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珍藏《南海日报》“扎根”区档案馆
本土作家陈雄昌向南海区档案馆无偿捐赠珍藏报纸,让更多人见证南海历史

■陈雄昌和他珍藏的《南海日报》。
珠江时报讯(记者/洪晓诗通讯员/冯丹丹摄影报道)日前,本土作家陈雄昌向南海区档案馆无偿捐赠了珍藏报纸和个人散文集作品,其中包含了一批记录了南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南海日报》。他希望通过档案馆接收,让这些珍藏的报纸得到更好的保存,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份老报纸有了好归宿
陈雄昌的家里书香满满,他所收集的报纸整齐有序地放在储物间内,每一个月的报纸整理成一叠。谈及收藏报纸的初衷,陈雄昌介绍,收藏报纸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他曾参与了《南海报》的复办工作,并见证了《南海报》到《南海日报》的发展。因此,他每天都会把该报纸收集起来,一方面是对自己采编工作的回顾,另一方面是把报纸作为资料存档。“报纸的内容都很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事性、知识性、趣味性。我见证了版面内容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陈雄昌说,《南海报》从1994年1月1日出报,1997年改为《南海日报》,再到2004年5月11日发行最后一张报纸,这10年来的报纸他均有收集,一张都没有缺失。
《南海报》刚开始为每周二刊出,到1995年变为每周三刊,逢周一、三、五发行。1997年,《南海报》改为《南海日报》,每日发行,报纸的规模也从原来的四版,扩大到八版、再扩大到十二版。《一座宏大的建筑殿堂——现代化南海体育馆落成》《南海赴美国招商满载而归》《孔繁文:南海文化的守护者》……报纸内容坚持面向南海,贴近南海生活,发挥地方独特优势,注重导向性、可读性、纪实性、生活性和娱乐性,反映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情况,是珍贵的资料。
促进档案资源共建共享
“当初收藏《南海日报》只是为了留个纪念,想着将来拿出来再翻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这份报纸是属于南海人民的,所以我决定把它捐赠给档案馆,让这批报纸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利用,方便市民查阅。”陈雄昌介绍,除了捐赠报纸以外,还捐赠了自己创作的《家住南海》《南海是家乡》《我从南海来》《我是南海人》等多部散文集作品,作品均以南海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为题材。
“南海区档案馆定期收集各类报刊,其中《南海日报》有部分没有收集齐全,其中有三个月的空缺,陈先生所捐赠报纸正好填补了空缺,我们会将这三个月的报纸收入馆藏。这批报纸进馆以后,我们会跟进处理,如果有市民需要查阅,我们也会提供服务。”南海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海区档案馆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档案征集工作的认知,激发更多热心市民“变一家所藏为大家所用”的情怀,积极向档案馆捐赠档案资料,促进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批珍藏《南海日报》“扎根”区档案馆》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匠心传统手艺人的坚守
- 下一篇:展出100余幅作品 呈现画院品质