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知识:
立冬养藏 滋阴补阳
11月7日就是立冬了。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冬,十月节……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即是说立冬日处于农历十月前后。立冬时节,万物呈收缩、收藏状态。这里的万物,除了指处于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时序中的农作物,也适用于顺应天时而身体内敛的人与动物,高纬度的北方地区即将有动物开始冬眠,人也进入“猫冬”季节。
立冬之后,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会出现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冬季气候特点一是燥、二是冷,要做好饮食、起居、防病,健康度过这个冬天。
饮食篇
冬季水果要吃好
梨·滋阴润燥
尽可能吃滋阴润燥的食品,比如梨。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生梨性凉,老人不宜一次吃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做成冰糖炖梨水食用。
猕猴桃·维C之王
猕猴桃被誉为“维C之王”,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心脏健康、帮助消化。猕猴桃性酸,味甘寒,还具有生津润燥,解热除烦的功效。
苹果·生津解渴
苹果有补脾气、养胃阴、生津解渴、润肺悦心的功效,被称为心血管的健康保护神。除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C外,还含有较多的镁,能使人皮肤健美、红润、光泽。
柠檬·预防上火
柠檬的味道比其它水果更酸、更苦,是因为其中有机酸的含量比其它水果高出十几倍。有机酸是维生素C的“保镖”,立冬之后用柠檬泡水喝,能有效预防皮肤干燥和上火。
酸梅·滋养肝脏
立冬之后,很多人会出现肝火旺盛的现象。这时酸梅就特别适合立冬肝火旺的人吃,有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提高抵抗力。酸梅用来煮汤、炖肉都不错。
合理吃肉好过冬
鸽肉·壮体补肾
鸽子肉的营养一直为人们认可,有壮体补肾、健脑补神、降低血压、调整血糖、养颜美容等功效,且易于消化,非常适合立冬之后食用。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喝碗护肝补肾、益气补血的鸽子肉汤,可使人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鱼肉·益智健脑
冬季虽然是进补的好季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宜吃太燥的肉类,而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的鱼肉就非常适合立冬之后进补食用。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其次,鱼肉具有益智、健脑等作用。
羊肉·御寒佳品
羊肉性偏热,冬天吃可以补肾、强身、御寒。
蔬菜当道冬不慌
大白菜·冬季首选
百菜不如白菜。不要小看白菜,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长期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冬天。
芹菜·降压祛痰
中医认为,芹菜性凉,平肝健胃,味甘辛无毒,多食,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降血压作用。
莴笋·有助消化
莴笋中含有大量的钾,其中的维生素还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红薯·粗粮不可少
在冬季,不要光吃精米精面,一定多吃粗面,推荐多吃红薯。红薯含大量维生素A,可提高皮肤抗病能力,另外红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缓解便秘。
菜花·补维生素
每200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饮食所需的维生素A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每100克可达80毫克,比我们冬天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两倍。
起居篇
早睡晚起
在冬季,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尤为重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冬季宜早睡迟起,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之后的养生应以“养藏”为主。
冬季睡眠应在晚上10时到11时之间入睡,一般8~9小时睡眠时间为宜,老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一小时,但睡眠不宜过多。还要注意卧位,保持呼吸通畅,预防打呼噜。
运动不可少
冬天运动一定要在阳光充分的时候,上午10时到下午3时之间最合适。运动要选择适合的方式,走路不要着急,慢慢走。只要你迈开了腿,就有益处。
另外,活动之后可坚持用热水泡脚,帮助血液循环,这样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因此提倡在睡前进行。睡前用40℃左右的水泡脚半小时,达到身上发热,但不明显出汗就可以了。泡脚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效果更好。
室温不宜过高
室内环境要保持一定的适宜温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18℃~23℃之间比较合适。冬天室温不宜过高,本来就干燥,越热湿气越蒸发,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很大,也容易感冒。
预防篇
防呼吸系统疾病
预防疾病“三字经”:勤洗手、常通风、强锻炼、多菜果、多喝水、睡好觉、心平静。可尝试盐水漱口法。用一个罐头瓶子,里边加一勺盐,早晨漱口两次,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还能治疗咽喉炎。
防心脑血管病
冬季温度下降,血管缩小,血液变粘稠,血压升20毫米汞柱,容易出现痉挛、心梗。所以天寒地冻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定要注意。
首先要保暖,不能吃凉的东西。另外,晨起要保证一杯水。凌晨起床时间叫“魔鬼时间”,是心脑血管病突发事件高发时期。所以一定注意清晨一杯水,稀释血液,活跃、冲洗一下胃肠道、排毒排尿。
防消化系统疾病
冬天早晚温差大,冷空气易刺激胃肠,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多发。大吃大喝,或摄入过多热量或酒精,易引起胃肠黏膜损伤,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消化道出血。另外冬季也是病毒性胃肠炎的高发期,尤其要警惕儿童感染。
所以要吃得软(不吃太硬的东西)、淡(吃咸容易得高血压,会加速老化)、鲜(尽可能水果新鲜点、蔬菜有应季的优先吃应季的)。
消除皮肤瘙痒
冬季人体皮脂、汗液分泌减少,尤其是皮脂腺、汗腺萎缩的老年人表现更为突出,导致皮肤较干燥,容易发生皮肤皲裂及瘙痒,常出现在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等位置。
所以,要忌烟酒,忌辛辣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也提高皮肤抵抗力;减少洗澡次数,调节适宜的水温,切记不要过热,因为越烫皮脂腺越受影响,洗完澡尽量涂抹润肤乳,这样可保护皮肤、减少皮肤干燥造成的皮肤发痒。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朱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