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把脉九江乡村振兴路径
佛山(2019·九江站)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举行

各方点赞九江水产业发展。

企业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鱼的养殖情况。

分类过程。
12月17日至18日,佛山(2019·九江站)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在“中国淡水鱼苗之乡”九江镇举行。来自政界、学界、业界、媒界的300多位嘉宾围绕“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水产行业现代化发展”为主题,立足九江镇鲜活实践和探索经验,深入探寻以水产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九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厚祥表示,九江将听取专家主题报告、业界意见建议,认真总结过往经验做法,精心谋划更好的举措、更优的服务,力争下步高质量助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绘制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调研交流共谋发展良策
深入村居,实地了解九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访水产企业,详细了解九江水产行业发展现状
……17日至18日上午,各专家学者实地调研九江镇下西社区、水南社区、烟桥古村的乡村振兴项目,南金村水产养殖区以及广东澳品、鱼兴港、南宏渔业、吉裕润达等水产企业。
此外,他们还围绕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发展、九江镇渔业产业升级思路举办两场小型研讨会,与部分村(居)干部代表、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水产协会代表、水产企业代表等展开面对面交流,共谋推进乡村振兴良策。
九江镇是中国淡水鱼种业主要发源地。目前,全镇水产养殖面积为3.44万亩,水产养殖年产量超10万吨,年均淡水养殖总产值超过14亿元。在渔业水产升级思路研讨会中,根据九江水产业实际情况,围绕环保风暴下淡水养殖的绿色转型、智能设施在水产行业的应用、九江渔业产业园建设可行性论证等议题进行研讨,专
家与村居代表、水产企业代表积极交流对碰。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何绪刚提出,散养模式是现代池塘养殖主要问题的根源,鱼虾吃喝拉撒全在塘里导致有毒氮素大量积累,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他在会上推介了池塘养殖的新模式——池塘圈养模式,该模式可以实现尾水清、污分离,固形废弃物排除率最高96%,大大提高提升池塘养殖容量,同时具有适应性广、节能减排、提质安全、高效增收的优点。
会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万忠肯定了九江水产业发展情况,他表示,九江镇水产产业基础雄厚、生产方式绿色、增收机制完善、经营规模适度、品牌营销突出、政策支持有力、管理机制健全,完全有条件以鱼苗养殖为特色产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知名专家作主题报告
18日下午,活动还邀请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重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万忠、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何绪刚围绕小农户与乡村振兴、水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等作主旨报告,展开一场“文化-水产-产业园”、“人文-自然-社会”多维度的对谈。
吴重庆在主旨报告上提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政府应该为小农户合作负担组织成本,将乡村社会活力的再造、小农户的再组织化作为最大宗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供给,以组织小农户合作解决规模生产、质量标准控制、品牌化、规模销售等问题。同时,政府应该为小农户提供公益性的生产服务,整合涉农部门和涉农资源,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有效降低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成本。
王广军表示,九江镇应加快推广智能化养殖设施设备和生态型养殖模式,提升水产良种繁育水平,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园区,鼓励利用现有连片池塘建设集垂钓、餐饮服务和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都市型休闲渔业观光带。
报告会上还发布了《佛山(2019·九江站)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共识》,提出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乡村振兴的新问题、新方向、新路径。九江要以建设渔业产业园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发展层级,延伸产业链条,将淡水鱼苗培育养殖这一传统富民兴村产业打造成技术创新、经营理念、基础设施等在国内居于一流水平的现代化水产集群,探索乡村产业高质量振兴的九江模式。
推动水产业可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据悉,近年来,九江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水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建设南海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先行区为契机,突出水产业主导优势,强化水产业在“技术、基地、平台、品牌、人才、政策”六大方面的支撑,推动九江水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今年,九江镇通过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大胆开拓创新,进一步明确了九江水产业的发展目标——中国淡水鱼种业名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未来五年,九江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机遇,以创建万亩省级现代水产产业园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提升水产业的发展环境,活跃从业者的创新氛围,推动九江水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撰文/邓泳雯 摄影/李宇强 供稿 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