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
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南海最干净村居
聚力攻坚突破,打造亮点特色,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全域振兴

■水南社区龙一公园航拍图。

■美丽的烟桥古村。

■龙一公园成为居民休闲玩乐之地。

■下西社区不仅在鱼塘边重新铺设上了具有九江镇乡村特色的石板路,还通过在塘边种植甘蔗林、桑林,很好地还原了镇内蔗基、桑基鱼塘风貌,助力推动乡村振兴特色发展。

■九江镇党委书记徐永强、镇长张厚祥等镇领导率领全镇23个农村社区书记、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两委”干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水南社区学习交流。

■一行人在大蚕房了解活化改造相关情况。

■水南社区环境优美。

■河水清澈碧绿,锦鲤与鸭子在水中尽情嬉戏。
九江
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南海最干净村居
聚力攻坚突破,打造亮点特色,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全域振兴
10月29日,九江镇召开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议,九江镇党委书记徐永强、镇长张厚祥率领全镇23个农村社区书记、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两委”干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水南社区和下西社区学习交流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和做法。
下阶段,九江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聚焦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聚力攻坚突破,打造亮点特色,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全域振兴,奋力书写让群众满意的乡村振兴时代答卷。
》现场
村居颜值明显提升获书记镇长点赞
当日,徐永强、张厚祥一行首先来到水南社区,沿着龙一经济社往莘深公园走,映入眼前的是干净、整洁的大马路。在龙一公园,3个村边鱼塘得到了活化升级,一条河涌从该经济社穿越而过。在河涌另一侧,涌边已打上木桩,岸边杂草已清理干净,重新种上了燕尾草、水芋等植物。
此外,昔日田间地头大大小小、杂乱无序的多处田头棚逐渐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经改造后规范、安全的农具房,在一片生机盎然的田间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水南社区党委书记崔永成介绍,早在2017年,水南创建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时没有规划,没有统一主线,导致工作开展比较缓慢。“2018年,我们聘请了第三方公司帮水南设计,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和善水南品牌,现在工作正按照设计逐步开展中。”
徐永强对水南社区的工作方式、系统规划表示肯定,他认为,水南社区两委干部是用心用脑在干事,并持之以恒带动居民做下去。“我们要清楚目标,就是打造南海区最干净、整洁的村居。”徐永强要求各部门加强统筹能力,通过总结学习经验,定好标准和规矩,让各村因地制宜结合岭南风格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随后,徐永强、张厚祥一
行来到九江首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社区——下西社区。这里处处都能感受到人居环境整治所带来的喜人变化。目前,下西社区22个经济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维持了一支25人的专业巡查保洁应急队开展常态化巡查,快速处理社区内的保洁问题,并按照“一蚕房一主题”原则将社区内的13座老旧蚕房进行活化,打造特色文化阵地。
下西社区的做法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下西社区加大改造人居环境工作的投入,做到干净整洁,而且工作态度非常积极,积极主动作为。”张厚祥肯定下西社区乡村振兴的工作,并表示要以干净整洁为目标,因地制宜做好绿化、美化、硬底化、文化等几方面工作,同时构建长效机制,以共享共建形式,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做好九江人居环境工作。
“以后的乡村振兴现场会少在会议室开,多到基层一线去学习。”徐永强表示,九江镇接下来的乡村振兴现场会将在每个季度常态化举行,由党委书记和镇长召集相关人员到各先进村和后进村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发现工作差距,通过走访基层一线不断学习和反思,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工作目标。
》解读
水南社区
强规划擦亮美丽乡村新貌
水南社区位于九江镇沙头片区中部,面积2.4平方公里,西面与西桥村相接,北望朗星社区。辖区内有17个自然村,现有11个经济社小组,共有68家工业企业,涵盖家具、印刷、塑料、五金等行业。知名企业龙佳实业、水南第二印刷厂等均位于辖区内。
取“真经”创新管理出成效
近几年来,崔永成先后到过新加坡社区学院,湖北的武汉大学、百步亭社区参观学习社区治理经验,每次外出学习感受都十分深刻。比如在百步亭社区,学习他们怎样开展活动、建设服务阵地、加强党建等,还有上述提到的今年7月到成都都江堰村政学院学习,当地灾后重建做得比较好,重新规划改造的社区很漂亮,街道整洁干净,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村民自觉治理,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能够多方面吸收经验,有学习的机会是最好的。出
去再回头看自己的村,思考如何治理村居时有很好的启发。每个地方、每个村都有不同的做法,我们不能照搬,但可以吸收好的经验,结合本村实际,让村民们一起参与治理。”崔永成说。
社区中新市民人口众多,打造“和善水南”成了水南社区管理工作的重点。社区里共有500多家大中小出租屋,一些大型出租屋居住超过100人,村民之间和谐共处很重要。出租屋加强安全管理,改善了以前只收租不管理的问题,通过治安队网格化、党员互联全覆盖,检
查出租屋有无堵塞走火通道、有无违规煮食,定期派发宣传单张等。社区组建了出租屋屋主联系会,由村委会、安监等多部门定期培训。设立党员挂牌“党员出租屋”,起到党员示范和标杆作用,让居民放心,成为出租屋管理的亮点。
“出租屋创新管理试点已推行近2年,如今出租屋屋主会主动收走垃圾袋,有效治理了街道垃圾脏乱差的问题,最大的改观是卫生环境的改善,优美的环境更加吸引人,使大家互相融合,达到共治的目的。”崔永成说。
强基建满足村民文化需求
在水南社区,龙一公园成了居民休闲玩乐之地,这里原本是3个臭水塘,如今变成了四季变换美景的荷花池,打造了绿道和塑胶篮球场,有了合适的场所,老中青居民都可以更好地融合、休养生息。
“多一个球场,就少一个赌场。”崔永成认为,水南改造不可操之过急,每天一点点变化,慢慢地改,环境和人的素质在提高,精神面貌在变好。发展慢一点,也要将环境做好。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做志愿服务,将每项工作做好做实。
为了巩固水南社区创建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的成果,水南社区党委通过商议实施水南美村维护员对各创建项
目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水南社区开展的活动十分丰富,水南街坊会曲艺社老人家们自娱自乐,唱得过瘾;龙舟队每年都有业余选手参加沙头五一龙舟比赛,志在健身;广场舞协会在公园、球场留下舞动的身影。社区每年还会开展重阳敬老、七一唱红歌、百村杯篮球赛、暑期林氏木业杯篮球邀请赛等;小候鸟驿站免费开放,晚上提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托管服务。
提到乡村振兴,水南社区已经有了一系列规划:利用好“三旧”改造政策,将水南的村级工业园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村居民分红收入;通
过三旧改造,将不规范,环保、消防不及格、有安全隐患的厂房进行淘汰和重建,努力提升社区品位,盘活土地资源,不能以新增违法用地作为经济发展的出路;通过建设美丽文明村居,通过各方资金的投入,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提高辖区内的村居民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让身边环境更美好是大家生活的一种期盼。
“村民的需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村民有收入,有分红,有就业机会,居住环境优美,有需求能及时解决、妥善处理。希望人在水南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和谐共融就是我们的追求。”崔永成说。
》解读
下西社区
提升人居环境增强人民幸福感
河水清澈碧绿,锦鲤与鸭子在水中尽情嬉戏,岸边簕杜鹃迎风绽放……这是下西社区巧借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开展河涌治理、公园建设等系列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的重要成果,将屋边杂地改建成靓丽的公园,提升了社区人居环境,增强了村民幸福感。
明态度做好水文章
复古的青灰瓦屋顶、彩色的镂空窗花、青翠的绿树环绕……走进下西社区的稔一公厕,这座古朴典雅的公厕让人眼前一亮,有效满足群众使用需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同时,下西社区共栽植各类树木约8000棵,种植花草面积约5000平方米,并安排专人定期清理提升乡村休闲、绿化、村心公园的建设档次。
下西社区不仅在鱼塘边重新铺设上了具有九江镇乡村特色的石板路,还通过在塘边种植甘蔗林、桑林,很好地还原了镇内蔗基、桑基鱼塘风貌,助力推动乡村振兴特色发展。
乡村振兴,环境先行。下西社区态度非常明确,就是立足实际做好“水文章”,以水为脉,利用原生村道,串联起历史文化和
自然风光,打造渔耕文化线和儒林文化线两条线路。其中,儒林文化线将深挖朱九江先生、陈子壮等历史名人故事,活化探花桥、慈悲宫、良二千石牌坊等古迹;渔耕文化线则围绕渔业生产、渔业文化,通过朱九江湿地公园建设、基塘整治、江堤景观带等项目,打造渔业文化生态游线路。让环境美起来、特色显出来、经济活起来。
强实效让经济活起来
环境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自然快起来。下西社区管理运营了一支25人的专业人居环境改造队伍,开展常态化的环境治理,快速处理社区内出现的各种人居环境问题,并按照“一蚕房一主题”原则,对社区内现有的13座老旧蚕房逐一活化改造,打造具有本社区特色文化阵地。
旧蚕房改造项目是下西社区主推的乡村振兴的项目之一。该社区借助人居环境整治东风,开展旧蚕房改造项目,投
资额约300万,目前11座蚕房已完成修葺,其中5座已投入使用,包括下西党史馆、下西桑蚕文化体验馆、大蚕房餐厅。
位于大伸经济社的大蚕房,占地约500平方米,是改造完成的蚕房之一,现是一家餐厅。来到大蚕房,可以发现,大蚕房除了保留以前的风貌外,还增添了酒香文化,古色古香,独具一番风味。
另外,朱九江湿地公园周边原来只是分散的鱼塘,以养殖草鱼、皖鱼、大头鱼等家鱼为主,单
位产值不高。
“目前,分散鱼塘已由政府承包,并于2019年10月启动引活水工程。引入活水后,鱼塘便能养殖桂鱼、鲈鱼等高值鱼,初步估算,单位产值有望提高3至5倍。”对于朱九江湿地公园的规划,下西社区工作人员说,公园还将引入农家乐项目,借助周边鱼塘,将朱九江湿地公园打造成亲水综合公园,让市民体验养鱼、种菜等农耕文化,为下西社区打造更加优美的环境,并逐步形成生态旅游产业。
》解读
烟南村
环境整治为百年古村加分
走在烟桥村的烟桥上,潺潺的流水声动听悦耳。河涌中,鱼翔浅底,水草拂绿。另一旁,是烟桥村的标志性景点,有九条分支的榕树。
“每天一有闲暇时间,就会到这里散步,看着如此美景,身心舒畅。”正在散步的村民何叔说。眼前的美景,让人难以将其与之前破旧衰败的古村联系在一起。
党群合力推动村居环境整治
“以前的烟桥涌没这么干净,很多垃圾在上面,有时河涌还会散发异味,哪有人愿意在这里散步。”烟桥村原村长何忠鹰摇着头感叹道。
只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才能记得住乡愁。烟桥涌不仅是烟桥人关于乡村的记忆,更是提升村居人居环境的关键因素,影响着村民的幸福感。
近几年,烟桥村以修缮和保护村内古建筑群为抓手推进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其中,南海区、九江镇两级政府及烟南村委会投入资
金,用于烟桥村人居环境升级,开展环境美化大行动——启动环村水道修复工程,专项整治污染物违规排放、乱贴乱倒等现象,推动污水管网、小型环卫设施、消防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用管线及设施标准,全面优化古村落内部设施。
如今,烟桥涌的水质大大提升改善。烟桥涌又重新变回了景观河。
烟南村两委干部吴国宏介绍,村委还专门成立两支清洁队,一支专门清洁大街小巷和停车场,另一支清洁队伍专门清洁屋
前屋后、烂地,还有全村的花草树木维护。此外,为了收集生活垃圾,专门设立了几个垃圾收集点,“我们定期组织党员带头,义工配合,定时对每条村进行大清洁,利用党员带头,深入每个家庭,发动大家共同出力。”
有了村干部和党员的带头发动,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到烟南村环境建设中。村里,一帮热心的妇女还特别组建了清洁队伍,定期对村内的杂草杂物、积存垃圾等进行清理,并保持常态化运作。
挖掘古村内涵传播本土文化
在政府、村委会加大投入的同时,村民也各出奇招参与推动烟桥美丽文明村居建设。
“村里和谐,村容越来越好,大家都很有奔头。”2010年起,鹰叔一直参与烟南村古村活化升级、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工作,常常为游客当导赏员。烟桥村还选拔了一批小学生培养成为小小导赏员,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对外交流中传承和传播本土文化。
烟桥村活化工作还大力提
炼“烟桥正道”的文化内涵,通过正衣冠、行烟桥正道等成人礼仪式,打造“正道成人礼”品牌活动,成功将“烟桥正道”塑造为一个践行美好德行的文化符号,有效弘扬了“行正道,弘正气”的道德观。吴国宏说,通过举办这些活动,烟桥村的文化影响力正不断外扩。
此外,烟桥村先后建起了烟桥古牌坊、村史馆、图书馆、乡贤馆,传承传统文化。包括收集烟
桥村历史上“郡国乡贤”“岭南画派大师”“教育先进工作者”等名人故事,组织编写出版《烟桥史话》;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国事榕”下,开设“正道讲堂”,以“一树成林”“树头九棵”的故事为背景,再现先辈心系家国大事的场景,弘扬载道健康向上的爱国情怀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在名人(乡贤)馆展示传统好家训、好家规,引导更多烟桥的后辈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声音
●九江镇镇长张厚祥:全镇各社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一定要真抓实干,尤其是提升环境整洁度,因地制宜推进绿化、环境美化、道路硬底化和文化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凝聚上下共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振兴,巩固扩大乡村振兴工作成果。
●九江镇乡村振兴办执行主任区鉴洪:乡村振兴工作量大,是一件日积月累的系统工程,希望各村两委干部能认清形势,重视这项工作,提前谋划,并积极发动党员干部、义工等参与进来,做好九江人居环境工作。
●英明社区党委书记关强新:水南在规划先行方面做得比较系统。社区也意识到这方面问题,目前正按照这个方向努力。
●南方社区党委书记曾昭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各村情况不同,要结合自身条件讲究方式方法,并要有超前意识,做好系统规划,细水长流做好人居环境工作。
●烟桥村村民鹰叔:这几年,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烟桥古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传统民居修缮、人居环境整治、社会资金引入等措施,实现了民生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烟桥村村民吴国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很多细节都需要村干部落户,帮助村民一起来做。一次不理解就两次,两次不理解就三次,总会做成的。
●水南社区村民崔倩仪:现在河涌边都那么漂亮了,不再是杂草丛生无管理,而是种满了植物。为社区的护岸绿化、美化工作点赞。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文/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沈芝强图/通讯员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