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工匠崔汉彬 他研制的“崔心酿”醇出层次


■崔汉彬正在品酒。
2017年,崔汉彬成为30名“南海大城工匠”之一,这是他继“全国劳动模范”后,获得的又一个荣誉。今年,他又入选佛山市大城工匠。他坦言,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姓名:崔汉彬
职务: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首席品酒大师
事迹:崔汉彬担任多届国家白酒评酒委员、2014年首届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从事白酒酿造28年以来,他创新地将传统白酒直接勾调方式改为间接勾调方式。他先后主持完成了《九江双蒸酒系列产品的生产工序精品化》等。他主导的产品“崔心酿4星”,获得2019年度中国白酒酒类新品最高奖项青酌奖。
28年沉淀品酒“真功夫”
端起酒,眼观色,鼻闻香,抿一口,让酒在口腔中打转,让舌尖的味觉细胞捕捉醇厚不同的味道……一连串娴熟的动作,看似简单,背后却凝结着崔汉彬28年沉淀下来的“真功夫”。
1992年,崔汉彬大学毕业进入九江酒厂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对白酒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崔汉彬当学徒时为了解新酒口感,喝酒“啖啖到肚”,他说,只有一一品尝每批酒,才能判断它们是否具有培养价值,捕捉酿酒的“最佳配方”。
“虽然现在有理化数据分析,有一百多个指标控制,但是通过人口进行尝评仍然不可或缺。”崔汉彬说,“口感很重要!什么味道,只有尝过了才知道。口感不对那就改,改到对为止!”
以2018年中秋上市的“崔心酿”为例。“崔心酿”得来不易,是崔汉彬带领劳模创新室成员奋战5年的成果。“这个酒的成分只有米和水,传承了200年的酒曲。”崔汉彬告诉记者,做这个酒要达到一个境界:米研深透、醇出层次。“崔心酿”推出的两年间,崔汉彬根据市场反馈、顾客意见,通过改善蒸馏甑、提高度数等方式不断用心改良。“从最初推出时的30°改到40°,再进一步改到50°”,崔汉彬说,“米酒要升档,它的度数会越高,当然这样的酒质更干净!”
以精湛技艺赋予酒品丰富内涵
大师创意酒源于匠心的灵感,以精湛的、炉火纯青的调酒技艺倾力打造,赋予了酒品极致的灵动的生命。
“我们要看到大众的新需求,不断创新。”崔汉彬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酒的产品质量、风味、风格都提出了新要求,“平时上街买东西经过酒类橱柜我都会留个小心眼,看大众喜欢买什么酒……”崔汉彬表示,根据社情,目前其研发酒品主要是看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健康,酒做得干净,它进入人体之后散得快;另一方面就是风味,口感醇和,饮后舒适度较好。
“你品尝下这个新的桂花酒。”崔汉彬把打算放在今年七夕推出的新酒倒入专用的敞口圆杯里,一杯刚好20毫升,瞬间房间内花香四溢。记者轻抿一口,香气滑过喉咙,舌尖尚存余韵。“这是天然的桂花酒,没有放糖的。我们选用象牙香粘米、桂花是选用清晨采摘下来的新鲜桂花,喏,就是现在窗外看到的那棵……”崔汉彬向记者介绍,这酿酒的桂花最好不要清洗,只需要筛去桂花中的细小杂质,并用手捡出较大杂质就可以了,再通过技艺除去桂花的苦涩,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桂花的香味。
在探索中不断往前走
“我干这行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带着探索的精神往前走,这一路就是自己不断打开门的过程;每打开一扇门,又是新的突破。”崔汉彬说,“一味埋头苦干就等于闭门造车,那难以创新,一定要多出去走走……”崔汉彬告诉记者,自己不定期会走出去跟一些行家、前辈做交流,听听别人的看法,或者参加培训,学习时代知识,才能满足时代要求。
“我曾经跟着大城工匠潘利敏去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参观学习,才发现原来陶瓷刚烧制出来的时候是弯曲的,放长时间后才会变直。这个跟我们造酒也是有相似之处,新造的酒口感辣、冲、涩,不那么适口,需要放上一段时间,酒的口感才会变得醇香。”崔汉彬除了在老本行内不断学习提升,也会选择跨界学习交流,以增广见闻,寻求突破。“知识贵迁移、贵拓展,触类旁通很重要。”崔汉彬又说,“不跨界,难创新。通过跨界交流,才能拓宽眼界,刺激灵感,才能做出更具个性、更有格调,也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朱明菲通讯员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