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祭祀 遥寄哀思
九江关氏后人清明期间放弃到祠堂祭祖,改用“云拜祭”等方式追忆故人

■工人正在修缮祠堂。
今年清明时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在九江,关氏后人放弃到祠堂祭拜先祖,改用“网上拜祭”“云追忆”等特别的方式追忆故人、缅怀逝者。
关学明是关树德堂世界宗亲联谊会会长,对于政府因为抗疫作出的调整他表示理解和支持。“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政府倡导少聚集,并发布了取消现场祭扫活动的信息。我马上通过手机,在关氏后人的微信群告知大家今年的变化,并请海内外的关氏后人在微信群表达对先祖的哀思。”关学明说。
一位年轻的关氏后人今年也在“粤省事”小程序上为爷爷奶奶“云祭扫”。她在页面认真地输入爷爷奶奶的名字、逝世日期、殡葬服务机构名称等信息后,还在后台选好代献的花束,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思念。“我相信爷爷奶奶都会支持我们这么做,希望爷爷奶奶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往年一到清明时节,九江上西村关氏祖祠·树德堂可谓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氏后人汇聚祠堂,共叙乡情。然而,今年祠堂内却略显冷清,除了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用砂纸打磨门框的沙沙声、电磨锯刺耳的打磨声,并没有太多人气。这个祖祠始建于400多年前,而最近的修缮翻新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受疫情影响,祠堂的翻新进度滞后,无法赶在清明前完工,同时,国内外各地因疫情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散落在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超10万的关氏后人也无法如常回到家乡,一睹新祠堂的风采。
尽管祭扫的形式改变了,但思念的心情不变。这几天,关学明陆续收到了很多外地宗亲发来的追思寄语。他说,今年清明情况特殊,大家通过网络寄托哀思,只要心意足,思念故人知。
村村有段古
据族谱记载,上西村的关氏先祖是关羽第45世后裔南雄公。800年前,关氏先祖从山西运城南下到广东珠玑巷,后来再逢乱世,族人乘竹排继续南迁,结果途经九江一个滩涂时竹排搁浅破碎,族人便登岸扎根,繁衍生息。当时先祖登岸的位置,被后人称为“破排角”。自此每年清明重阳,关氏后人都会先到“破排角”焚香祝祷,然后回到祠堂上香祭拜,感念氏族的起源。
整理/见习记者何美芬通讯员陈宁静付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