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扮靓家园讲好乡村故事
桂城党员志愿者组成“桂城战队”,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振兴

■叠北社区开展“粤剧游龙”等水乡文化活动。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平西社区改造而成的平西社区改造而成的““四小园四小园””。。通讯员通讯员//宋兹檀宋兹檀摄摄

■6月7日,桂城党员志愿者在东二社区清理路面石墩。通讯员供图
“看着我们叠滘的河涌越来越靓,扒起龙船更有力了。”桂城青年党员志愿者卢嘉伟说。
“我们叠南有很多历史故事。”退休老党员志愿者伍燕芳和其他志愿者展示茶基十番的魅力时说。
“我喜欢走出来做一些对群众有益的事。”退休老党员志愿者邓宝初带着大家走进平胜社区的蝴蝶兰基地时说。
……
他们,都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近年来,乡村振兴的东风吹遍桂城每个村居,越来越多人在乡愁的牵引下加入到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列中。当中,有一群人,响应最热烈,并冲锋在前。
他们,就是桂城党员志愿者。
颜值靓起来
积极行动建设美丽乡村
靓
端午节前后,桂城叠滘的河涌里格外热闹,各村的龙船队每晚都在争分夺秒抓紧训练,为龙船漂移竞赛做准备。
端午节前,叠北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就组织志愿者对河道和两岸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垃圾、路灯照明情况进行巡查、清理、劝导和宣讲,排除龙船漂移训练和比赛的安全隐患。叠北社区龙船运动员卢嘉伟也在巡河的党员志愿者行列中。
“叠滘龙船是我们的招牌,叠滘的河涌就是我们的门面。”在卢嘉伟看来,叠滘水道是依水而居的叠滘人的根,保护河涌责无旁贷。
在水清岸绿又安全的河道里训练,队员们更有劲了。每支龙船队的队员铆足了劲,龙船载着三四十人飞一般“漂”过水道,甩出一层叠着一层的水浪。
河涌整治是叠北社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桂城全方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抓手。
除了河道,社区主干道、公路、房前屋后都是桂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区域。近两年,桂城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暗渠化”等重点工作,人居环境面貌整体持续向好。
今年4月,南海区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会议提出要彻底整治“脏、乱、差”问题,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真正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连月来,桂城开展了多场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进一步营造卫生整洁、干净有序的人居环境。3月12日,桂城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在石社区启动,500名党员志愿者组成“桂城战队”开展行动,美化人居环境。4月24日,300多名党员志愿者深入夏西社区大街小巷,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垃圾。5月24日,300多名党员志愿者在平南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6月7日,240名党员志愿者在东二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并向居民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理念。
“三清三拆三整治”、老旧房屋修葺、宣传引导、打造“四小园”……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桂城党员志愿者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村子周边、房前屋后、坑塘边沿。他们,构成了整治队伍的中坚力量,用“干净有序”的整治成效,彰显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着居民一起,朝着人居环境更舒适、村民更健康、幸福指数更高的美丽乡村迈进。
文化活起来
让乡愁流淌在每个人心中
2021年年底,在南海区召开的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提出,要深入挖掘各个村居的文化内涵,以讲故事的方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作为岭南文化的荟萃之地,桂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血脉,既有祠堂、书院、牌坊等古建筑,也有洪拳、龙舟、玉雕、茶基十番等优秀本土文化,还有梁储、林世荣、邵汉生等历史名人。
优秀的本土文化是城市赓续历史文脉最鲜明的标识、最宝贵的财富。保护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桂城党员志愿者们义不容辞。
叠南社区茶基村位于海八路与文华路的交汇处。村内不仅有古色古香的祠堂、历史悠久的牌坊、远近闻名的龙船漂移,还有喜庆欢祥的十番锣鼓。
“当年的永合杂货店就跟现在的小卖铺一样,柴米油盐什么都有。”“这个何氏宗祠也有一段故事,知道他们为什么姓何吗?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叠南社区的退休老党员、志愿者伍燕芳是社区里有名的村史文化传承者,也是一名导赏员。三圣宫、何氏宗祠、闸门楼、永合柴米油糖杂货店……伍燕芳不仅了解自家村特色景点的历史故事,社区里其他村的故事她也能娓娓道来。
2018年加入叠南社区导赏员队伍后,伍燕芳开展了大大小小20多场导赏活动。她生动的讲解让游客们听得津津入味,增进了游客对茶基村历史文化的了解。
伍燕芳还是茶基十番队的成员,各种高难度的飞钹动作表演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今年6月国家非遗日期间,伍燕芳和队友先后到九江吴家大院、佛山创意产业园展演茶基十番。“我们表演时,好多人围过来看,真的很开心。”伍燕芳说。
今年3月,在桂城2022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岑灼雄表示,要将文化的传承发扬融入社会治理中,还要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方式,创造更多文化“爆款”。
要让本土文化真正出彩、成功出圈,文化传承和推广也要“潮”起来。桂城党员志愿者们弘扬本土文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有组织培养导赏员的,有开展传统文化体验的,有文化传承进校园的,有在阅读中丈量村居变化的……在一场场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中,那些沉睡在长街短巷里的乡村故事逐渐“苏醒”,那些乡土文化中蕴含的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等优良品德,通过祠堂、书院等传统文化场所逐渐传递开来,吸引大家在故事中找到“乡愁”。
生活富起来
宜居宜商的环境就在家门口
乡村振兴,不止环境要靓起来,文化要活起来,居民的生活也要富起来。
夏东涌口工业区地块原来像补丁一样的存在,现在成了村民的“香饽饽”。原来由红砖、铁皮、石棉瓦建成的低矮厂房全被夷为平地,几栋几十米高的建筑物正拔地而起。产业模式的转变,带来村级工业园亩产效益的直线上升,最直观的成效就是村民们的钱袋子比以前更鼓了,集体经济组织有了更多资金和底气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和其他村级工业园改造,让宜居宜商的环境就在家门口。
有了前面成功案例的鼓舞,桂城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村改大攻坚,以村改撬动乡村振兴,让村民的生活更具幸福感和获得感,让集体经济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2021年全年,桂城完成了3458亩村级工业园拆除整理,平洲工业园改造全面启动。
在今年年初部署新一年的工作时,岑灼雄表示,未来要坚持质量为先、空间再造,着力提高村级工业园亩产效益,推动桂城由土地经济向空间经济转型,加快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实现桂城村级工业园“涅槃重生”。
自2021年12月启动平洲工业园改造以来,桂城迅速组织攻坚队伍,推进各项工作,如研究制定改造方案、表决办法,基层情况排查,召开党员代表宣讲会议、股东代表宣讲会议、户代表宣讲会议等大小百场会议,为村民讲解宣传方案内容和解疑答惑。3个月相继完成了平东、平南、中区社区的表决。
这期间,由桂城党员志愿者为中坚力量构成的“桂城战队”在村改攻坚克难中冲锋在前,以激情燃烧、火力全开、雷厉风行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为村改攻坚取得成效贡献了巨大力量。
今年,桂城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总体部署,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城乡旧貌换新颜。
“村社要大胆闯、勇于试、主动改,为推进基层治理改革撕开一道口子,趟出一条路子来。”6月13日,在南海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动员部署大会上,顾耀辉强调,基层治理现代化,村社是“主战场”,城、产、人、文是“四梁八柱”。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创新之路上,桂城党员志愿者们必将在党建引领中一呼百应、携手并进,凝聚多方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特写
党群齐心合力社区环境更美
3月12日在石 社区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是桂城今年启动的第一场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
当天500多名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环卫工人等分成12小组。集中动员结束后,队员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大草帽,手握扫帚,由队长高举队旗领头,“雄赳赳,气昂昂”地朝整治区域走去。
在一支支飘扬的红旗引领下,一队队“红马甲”如大海的分流,流淌到石 社区的大街小巷。屋角杂草丛生的花基、屋后杂物堆积的深巷,老树下堆积的落叶、泥土中的尖锐石块、墙面上顽固的“牛皮癣”,这些都逃不过志愿者的火眼金睛。推车、铲车、扶梯、铁锹、刮铲……各色工具竞相出动,志愿者们有的清运建筑垃圾,有的清理杂物杂草,有的清除乱张贴广告,小志愿者们跟随在大人的身后,拿着扫把、垃圾铲卖力清理路面垃圾,为改善社区环境出一份力。当天行动清理了建筑垃圾约60吨,生活垃圾约10吨,清除卫生黑点200多处。
作为社区的村小组工作人员,黄国成积极响应加入整治行动中,“社区的周边环境整理干净,减少蚊虫鼠蚁的滋生,环境好了,村民的身体才能更加健康。”
整治行动推进的过程中,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主动加入到行动中,做好自家房屋前后的清洁卫生。居民彭姨将挂在门前的广告牌撤走,她说:“要好好配合整治行动,将村容村貌搞好,需要每个村民的努力。”
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启动后,桂城又先后在夏西社区、平南社区、东二社区展开了百人以上的整治大行动,通过“桂城战队”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久战,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
文/珠江时报记者刘杭通讯员陈绮潼李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