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资源帮住院老人理发,多番沟通助患者敞开心扉……
医务社工,让看病更温暖

■社工链接志愿者资源为ICU患者剪头发。
联动志愿者资源,为ICU患者提供义剪服务;为滞留医院患者挖掘支持资源,助其顺利出院;为医院建言献策,助力融洽医患关系……在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内(以下简称:九江医院),身穿红色工服的医务社工每天忙碌于院内每个角落。
自2017年8月起,九江医院引入北达博雅专业社工团队进驻医院,正式启动医务社工服务项目。两年多来,医务社工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社会服务,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架起医患“连心桥”
“作为医务社工,我们要架起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九江医院医务社工梁文英表示,为了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她们联动医院客服部定期举办工休会,邀请医护人员与患者面对面交流。
在活动中,医护人员可以了解到患者真实的想法和要求,也能通过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加深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体谅,增加患者就医信心。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反映的问题会通过医院客服部联动医院后勤、服务科室等有关部门进行跟踪反馈改善,微信挂号、自助机挂号缴费、饭堂饭菜保温、病房卫生等之前患者反映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我入院两次了,有一天晚上,我就走去了隔壁房间聊天,护士找不到我,就马上打电话给我女儿,像自己家人一样紧张我。”45岁的何女士感动地说。
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患者张叔(化名)因中风入院,经治疗,他已经符合出院条件。但他从住院起就无法联系家属或朋友,且自身行动不便,滞留在院。
得知情况,医务社工霍颖怡多次来到病房给予张叔关心和慰问,与他一同梳理挖掘身边可求助的支持资源。后来,张叔慢慢敞开了心门,和社工透露自己有一些可以求助的朋友,但是顾及面子,他没好意思说。
经过社工耐心分析与鼓励,张叔主动联系他的朋友,对方表示因为疫情影响和自身工作的关系,无法马上赶来,不久后将会接他出院。另外,张叔也将朋友的电话号码交给社工,请社工协助沟通情况。
经过电话联系和沟通,张叔的朋友在定下出院时间后便很快来到了医院。社工也协助张叔的朋友与医生沟通,准备相应的健康证明资料,供其后续作当地低保户资格的办理。最终,张叔顺利出院。
医务社工关敏菲提到,在日常生活中,她们积极链接各方社会资源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眼前的困难。如为患有肺炎、脑梗的84岁的ICU患者罗婆婆链接义剪志愿者资源;为丈夫患有肝癌的孔阿姨梳理“广东计划”长者生活津贴申请流程等。
服务延伸至社区
两年多来,医务社工服务不仅仅局限在九江医院内,还深入社区,与医院宣传科紧密联动,至今形成了“护幼成长”儿科宣教团队、“卫你心肌”急救宣教团队和“架起医患沟通连心桥”呼吸内科出院患者健康随访等,使医院服务多元化,让健康知识更触手可及。
在2019年下半年,急救中心社区宣教共开展9场,辐射2个村居、3家社会组织以及3家企业,380人次受益,“卫你心肌”系列宣教主要宣传心肌梗死的预防、自救呼救措施等,将急救知识普及更多居民,提高居民应对突发疾病的急救能力。
九江医院办公室主任黎溢初表示:“在医务社工的带动下,医院志愿服务结合党建户联系和健康医院建设工作,从内科延伸至了其他科室,院内志愿者以‘走出去’模式,以健康教育、便民咨询和出院随访的方式,将健康资讯送到社区居民家门口。”
文/图见习记者邓泳雯
通讯员梁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