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大身圆 细嚼苦尽甘来

粤菜师傅 食在南海





开栏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粤菜师傅们在不断尝试中寻找新菜式的灵感,寻找难以忘怀的风味。而种种风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南海人。6月13日,佛山公布《佛山市粤菜师傅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以期擦亮“厨出佛山”的金字招牌,推动餐饮及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即日起,“新时代南海家书”推出“粤菜师傅”专栏,以飨读者。
在南海区狮山镇谭边社区,大顶苦瓜的种植已有80多年历史。这种状似“雷公凿”的苦瓜因其糖分高于其他苦瓜而颇受欢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畅销港澳。
20年后,因为一道本地粤菜师傅首创的“大顶苦瓜刺身”,大顶苦瓜踏上了中西方结合的粤菜美学之旅,如今全身“功夫”已有108式。
首创“大顶苦瓜刺身”
谭边大顶苦瓜的最佳赏味期是4~10月,这时期也是大顶苦瓜名店——年年好景酒楼的旺季。这里的“镇店”菜式就是大顶苦瓜刺身。
行政总厨吴健均从业15年,刚入行他就想着将谭边社区特色农产品——大顶苦瓜做成特色菜。2007年,他做的第一道大顶苦瓜特色菜是苦瓜筒骨汤,后来受顺德鱼生启发,创制出“大顶苦瓜刺身”。
爽脆、甘甜的口感是“大顶苦瓜刺身”这一菜式的灵魂,这得益于大顶苦瓜比一般苦瓜高两成的糖分,也有赖于厨师特殊的调制手法。吴健均把切好的苦瓜薄片,放进80℃的热水中烫上8秒后,立刻捞出来用凉水冲洗。这是苦瓜刺身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掌握好火候才不会破坏苦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烫好的苦瓜呈现青翠的色泽,吴健均按一定的比例,依次放入白糖、盐、野山椒、鸡粉、泡蒜头、花生油,均匀搅拌后把苦瓜片盖在冰盘上,再撒上炸芋头丝、花生、芝麻,一道“大顶苦瓜刺身”就上桌了。夹起几片,咬下去“咔哧”一声十分爽脆,吃后嘴里还留有甘甜……中国人崇尚“同甘共苦”,而传统的苦与甘在这道菜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融合。
往昔远销港澳 如今名声大噪
如今,年年好景酒楼的大顶苦瓜宴全席菜式已增至108道。相声表演艺术家何宝文、黄俊英曾到店品尝苦瓜宴,黄俊英还留下了一句点评:“食苦瓜刺身,‘好过’饮凉茶。”说的正是大顶苦瓜的“食疗”效果,大顶苦瓜不仅清热解毒,还有利于降血糖、防癌抗癌等。
54岁的瓜农刘绍发是谭边大圃人,他种植大顶苦瓜已逾30年,谈及大顶苦瓜的历史,他感触颇深。“大顶苦瓜的种植大致经过三次变迁。”刘绍发回忆,在他小时候,大顶苦瓜种植面积很小,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顶苦瓜闻名港澳,许多菜站清晨进村采购,“每天7点多,进村的泥泞小道都得排起摩托车、小货车的长龙。”他们采购后将大顶苦瓜销往港澳,也让更多大圃人开始种植大顶苦瓜。
跨进新世纪,大顶苦瓜菜式在周边酒楼食肆兴起,瓜农们种的大顶苦瓜主要送往周边食肆,渐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食文化品牌。然而,看似良好的发展态势却暗藏隐忧。刘绍发说:“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如今种苦瓜的多是40~50岁的瓜农。”
而曾炽文也选择了坚守与探索,“我们正在探讨成立大顶苦瓜协会,建立大顶苦瓜种植基地,为瓜农争取各类扶持。”
大顶苦瓜的故事
大顶苦瓜是一种“君子菜”
在民间传说中,大顶苦瓜具有“不传己苦与他物”的品质,是说大顶苦瓜与任何食材如鱼、肉等同炒同煮,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所以有人说大顶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誉之为“君子菜”。
大顶苦瓜曾让佛家弟子开悟
很久以前,一位老和尚拿出一个大顶苦瓜对将要外出朝圣的弟子说:“把这瓜浸泡在每条你经过的圣河,并将它带进你所朝拜的圣殿里供养。”弟子朝圣时按老和尚的吩咐去做。回来后他把瓜煮熟,老和尚吃了一口,说:“奇怪!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变甜。”弟子听后立刻开悟,苦瓜本质是苦,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内心:去体会这种苦滋味,并将其化作人生的动力。此后,大顶苦瓜的口感逐渐变得甘甜。
最佳品尝季
最佳品尝季4~10月。
大顶苦瓜刺身做法
1 选瓜
瓜身要重,瓜形要短,呈圆锥形,瓜皮光滑,瘤状凸起粗,瓜色青绿,光泽良好。
2 切片
将苦瓜均匀切成几块,剔除瓜瓢,留下1厘米厚的带有苦瓜皮、肉的苦瓜片。
3 冲洗
将苦瓜片倒入80℃的热水中,浸泡8秒后立刻捞出,倒入凉水中冷却。
4 调味
按一定比例,依次放入白糖、盐、野山椒、鸡粉、泡蒜头、花生油,均匀搅拌后把苦瓜片盖在冰盘上,再撒上炸芋头丝、花生、芝麻。
大顶苦瓜功效
清热解毒,美容美肌,降血糖、防癌抗癌。
(《顶大身圆 细嚼苦尽甘来》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