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贞 大年初一,我们一大家子就开始组团,浩浩荡荡向阔别了30多年的家乡进发。 山河依旧,岁月无情。家乡依旧山清水秀,但人们的观念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家早已迁入城市,家乡已经无田无地无祖屋,家乡其实是早已回不去了。 我们带着早已迈入老年的父母,还懵懂无知的小辈们走向永定的客家土楼群。当迈进客家围屋的时候,我只觉得血液上涌,心潮起伏,激动,澎湃。我知道,父母早已悄悄擦去眼角的泪花,而我假装没有看见。只有懵懂无知的小侄儿、小侄女兴奋得东瞧一瞧,西看一看。兴奋地跑到二楼追逐嬉戏。 游走在客家人的摇篮中,小侄儿冷不防冒出一句问:“叔叔,我们这是认祖归宗吗?”又非常有创意地说:“如果幼儿园像圆圆的土楼就好了,我们可以在一层楼里跑来跑去,真好玩啊!”——想想都挺有趣! 历经百年雨雪风霜、为客家儿女遮风挡雨的客家土楼,又何止是客家童年记忆中的一个摇篮、一所乐园、一间学校。她更是一座书写着客家先祖辉煌与荣光的梦工场,一座守护着子孙繁衍和承载着明日希望的乐园。 土楼里的四季,记录着大家族、小社会的和谐相处之道和繁衍兴旺之术,关上这一扇守卫的大门,土楼人家其乐融融,知足常乐,人丁兴旺四季安;推开那一扇梦想的大门,土楼儿女放飞梦想,志存高远,风雨兼程闯四方!好一座座绚丽的客家土楼,好一座座雄伟的历史丰碑!美哉,壮哉! 家乡一行,对于父母,对于我们,或许可以暂时慰藉乡愁。对于小辈们,不知道能否让他们有朦胧大概的意识,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会到哪里去?我们能够为家乡做些什么,可以让家乡为之骄傲自豪的事情? 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可惜时间、经济、精力所限,我们还得准备上班前的身心调整。我们还是要回到平常生活。怪不得说,分别是为了相聚,离开是为了回归,出行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发现平常日子的可爱、温馨和安稳。 寻祖归宗之行,我们享受便捷的交通工具,体会浓郁的人文气息,开阔视野,丰富见闻,增长见识。正是我们一家三代别样的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