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狮艺两百载 曾登上央视春晚
一起看看桂城传统南狮队比麟堂醒狮队背后的故事

■今年元宵节,5头发光的“狮子”在魁星阁表演。

■酷炫的灯光龙表演。

■活跃在国际赛场的比麟堂醒狮队屡获大奖。

■邓彬光与邓植伦在2019年印尼国际狮王争霸赛中夺得冠军。
夜幕降临,千灯湖公园、文翰湖公园亮起千灯夜景,夜色醉人。5头发光的“狮子”在灯光的照耀下闪亮登场,跳跃、舞动,灵动可爱又不失炫酷……2月26日是元宵节,比麟堂灯光狮/灯光龙贺元宵短视频同步出炉,为桂城市民送上来自传统南狮的新春祝福。
比麟堂前身是南海桂城叠滘一家由热心乡绅筹资的小私塾,慢慢发展成一支醒狮队,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这支醒狮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屡屡获奖的背后有怎样的训练机制?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记者带你走进比麟堂,一起看看这支桂城传统南狮队背后的故事。
灯光龙狮亮相与市民齐贺元宵
为庆贺元宵佳节,同时遵守常态化防疫要求,桂城街道特意于节前邀请比麟堂醒狮团回到家乡桂城,到千灯湖公园、文翰湖公园拍摄舞狮短视频,配合桂城迷人的千灯夜景,展现创意灯光狮、灯光龙的魅力,与桂城市民齐齐贺元宵。
获奖累累、曾登上过央视春晚大舞台的比麟堂醒狮团,对于这次拍摄极为重视。“桂城叠滘是我们先师何财先生的家乡,回到家乡表演送祝福,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比麟堂教练邓彬光说,能回到家乡表演,当然要带上诚意满满的灯光狮和灯光龙,和桂城的父老乡亲一起贺元宵。
“灯光狮和灯光龙是现在舞狮的潮流指标,表演效果特别好,不论男女老少,他们看到发光的狮子,都会觉得新奇好看。”邓彬光介绍,早在2018年比麟堂200周年庆上,创新的灯光狮、灯光龙表演就已经惊艳了在场所有人。
“传统南狮一直在发展,比如醒狮从前只在地上跳,现在逐渐延伸至跳梅花桩。我们也在醒狮的外形上做了创新,让它跟上潮流,更受年轻一代欢迎。”邓彬光表示,有了灯光狮和灯光龙,市民不止能在早上看醒狮表演,晚上也可以看,而且效果更炫丽,观感更好。这次在桂城千灯湖公园和文翰湖公园表演拍摄,5头灯光狮、1条灯光龙与公园的灯光夜景相互映衬,灵动又炫酷,是送给桂城市民最有诚意的元宵礼物。
桂城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桂城叠滘是比麟堂的“根”,但比麟堂专业队多在外表演、比赛,一般在重大节庆才回到桂城叠滘孔氏、麦氏大宗祠与乡里庆祝。为了传承和创新南海传统文化,深耕南狮文化,目前桂城正在寻找合适的位置,让比麟堂醒狮团在桂城不止有家,还有多一个训练基地,能够招纳更多热爱舞狮的本土青年,发扬南狮精神。
带着先师遗愿重振比麟堂雄风
据比麟堂堂史资料显示,在清道光年初,比麟堂是南海桂城叠滘东胜村里的一间私塾。相传当时东胜有一牧童孔其经常被村中顽童欺负,后被一位身怀武功的农夫遇见,主动教其习武。孔其学有所成后,将武术带进了比麟堂。19世纪初,曾跟随数名高僧学艺的先师何财为了更深入研究传统武术及狮艺文化,决心拜入叠滘比麟堂门下,跟随孔其钻研武艺。1920年前后,叠滘比麟堂发展为醒狮队。
比麟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40年代,比麟堂先师何财移居香港后,比麟堂会务曾一度淡化。在特殊年代,舞狮活动停办了几十年。上世纪50年代,何财在香港设立“禅港比麟体育会”,继续发扬中国传统武术及狮艺精神。
8岁与南狮结缘,11岁加入禅港比麟体育会,比麟堂总堂现任掌门人钟道仁自小跟随何财学习武术和南狮技艺,嘴边总挂着先师何财教导的一句话:“做人一定要‘牙齿当金使’,习武之人更该如此。”后由于生计无暇顾及钟爱的舞狮,直至壮年事业走上正轨,钟道仁才多领了一份“差事”——担任禅港比麟体育会会长。
“师父临终前曾留下遗嘱,希望我们师兄弟日后回到佛山南海寻根问祖,重振比麟堂的威风。我当时答应会替他完成这个遗愿,所以在我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就要去兑现这个承诺。”凭着那句“做人一定要‘牙齿当金使’”,钟道仁与老一辈的师叔伯、师兄弟商量,着手重整禅港比麟体育会。
2007年,钟道仁在深圳及上海设立龙狮武术训练基地。2008年,正值禅港比麟体育会成立55周年,钟道仁率队回佛山寻根问祖。同年年底,比麟堂迎来190周年会庆,“佛山比麟总会”重新挂牌。钟道仁自掏腰包,用200万元组建了一支职业化的舞狮队,并专门跑到广西藤县,说服舞狮世界冠军邓静安加盟。自此,比麟堂得以重整旗鼓,走上新的发展征程。
登上央视春晚展示南狮风采
重组比麟堂后,钟道仁经常找南海本土的龙狮前辈交流学习,还在香港、深圳、上海、广西、成都、厦门、福建、贵港等地设立比麟堂分会,培训新一代青年学习新派武术套路及高难度梅花椿狮艺。
经过多年经营,比麟堂的名声越来越大,钟道仁带着团队开始活跃于狮艺界的各大赛场上。2016年至2018年,比麟堂醒狮队共参加了81场国内外舞狮竞技赛,斩获41金25银14铜。比麟堂醒狮队在赛场上大放异彩,殊不知背后那200万元启动资金早已消耗殆尽。
在坚持专业队不接商演的原则基础上,钟道仁和师叔伯想出了一个缓解经济压力的办法。这些年,依托上海、广西基地甄选队员涉足商演,专业队则通过坚持训练、专攻技艺的方式延续初心。这不仅撑起每年300万元的运营总开销,还成立了比麟堂基金会,助养学童达5000人。
央视春晚舞台对于很多民间艺人而言,无异于是“荣誉殿堂”。2019年,比麟堂醒狮队受邀登上央视春晚的大舞台,联合国内多个艺术团和舞蹈学院,为全国观众奉献精彩表演《百狮报喜贺新年》,展示南狮风采。该节目以南狮技艺为主题,重点展示“醒狮高桩”“地狮翻滚”技艺,期间融合民族舞蹈和少林武术元素,具有极高文化内涵和观赏性。节目动用人数近250人,为春晚史上在主舞台表演人数之最。
“这是南狮首次以节目主角身份亮相央视春晚(主会场),是整个南海醒狮圈的荣耀。”作为主角之一的邓彬光回忆,传统的醒狮表演中,鼓点是引领队员进行醒狮表演的风向标,但在央视春晚舞台音乐与传统鼓点不同,队员只能靠旋律记忆把准节奏。表演前,每天晚上10时,队员们拖着疲倦的身子结束集训,一回到宿舍就打开手机音乐软件,开始单曲循环节目选曲。大家一边听曲,一边用手指轻叩桌腿,试图将每个“鼓点”刻在心上。这两个月时间,平均每人听了过千遍,记牢了鼓点,心里才有了底。“两个月我都没睡过安稳觉。”直到表演最后一刻,每个队员都稳稳落地,钟道仁才松了一口气。
专注培育“小狮子”注重训练基本功
作为比麟堂醒狮队教练的邓彬光,从前也是一名“猛将”。由于从小在岛上生活,没有太多娱乐活动,邓彬光爱上了锣鼓声,也爱上了舞狮。在一位老前辈的带领下,他走出了小岛,到外面的世界演出、比赛。在2004年马来西亚举行的世界“狮王”争霸赛上,邓彬光和搭档邓静安的侧空翻下桩技惊四座,当时年仅14岁的邓彬光自此收获了“东方狮王”的荣誉。后来,邓彬光与邓静安还独创了“狮子攀树”“金狮倒挂”“钢线前滚翻”“侧空翻下桩”等高难度动作。
邓彬光曾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舞狮运动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新华社评选为2019年全国青年偶像榜样之一,是藤县的禁毒宣传大使、藤县狮舞传承人之一,也曾担任广西第十四届运动会火炬手。
辉煌背后,邓彬光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脑部肿瘤差点让他告别舞狮生涯。2008年至2009年,邓斌光在训练期间突然抽筋休克,查出了脑部肿瘤并动了手术,医生告知他重回梅花桩舞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术后处于康复期的邓彬光在钟道仁的鼓励下,每天坚持锻炼,从体能训练开始,慢慢上桩练习。一年后,邓彬光重新归来,站在高高的梅花桩上,舞着他最爱的醒狮,仿佛从未离开过。
邓彬光有过两个搭档,一个是同样喜爱高难度动作的邓静安,另一个是偏向在稳中取胜的邓植伦。由于身体发育较快,自2011年起,邓彬光开始与邓植伦搭档。磨合了10年,两人联手拿下不少奖牌,但也因为对舞狮动作难度、呈现方式持不同意见而产生过争执。“我比较喜欢高难度动作,植伦更喜欢展示惟妙惟肖的狮形。讨论过很多次,我们就决定根据国内外的赛事风格进行动作调整。”邓彬光说,作为运动员,当然希望每一场都尽力拿到好成绩,“但毕竟年纪也不小,我知道植伦也是担心我们俩的身体,所以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
近期受疫情影响,国际赛事停办,邓彬光和邓植伦也没闲下来,目前正专注于培育“小狮子”。邓彬光说,对比起以前,现在的训练更系统化、专业化,“舞狮其实不难,但需要一定的臂力、腰力、腿力及爆发力,所以每天的体能训练是基本的,再配上适当的技巧训练和针对训练,慢慢就可以练起来。”
从运动员变成教练,邓彬光的心态产生了变化。“年轻时候热血,会想展示很多技巧和高难度动作,每次都想得第一名。现在我当教练了,更专注于训练队员的基本功,也更关心队员的身体状况。”邓彬光说,赛场上失误是很难避免的,单靠高难度动作其实很难拿分,只有扎实基本功,减少失误,才能拿到更好的名次。
文/珠江时报记者丁当通讯员周月明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