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来了天灸约起来
桂城卫健办提醒: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三伏天灸服务,市民可前往治疗

桂城社卫可提供此服务的站点
所谓“夏至三庚便数伏”。小暑过后,迎来三伏天。除了酷暑蒸烤外,此时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天灸作为岭南传统的夏季调养之道,在岭南地区广受欢迎。记者从桂城卫健办获悉,桂城叠滘、石石肯、大德等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提供三伏天灸服务,市民可前往治疗。
三伏时节,机体阳气旺、体内凝寒易解,因此可借自然“温”“热”之力,通过穴位敷贴、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温补阳气、利湿散寒、疏经通络,调动人体免疫功能,以减轻风寒之邪在冬季发作的症状和病情。
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怕冷怕风、易感冒、虚寒体质以及类风湿性、风湿性关节炎、失眠、夜尿等,均可在此时针对性调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这些“冬病”症状减轻或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人群、不同症状,敷贴时间也有所不同,具体可在贴敷时咨询专业中医师,选择相适应的种类。贴药时间一般为:成人1小时左右,小孩15~30分钟。两岁以下小孩慎贴药,因为其皮肤娇嫩容易烫伤。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中风、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及孕妇不宜进行天灸。
由于今年三伏天仍是“超长版”,长达40天,因此今年的三伏贴天灸有5个时间节点,分别为7月6日(伏前灸)、7月16日(初伏)、7月26日(中伏)、8月5日(中伏加强)、8月15日(末伏)、8月25日(末伏加强)。
三伏天有何保健要点?资料显示,此时养生仍要遵循“春夏养阳”大原则,可时常以简单的经络拍打法、艾灸、穴位按摩和泡脚等方式,进行居家保健。穴位按摩可取天灸相应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大椎等常见穴位。阳虚型体质可以配合艾灸,每周一至两次。另外,可适当进食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鸡肉、胡椒煲猪肚等,补气助阳,切记不可贪凉饮冷。
天灸当天需注意
1.贴敷当天忌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鱼虾、生鸡及生冷、辛辣刺激等食物。治疗后皮肤均有热感,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30分钟~1小时为宜,而皮肤受性强者可延长至1~2小时。小孩贴药时间酌减,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
2.贴敷当日不宜洗冷水澡和游泳,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3.天灸治疗后皮肤暂有色素沉着,但会消退,且不留疤痕,不必担心。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斑属正常现象,反应较甚者,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或因个体敏感而引起较大水泡或过敏,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前往医院处理或涂烫伤软膏等。
今年贴药的具体时间
7月6日7月16日7月26日8月5日8月15日8月25日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
通讯员叶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