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解难题 画好治理“同心圆”
桂城持续推进“熟人社区”创建工作,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在南海颐景园核酸检测点,志愿者帮行动不便的居民前往检测。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党员志愿者为碧湖花园小区居民送物品。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摄

■海逸社区党员志愿者引导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通讯员供图

■桂南社区在职党员劝导居民开电动车出入要戴头盔。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摄
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和谐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南海桂城向来重视邻里关系的呵护。
近日,桂城街道海逸社区海逸城市花园、碧海湾、金穗花园三个小区的居民对此深有体会。5月底,南海拉响疫情防控“警报”,三个小区的物业、党员志愿者与社区干部等迅速响应,排除困难统一设置核酸检测采样点,42小时内基本完成三个小区居民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共计超5000人。在艰难时刻所有人“拧成一股绳”,邻里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感情变得更加深厚。
桂城作为南海的中心城区,流动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基层治理压力大。桂城街道党工委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充分发挥“创熟”的力量,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将防控工作落实落细到社区、到小区、到院落、到居民楼,直到每一户、每一个人,实现社区的“精准防控”。
桂城街道自2011年8月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的工作要求,提出创建“熟人社区”,通过培养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十年过去,熟人社区创建从零星试点到遍地开花,已成为桂城社会治理的一个闪亮品牌。
从楼长到巷长深化城乡
“创熟
”工作
桂城街道地处广佛都市圈核心地段,辖区面积84.16平方公里,现有45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23个,常住人口85万人,户籍人口约35万人。截至2021年1月,桂城街道共有物业公司管理型小区99个,居民小组自治管理型小区48个,政府代管型小区34个,物业管理真空型22个。
非户籍人口超过户籍人口,人口的流动性、碎片化、多元化,给桂城的社区治理带来不小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小区脏乱差无人管理,邻里关系冷漠家园认同感缺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等社区治理难题。对此,桂城街道自2011年8月起提出创建“熟人社区”,通过培养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同德社区桂华丽景小区是桂城典型的无物业老旧小区,始建于1994年,曾经的“垃圾围城”让居民困扰不已。两次物业撤场、业委会解散、环境脏乱差曾成为压在居民心里的一块大石。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2014年社区党委在桂华丽景小区正式开展“创熟”工作,由5位具有社区权威和奉献精神的居民组成了桂华丽景小区第一届自治小组。自治小组组织卫生监督员巡查小区,组建各类社团,发掘楼长骨干,楼长与楼道居民一起制定本楼道的《楼道公约》,协调车房产权纠纷,协调停车位纷争……扎实开展“创熟”工作以来,自治成效不断获居民认可。
在桂城社区,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楼长成为桂城城市社区治理的一股重要自治力量。从2019年开始,桂城将楼长制形式向乡村社区延伸,在楼长制基础上,推出巷长制。江滨社区大道东片区,组建了桂城首支巷长队伍。巷长队伍成立后,江滨社区巷长们主动联系街坊群众,组织卫生巡查、治安巡逻、街灯巡逻等,记录各种问题后,在巷长会议上协商讨论,共商解决之道。
从城市到乡村,从楼长到巷长,桂城的“创熟”工作不断完善。按照最新部署,2021年桂城将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创熟”工作,探索向农村社区延伸,选取3个农村社区开展试点,进一步扩大“创熟”版图。
多元共建共治城乡治理翻开新篇章
自2013年开始,桂城“创熟”课题组着力推进“楼长制”建设,现已培育1502名楼长,其中党员楼长384名。此外,以“楼长制”为基础,成立街坊志愿互助会等自治组织,建立居民公共参与平台,实现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公司的有效协商,构建社区党组织牵头探索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
“我们的‘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就是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整合辖区驻点直联资源、驻社区社工服务、辖区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街坊会等力量,共同聚焦解决群众难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搭建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有规则地议事,让社会各界力量在党建引领下成为参与公共治理的‘生力军’,真正实现‘党建引领一呼百应’。”桂城“创熟”课题组组长苏志敏说。
以翠颐社区颐景园小区的“创熟”工作为例,它探索的是大型物业生活小区的多元共治之路。在居民面临的小区居住人口增多、小区设施逐新老旧、卫生环境问题突出、邻里缺乏包容信任等问题和需求面前,桂城“创熟”课题组先后4次到颐景园小区为街坊会、物业公司人员开展“创熟”宣讲。后来,南海颐景园物业公司明确了“以社区党委为主导,物业、街坊会、社团共同参与,把党建引领、以‘创熟’为抓手”的小区综合治理工作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发展中。
如今,翠颐社区颐景园小区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社区党委、物业公司、街坊会、楼长、社团骨干多方联席会议,共商小区事务。此外,社区党委还成功向物业公司争取了公共用房,建成集党建、居民议事、社团自治的多功能阵地,解决小区治理最后一米问题的“同心阁”,成为了居民群众集聚的场所,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近日,南海开展大规模人员核酸检测,由于桂城海逸社区的碧海湾、海逸城市花园、金穗花园三个小区紧挨在一起,中间无开阔广场设置检测点。其中,前两者有物业公司,后者则是业主自治。为解决难题,海逸社区党委提出将两个小区的物业合二为一,确定在碧海湾的架空层设点,共同为三个小区居民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于是,两家物业公司分头行动,社区干部、30多个党员志愿者以及所有业主多方合力,保障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红色力量开展服务
在桂城的“创熟”经验中,创新社会治理不是简单维护社会秩序,而是要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在一个个社区、一栋栋楼宇、一类类群体中,织密基层组织之网,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创新服务”的治理主线,发挥社区党委和党员的“火车头”作用,通过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从而突破“无组织、无抓手”等治理困境,将“党建引领”落到实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目前,桂城打造了28个小区党建阵地——“创熟”加油站,为居民打造了家门口的新时代红色文明实践中心,包括翠颐社区颐景园同心阁、同德社区御景苑党建阵地、灯湖社区滨江一号睦邻中心、桂一社区桂南小区善治坊、桂雅社区翠云苑同乐坊、花苑社区御景城市花苑小区之家、大德社区南港名轩党建阵地、大德社区康怡花园共融苑等,做到“党员和群众走到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去年,桂城在创建“熟人社区”的治理基础上,结合在职党员“一报到两认领双管理”工作任务及楼道精准治理的思路,以桂南社区金地珑悦小区、翠颐社区怡翠花园、怡海社区金御华府小区为试点,创新提出户联系党小组试点工作,凝聚楼道在职党员、流动党员、户籍党员等红色力量,共同加强楼道群众的联系工作。自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职党员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楼道治理、摩电安全整治劝导、人口普查政策宣传等社会治理工作。
从5月27日下午开始,南海区对相关社区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桂城的机关党员、户籍党员等积极发挥作为,用心用力参与防疫工作。同时,在桂城街道平洲碧湖花园小区、桂城平洲华福御水岸小区周围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后,机关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司等集结力量,为封闭管理区域内的居民提供送餐、生活物品采购、情绪安抚等服务,保障封闭管理工作和小区居民生活有序进行。
十年匆匆走过深化细耕社会治理
十年来,桂城各社区的“创熟”工作以街坊会、自治小组、楼长等牵头,已协调处理邻里矛盾1314宗、解决小区卫生问题1088个、协助破解治安案件173起、完成公共设施维护1743处、解决安全问题341个、破解停车难问题511起。同时,在46个无物业小区推行了居民小组自治管理型破解小区脏乱差问题,并成功组建48个自治小组,切实在28个小区内112条旧小区楼道推动旧楼加装电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对社区治理形成极大考验。桂城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通过多年“创熟”基础,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抗疫。据统计,桂城共动员了36个街坊志愿互助会,828名小区党员,1333名楼长,73个文化社团,102家小区物业服务公司3673名员工参与抗击疫情,以“创熟”的力量构建起群防群治的社区防疫堡垒。如今,疫情尚未褪去,防疫成为了日常,当中也可见不少党员、楼长、街坊会成员的身影,他们纷纷用实际行动加入防疫队列。
从耀眼的数据和种种迹象表明,楼长、街坊会成员、在职党员等群体被证明是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反过来,也侧面反映了桂城在持续深化“熟人社区”创建工作,把好的方法和经验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来。去年,桂城街道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获国家级称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也是佛山唯一上榜的集体。近日,南海区“创建熟人社区”现场推进会召开,苏志敏等10名同志(第一批)被聘任为南海区“创熟”智库成员,值得一提的是,这10名人员均来自桂城,他们将会进一步推广和专研桂城的“创熟”经验,融合到未来的社会治理中去。而南海的目标是,到2023年,重点在非户籍常住人口集聚的农村社区开展“创熟”工作,不断优化提升“创熟”品牌。
十年匆匆走过,站在新的起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佛全域同城化的机遇下,新时代新征程已按下启动键,桂城将继续勇当尖兵,深化和细耕社会治理,持续推进“熟人社区”创建工作,以助力桂城发展成国际级高标准城市中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 通讯员王小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