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南海区结束了第四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验收工作。当前,全区已完成249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自2009年开展社区“六个一”建设,到当前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铺开,9年来南海区非常重视夯实基层文化阵地,从2014年起开始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并以此为依托,统筹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数字文化项目,大大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这正符合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基层有关公共设施的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实现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日前,笔者从南海区文化体育局了解到,第四批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完成验收,至此全区实现249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2014年底,南海区成为广东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2015年成功完成了50个试点行政村(社区)建设任务,探索出一套本土特色的标准体系。2016年,南海区印发《佛山市南海区2016-2017年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提出四项基本文化服务、五个基本设施标准、六项基本功能要求、七个提高参考指标等多个建设标准,并建立工作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分批次铺开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 2016-2017年,南海区镇投入2000多万元作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社区专项的建设资金;此外,区、镇文化部门还每年预留超5000万元的文化事业发展资金对社区软、硬件建设进行扶持,涵盖了社区文化广场及智慧图书馆建设、购书及社区文化活动补贴等方面。 通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今南海的基层文化建设更凸显出“自组织”和“自服务”,自我创造和自我供给,实现了服务悦民、民众悦己。 优化资源提供精准化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合建、租赁、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等多种方式,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基层有关公共设施的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而南海区文化体育局近年来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正符合了上述保障法要求。正因此,南海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文化楼、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南海区文化体育局表示,为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接下来将根据各镇街发展实际,优化东中西三片区资源配置;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硬、软件建设;继续推动文化产品双向互动供给,进一步加大群众点单、机构接单活动力度,实现供需平衡。 此外,南海还将积极探索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的移动应用,建设涵盖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的大数据平台,方便基层群众以多种方式使用公共数字产品与服务资源,扩宽数字服务范围,为群众提供咨询、体验、消费等全方位、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撰文/欧林菊通讯员 张品莹 链接 大奖等着你来“闯” 即日起到12月,市民可以关注“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微信公众号,进入知识竞赛线上闯关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