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寻味最正宗盐步秋茄 吃过才知什么叫茄中上品

来源:新时代南海家书2019年09月01日    

1 豉油皇秋茄 先摘掉秋茄“观音帽”,洗净备用。锅中大水煮沸,将一条条完整的秋茄放入其中,焯水三分钟,待秋茄身段变得柔软可折、色泽变得翠绿鲜亮,即可捞出放入盘中。最后倒入酱油、食用油,撒上五香粉与白芝麻,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豉油皇秋茄就做好了。

2 凉拌秋茄 锅中大水煮沸,将洗净的秋茄放入其中,焯水五分钟,秋茄软熟时捞出,用凉水过一遍。用手将一根完整的秋茄撕成四条茄丝,加入蒜末、香菜、辣椒油、酱油、芝麻、胡椒粉,拌均匀,一道清凉开胃的凉拌秋茄就做好了。

3 猪油渣焖秋茄 将秋茄取蒂洗净,斜刀切成大拇指长短,在沸水中翻滚三分钟后,捞起过凉水 。锅中加入油和猪油渣爆香,倒入沥干的秋茄,大火翻炒三分钟 ,加入盐、酱油调味 ,以淀粉水收汁装盘,一道色亮味香的猪油渣焖秋茄就做好了。

扫二维码看视频,带你去盐步摘秋茄品美食。

有人爱它的口感,浓油赤酱,绵软烂糊,最是下饭;有人爱它的清香,白灼清蒸,豉油轻衬,最是本味;有人爱它的百搭,上得主宴,下得小摊,不争不抢……它是盐步秋茄,一道不止秋天能吃上的美味。

盐步秋茄,身着一身淡青皮,长6至8寸,粗不及中指,尾部弯如钩,外形酷似观音菩萨的手指,也就有了“观音手指”的美誉。

肉润汁多、籽少无渣的盐步秋茄,能演变出30多道的特色宴菜,在秋茄收获的季节,四方食客慕名而来,品尝这人间美味。

扒龙船,品秋茄

秋茄之名,给人“秋天茄子”的误解,其实秋茄最佳品尝时间是端午节前,口感最是绵密,味道最是清甜。

在南海区大沥镇盐步,有两张响亮的名片,一张是“盐步秋茄”,一张是“盐步老龙”。每到端午节,“盐步老龙”到广州荔湾区泮塘村“探契仔”,两地龙舟巡游荔枝湾,展现龙舟竞渡的盛大场景。扒龙船、吃龙船饭是必备的节目,盐步秋茄是不可或缺的当地特色食材,总会被做成各色佳肴以飨四方来客。

“秋茄的生命周期很长,从春节后育苗,到农历三月尾就可以尝鲜了,端午节前的秋茄味道最佳,之后一直能吃到农历十月底。”每日上午,在盐步永平村的一片农地里,瓜农梁伟鸿和他的妻子在简陋的田头棚中,把凌晨四点摘下的秋茄打包分装好。

尚未晒过早晨太阳的秋茄,皮肤紧致,肉质饱满。这些秋茄将被送往周边的食肆里,或蒸、或炸、或煮、或焖,成就豉油皇秋茄、凉拌秋茄、鱼肠焖秋茄、避风塘炒秋茄、冰镇秋茄等各色美味。

嗜秋茄,种秋茄

大沥本地人梁伟鸿是个老饕,因为抵挡不住秋茄的美味,15年前他从种花改种秋茄。一开始不知盐步秋茄的挑剔脾性,他曾在里水和顺、大沥东秀社区种过秋茄,但口感始终不及盐步永平村种出来的正宗,于是几年前他在永平村租下了7亩地,专心种植盐步秋茄。

在他的秋茄种植基地里,一垄垄的秋茄植株有成人膝盖高,在巴掌大的茂密叶子下,藏着一根根“观音指”,“一根秋茄从开花到结果13天左右,一棵大植株一个月能结四五十根秋茄。”

梁伟鸿说。

种好秋茄是第一步,“很多外地人来买秋茄,结果不会烹饪,还以为是我们的秋茄不好。”于是,梁伟鸿在种秋茄、卖秋茄之外,还有另一个使命——传授秋茄烹饪技巧,介绍秋茄各式做法。

首先在选材上,秋茄顶部的叶颚裂成五片,形状犹如观音头上的帽子,“这个观音帽开口45度的时候摘下最佳,不会太嫩无肉,又不会太老带渣。”而在烹饪方式上,梁伟鸿独爱清蒸秋茄,以豉油调味,勾出清甜感,他一个人就可以吃下三四斤。

秋茄传说

秃鹰叼来的茄子

在盐步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几百年前在盐步有一座尼姑庵,尼姑庵的围墙外都种满了黄皮树。有一天,一只秃鹰叼着一根茄子从尼姑庵上空经过,无意中茄子掉了下来,被黄皮叶子埋在树下,第二年那里长出一棵茄子树。结出的茄子颜色青绿,又细又长,末端还有一个弯弯的钩子,庵里尼姑吃过后甚觉美味,于是大面积种植,又因庵外种满黄皮树,故名“黄皮园秋茄”。如今“黄皮园”已注册成为盐步秋茄的注册商标。

秋茄做法

清甜秋茄 烹出百味香

在永平村的一家乡间食肆里,厨师冯水林对秋茄这个食材再熟悉不过,每天烹饪秋茄不下百根。在他手里,秋茄可以变换出多道美味佳肴,尽得其味,花样无穷。下面就来介绍几道他的“拿手”秋茄菜式。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刘永亮文/珠江时报记者 李华 戴欢婷图/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