西江;桑基鱼塘,风景如画。在乡村振兴中,上西村人过上了富足幸福的生活。
环境整治
规划从“纸上”落到“地上”
“以前我们出门都要穿水鞋,到处都是烂泥路,现在硬底化做好了,哪怕穿拖鞋出门一天,回家脚还是干干净净。”村里的小卖部旁,几位村民在话家常、享受阳光。看到记者到来,村民铨哥骄傲地和我们分享这几年来村子的变化。
上西村从2018年6月开始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对村内交通、公园、停车场等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为了把规划从“纸上”落到“地上”,村两委花大力气清理垃圾几千吨,处理多处水浸黑点,拆除鸡棚、废弃公厕、危房、雨篷、棚舍等合共30多间,拆除上西大道两旁僭建、居民屋前屋后霸占的闲置地、阻道树木、围墙,并以此为契机拓宽道路,硬底化村内闲置地,增设停车位,完善道路交通标识。
与此同时,通过召开各类动员宣传会议、派发行动倡议书、悬挂环境整治宣传标语、张贴通知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整治氛围,掀起创建美丽乡村行动高潮。
“我们积极推进村容村貌的整治,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善了环境,而且还完善了配套设施,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上西村干部关凤仪说。
产业升级
青春力量奏响创业交响曲
父辈也从事鱼花养殖的黎卓诚,原来在外地一家酒店负责采购,而立之年,了解到政府为养殖户们提供的各种福利政策以及上西的变化,他毅然选择回到村里做起“新农人”,承包了600多亩鱼塘。
“现在价格还可以,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想再养一段时间,争取把价格再提高一些,拼一把。”谈及经济效益和未来规划时,黎卓诚充满憧憬,“现在团队里也有好几个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这都是我们重点培养的中坚力量,希望可以做大做强。”
“以前村民一直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欠佳。”对于这些,上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关满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引发了他对如何做大做强渔业养殖这一村民支柱产业的深入思考。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将各经济社部分鱼塘标准化改造后连片承包出去,助力村民增收。
今年1月,上西村立足村居产业、地域优势,主动融入九江鱼花产业园建设,整合500亩连片鱼塘建设高品质养殖示范区、鱼花科技创新核心区,借力推动村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水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还克服层层压力,整合长龄、先锋近750亩连片鱼塘整体发包,推动塘租租金倍级增加,实现社级、社员收入双增长。
关满初介绍,经过高标准改造后,由于鱼塘方格化、标准化,原有的鱼塘病害得到遏制,优质鱼类品种得到推广,鱼塘产量大幅提高,养殖条件优化,水体加深,鱼塘单产提高。鱼塘年租金从整治前的1200元/亩提升到3000元/亩,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以前一年分红1600元,现在上半年就已经分了这么多,今年大概可以分近4000元,比以前好很多。”村民关先生说。
鱼塘重焕生机,乡村焕发活力。目前,上西村村民每年人均分红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比之前足足翻了一倍,加上各项福利政策,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不少以前外出创业的村民、尤其是年青一代现在陆续返村,奏响创业交响曲。
幸福之源
乡村振兴带来快乐生活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近年来,上西村经济发展了,把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将“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结合,建起了农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心公园等文化活动场所,打造“十分钟便民文化圈”,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上西村拥有幼儿园1所、文化活动室6个、篮球场6个,并先后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村、佛山市生态示范村。
上西村积极盘活村内旧物业改造为幸福院,为村中老人提供娱乐场所。每天下午,幸福院的棋牌室,必有一班老友记在参与棋牌活动,场内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我们设置了一个‘幸福存折’,村里的老人可以凭借这个来预约活动。”幸福院院长黄永安告诉记者,幸福院的活动涵盖棋牌、曲艺、健康操、美食、种植等多种类型。
而到了晚上,劳作一天的中年人和放学的孩子们来到文化服务中心、村心公园,或打球或下棋或读书看报,村里的妇女们还在公园里跳起广场舞。休闲、娱乐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文化走入生活,不再是奢望,正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闲暇的时候,我就会和姐妹们约着到公园跳跳舞,或者到文化楼参加活动,村子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现在的村子越看越漂亮,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了。”村民刘阿姨乐呵呵地说。
一点点改变,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村委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现在我们上西村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村里几个经济社都建有公园,街坊在公园休闲娱乐,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乡村振兴的成效。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郑慧苗记者蓝志中图图//珠珠江江时时报报记记者者黄黄永永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