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1月0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 加强联合执法 确保“路路平安”
    • 凝聚职工力量 助推狮山高质量发展
    • 狮山非遗上央视 展现金箔锻造技艺
    • 每周有“数”
    • 全域城乡融合共谋高质量发展
    • 重修宗祠书舍留住古韵乡愁
    • 巧用国家政策新和大米丰收
    • p78

    第02版:深度

    • 狮山全域城乡融合 共谋高质量发展

    第03版:法制与生活

    • 整治卫生拆违建 疫情防控不松懈
    • 边玩边学 提高孩童自护意识
    • 每月一期讲座助力创新创业
    • 以屋管人 防范风险

    第04版:村居

    • 书舍存风韵 祠堂留乡愁
    • 新和大米丰收 口感好很畅销
    • 手拿火钳扫把清理村内垃圾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4:村居

书舍存风韵 祠堂留乡愁

罗村社区甘氏宗祠、良智公书舍旧貌焕新颜,展现出新颜古韵的文化底蕴

2021年01月08日

■甘氏宗祠为独具特色的岭南广府系祠堂。

■良智公书舍镬耳屋,瓦脊、前檐、架梁等地方均精雕细琢。

祠堂是岭南文化的鲜明符号,也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文化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在狮山镇罗村社区辖下的5个经济社,祠堂就有十余座。大部分保存相对完好,多为独具特色的岭南广府系祠堂。

作为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基层一线最贴近群众的公共空间,祠堂具有联系群众面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特征。如何更好地结合罗村社区居民需求,在充分挖掘古祠堂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讲好乡村文化振兴的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罗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颜铭坤表示,要与时代发展以及特色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重铸宗祠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当前,在上级政府和罗村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各经济社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盘活宗祠古建、美化祠堂周边环境等,如今,甘氏宗祠和良智公书舍旧貌换新颜,展现出新颜古韵的文化底蕴。

重建甘坑宗祠留住乡愁乡情

近年来,甘坑村寨一经济社开展美家计划修复甘氏祠堂,同时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对祠堂后花园和祠前闲置地进行升级改造,改善村居环境。

据了解,甘氏祠堂自1933年重建,1989年翻新,2015年被台风掀翻了后堂瓦盖,容貌有损。为了恢复祖祠的荣光,寨一经济社于2019年启动甘氏宗祠翻修工程。

1月5日,记者走进寨一经济社,远远望见新修的祠前广场一角,雕梁画栋,青砖黛瓦,古韵十足,为甘坑村平添一分颜色。如今的甘氏宗祠,不仅修缮一新,更成为寨一经济社美丽乡村的一景,祠前闲置地也焕然一新。

寨一经济社社长甘喜杨表示,经济社共投入300多万元进行改造,通过设置特色围墙、花基坐凳、人文景墙、景观廊架、儿童游乐设施、成人健身设施等,美化祠堂周边场地环境,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此外,由于寨一经济社生态环境好,每年都会吸引众多鸟类前往池塘栖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鸟赏荷。为满足广大市民对鸟类和荷花的观赏需求,池塘旁建了亲水栈道,打造生态游览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公园。

甘喜杨介绍,祠堂后花园也是甘坑村乡村振兴工程的一部分,全面建成后,这里除了延续祠堂尊祖敬宗、商议族事、摆喜庆宴席的职能,还将拓展祠堂功能,供村民休闲娱乐、举办文化活动。

修缮良智公书舍保留文学风韵

近日,随着良智公书舍旁边的旧粮仓被拆除重建,碾谷机、水车等一批粮仓旧物呈现在村民眼前。走进位于罗村社区寨边三队的良智公书舍,镬耳屋瓦脊、前檐、架梁等处均精雕细琢。石雕、灰塑等工艺,不仅为书舍增添了迷人的古韵,而且显示出其悠长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

良智公书舍始建于清末,总面阔4.98米,总进深6.27米,传统砖石木结构,是典型的四进门祠堂风格。由于年久失修及其他原因,2019年4月良智公书舍墙体出现裂缝和倾斜。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原貌,同年11月,寨边三队启动修复工程,对倾斜墙体进行原貌修复,拆除书舍的瓦屋面,重盖碌筒瓦屋面,修复正脊,修纹砖缝,更换木门头板、木檀条等,2020年底,书舍完成修复,旧貌换新颜。

如今,良智公书舍是寨边三队最受村民欢迎的休闲聚谈场所。据寨三经济社社长李昌成介绍,自书舍修缮完成后,增设了电视、无线网络、棋牌、沙发等设施。每天都有村民来休息闲谈、玩棋牌游戏。

为配合周边环境和设施的升级改造,在经济社社长和乡贤的大力争取下,书舍旁边的旧粮仓也于本月开始进入重建阶段。“保留、盘活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李昌成表示,不论是良智公书舍还是旧粮仓,都体现了村里对农耕文化、教育文化的传承,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

甘坑祠堂留住乡愁乡情、良智公书舍保留文学风韵、杨氏大宗祠祠堂群古色古香、李氏宗祠记录文史篇章、寨边泮阳李公祠百年生辉……在罗村社区,众多的古祠建筑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传承着孝德精神。同时,随着祠堂修复,其逐渐与现代化相融,舞狮、粤剧、龙舟等传统文化民俗得到延续,成为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重要落脚点。

罗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罗村社区大力弘扬宗祠文化,不断融入党建、乡村治理、文明教化、村民活动等内涵,将祠堂打造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祠堂成为村民群众传承文化、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让传统祠堂散发出新的魅力。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梁凤兴通讯员余春苑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